巧用本校“勤行”文化,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2019-10-08 04:48郭焕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

郭焕娣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倡导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的今天,教师可以依托本校的优秀文化开展活动型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校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爱校情怀,在探寻、体验本校文化的过程中让知识更充分、更深入地转化为内在精神与核心素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如何融入本校“勤行”文化、如何精心设计活动,让活动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值得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勤行文化;公共参与;活动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63-01

本文从本校“勤行”文化着手,深入课堂,发展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勤”乃勤奋、勤勉之谓,意指不怕苦、不怕累,奋发进取、不辞辛苦的积极人生态度。“行”乃自知、自信、自强之谓。公共参与是指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活动型”课堂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创设具体情境,进行活动体验,让活动体验成为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学科任务、展现素养水平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文化对人的影响”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活动型课堂弘扬本校“勤行”文化,发展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一、基于本校文化资源、在体验活动中感知,激发爱校情怀

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基于学生长远发展,对照结构化的学科知识,设计系列化的活动,使教学过程行云流水,价值引领水到渠成。课前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有重要意义,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我校普遍学生长时间在学校生活,对于本校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但是很多学生都缺乏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导致普遍的学生都认为校园生活比较枯燥无味,所以课前设计的活动是让学生发现校园的美。分组收集以下内容:1、通过拍照的方式收集本校开展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把你认为校园最美的文化环境记录下来。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姿多彩,校园文化环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本校的文化环境,感受学校的美好。2、搜集本校开展了哪些活动体现了“勤行”文化。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勤行”文化,理解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和开展的活动进而认同并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收集优秀校友、优秀学生的故事。设计意图是学习优秀校友、优秀学生的优点,了解“勤行”文化如何使他们变得优秀。通过课前活动的参与,围绕本校的文化资源开展调查搜集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对本校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

二、基于真实情景,在探究活动中感触、引领深度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任何外在的教育必须通过内因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探讨学习,发挥主体作用。课堂第一环节是把课前参与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在課堂上展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共同探讨,深入掌握科学知识。第一、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文化环境,很多同学都突然惊讶原来这么不起眼的地方也可以这么美。第二、学生展示学校开展的“勤行”文化的活动:如每天早上和下午的跑操、展示在楼梯的各种图片、力学院书香校园、体育生高考出赛前都会用“我行、我能行、我肯定行”鼓励自己。

学生展示完之后,老师抛出问题:校园环境和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哪些?它是如何影响你的?通过探讨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是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迁移默化,深远持久。学生再举例补充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例子。第三、展示优秀学生、优秀校友的风采。学生展示完之后,老师抛出问题:勤行文化是如何影响他们,使他们变得那么优秀?从而得出知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大家就更加了解他们的优秀与学校的勤行文化密不可分。

接着,老师继续抛出问题:你认为学校还存在哪些文化环境需要改善?有没有哪些文化环境遭到破坏或者有没有存在负面的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小组写一份改善文化环境,共建美好校园的倡议书;围绕“勤行”文化开展哪些文化活动的倡议;以及评选班中的“勤行”之星。

三、基于知识整合、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践行公共参与

通过课堂真实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感悟,形成情感共鸣。通过活动探究,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写一份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共建美好校园的倡议书,围绕“勤行”文化开展哪些文化活动的倡议书,都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

课后,我们还可以延伸到学生所居住的社区、村委等方面存在哪些文化环境需要改善的,或者可以开展哪些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写一份倡议书。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还有很多途径。比如学习2014年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我布置的前置作业是:寻美——发现增城的传统文化,通过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热爱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学完这一课布置的课后作业是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如何保护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请对我们家乡将来的文化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通过这两个作业,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文化,加强继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这也加强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主动践行公共参与。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程教育[J].刘洁.文教资料,2019(06).

[2]高中政治情境创设与高效课堂的结合——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J].黄春艳.新课程(下),2017(04).

[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张志红.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12).

[4]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王宝睿.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农村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11749。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践行
关于政治课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思考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