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与红色沅陵

2019-10-08 06:16张婷婷郑桦
山东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贺龙革命

张婷婷 郑桦

摘 要:在中国革命史中,沅陵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革命根据地,拥有浓厚的红色革命历史,被称为红色沅陵。贺龙与红色沅陵的历史不可分割:他是缔造红色沅陵历史、开拓沅陵革命根据的核心人物。本文以贺龙的沅陵革命历程为核心,阐述他五至沅陵,组织反袁兵变、振济贫困灾民、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等历史伟绩,分析他对沅陵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影响,论述贺龙在红色沅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贺龙;红色沅陵;军纪;革命

“红色沅陵”之称怎么来的呢?2008年,湖南省民政厅(湘民办发【2008】8号)发文,认定沅陵县为革命老根据地;2012年7月,由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民政厅、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发布《湖南苏区县认定工作报告》,认定龙山縣、永顺县、沅陵县、保靖县为湘鄂川黔苏区县,“红色沅陵”之称由此成立。

造就“红色沅陵”历史的有很多英雄。英雄是手握历史方向盘的引领者。在历史巨变时刻,他们以过人的智慧和深刻的洞见去把握时代脉搏,领会时代精神,担当历史主体责任,发起历史任务,唤起人民群众,并以巨大的胆识和勇气去宣传、组织群众完成历史任务,使那片区域的那段历史深刻烙印上英雄们的个人色彩,表现出超越常人的历史自觉性。所以,一个巨变的时代和一片红色的土地,一定和某些英雄的名字有着必然而不是偶然的联系,正如“红色沅陵”和贺龙的关系。造就“红色沅陵”历史的英雄不止贺龙一人,但贺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技压群芳”独自呈现,并穿越历史,历久弥新,值得后人去挖掘研究,并深刻铭记和传承。

一、贺龙五到沅陵革命

贺龙对“红色沅陵”的巨大影响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青年期到中年期,慢慢形成并逐渐加深的。1914年—1935年,贺龙五到沅陵,每次都以革命者的身份和形象、都以主动干预历史的英雄形象进入沅陵人的视界。

首到沅陵,组织反袁武装兵变,初显革命者气概。1914年,18岁的贺龙在家乡桑植县由留日学生陈图南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跟随革命党在家乡开展“倒袁”斗争,并接受命令去沅陵团防局和巡防军策反,煽动哗变,组织反袁武装。年轻的贺龙在沅陵大胆展开工作,顺利组织了一批年轻官兵准备兵变,不料消息泄露,贺龙在离开途中被捕,经沅陵学界名流、县督学余芷光保释出狱。这次在沅陵组织兵变虽未成功,但贺龙少年英俊,宁死不屈,胆识过人的形象已经在沅陵县府上层和民间逐渐散播。

二到沅陵,率部驻军,怒砸“国耻碑”。1924年,28岁的贺龙已经成为声震湘西,名扬湖南的北伐名将。是年冬,他率建国川军先遣队北伐二到沅陵,看到司令部外一块高4米长2米宽0.4米的大石碑,竟是英国人因“辰州教案”(辰州就是沅陵)而向清政府提出惩办文武官员和百姓的要求,被老百姓称作“国耻碑”。贺龙了解详情后义愤填膺,不能容忍这辱没民族尊严的“国耻碑”,命令左右将碑文全部铲去,晚上又率人将此存放了20年之久的“国耻碑”砸碎,搬走了压在沅陵人心口上的一块“重石”,替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民心大快,贺龙英雄的正义、胆识、勇气和智慧在沅陵百姓中纷纷传扬。

三到沅陵,贴布告,赛龙舟,赈灾救民,安抚民心。1926年,29岁的贺龙奉广东国民政府之命,率部由黔入湘,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驻扎沅陵。当时湘西一带驻军不停变换,民心浮动,贺龙一到沅陵就张贴“十斩布告”,安定人心。首先,组织赛龙舟活动。沅陵因美丽的沅水素有端午节赛龙舟纪念屈原的风俗,贺龙便利用这个风俗组织大规模赛龙舟活动,大赛3天,方圆百里群众都来观看,晴空万里,人山人海,声势浩大。赛龙舟活动安定了人心,传播了国民革命军的威望,沅陵许多青年男女纷纷加入贺龙的部队,跟着贺龙干革命。其次,贺龙组织了救生局会议,作出赈灾救民的8项决议,开仓救民,整顿金融秩序,当时的沅陵“一片感激贺将军之声”,后来贺龙率红二六军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沅陵红色区域时,沅陵老百姓一呼百应,参军人数众多,这都是贺龙的影响力。

四到沅陵,创建根据地,扩展红色区域,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贺龙在北伐战争中转为信仰共产主义,加入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任红军将领。1934年,贺龙、肖克率红二、六军团攻克永顺县城,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沅陵的军大坪、大合坪、七甲溪、火场一带,打土豪、建农会、成立地方游击队和土地委员会,扩展红军部队。1934年12月,贺龙决定发动“湘西攻势”,吸引并牵制湖南国民党重兵,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首打沅陵县城这个堡垒,从7日到9日激战3天3夜,歼敌200多人,重创国民党湖南守军,虽没攻下县城,但圆满完成牵制敌军策应主力部队的战略任务。国民党湖南守军一听贺龙的名字就闻风丧胆,必派重兵严防死守,老百姓一听贺龙的名字就欢迎鼓舞,兴高采烈。

五到沅陵,率军巧妙突围,西行长征。1935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发动了新的“围剿”,红二、六军团遵照毛泽东的电令,向南突围,围道湘中,实行战略转移。贺龙率部突破澧水,直奔沅水,分三路进抵沅陵的大宴溪、清浪和洞庭溪,第五次来到沅陵。

贺龙从1934年到1935年两次率部驻军沅陵,顺利完成了牵制敌军主要军力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离不开红二六军团发动的“湘西攻势”牵制敌军主力部队,正因为贺龙所率部队骁勇善战,敌军把他的部队视为主要进攻对象,才成功给中央红军制造出顺利西行的有利条件。只是在敌军将兵力增加到30万的规模时,贺龙才率军随中央红军之后西行长征。

二、金承乾老人口述的贺龙故事

所谓英雄,就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人民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的人不可能成就英雄的事业。也正因为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才那么巨大,那么深远。

贺龙作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生于群众又融入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的,他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七甲坪的老人金承乾对贺龙的故事如数家珍,我们到达七甲坪的时候,碰到的村民都说,考察贺龙的活动去找“远方的家”。“远方的家”指的是由金承乾老人负责的七甲坪老年学校,这里不仅陈列了贺龙及红二六军团的纪念物,还是沅陵傩文化研究基地。我们一到“远方的家”,就受到金承乾老人的热情接待,听说我们是来考察贺龙的革命活动的,一口气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

(一)“打富济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两支铁军从大庸的白阳坪、孙杨坪、盘塘湾和双溪桥等地进入沅陵。老百姓在得知红军会路经此地时,纷纷宰羊杀猪来迎接红军,并主动腾出房子让给红军当作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使用。当然贺龙并非全然只是接受老百姓的好意,凡是为红军背稻草用来打地铺、为红军辗米准备行军干粮、为红军杀猪宰羊的老百姓,谁家出的粮食,谁家出的猪和羊,贺龙都会记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待到行军赶路之时便会留下一定数量的光洋作为补偿或是送上其他物品(一担米、一件羊皮衣、一匹马或是马灯等)表示谢意。针对当时富有的地主,红军将地主家的粮仓打开,把粮食、衣物分给村里的穷苦百姓。金承乾老人还回忆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贺龙长征驻扎在这里的时候(伍家湾金氏宗祠),给自己的太公(金国基)送了一件羊皮衣,还将现存红军遗物马灯、马刀拿给我们观看,遗物无言,却可以很好佐证红军杀敌报国的决心。

(二)“军纪严明”

贺龙率部队北伐两次沅陵时,严明的军纪给沅陵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很多的老人都能清楚记得贺龙当年严明军纪的故事。成立的军警调查出当时在白杨坪、孙杨坪调戏妇女的两名红军,严格执行军警《巡查守则》实行枪决,当众处分。

(三)贺龙的沅陵群众情

1934年,贺龙、肖克率红二、六军团来到湘鄂川黔边建立革命根据地。又一次来到沅陵并且在军大坪、大合坪、七甲溪、火场一带打土豪开粮仓、建农会,组织地方游击队和土地委员会、扩大红军队。贺龙主动与战士一起砍树条,割茅草,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见老乡农忙季节农活繁重,便替劳力少的人家担水劈柴。当年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贺龙住在火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村,空闲时,他就帮住户挑水劈柴。一天,这家住户还没收工回家,贺龙就操起斧头劈柴。傍晚房东从地里回家,看到一位红军大哥在门前为他家劈柴,急忙丢下手中的锄头,上前劝阻说:“红军大哥,真是难为您,快歇歇吧! ”贺龙回过头来笑着说:“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嘛!难为什么呢?”房东仔细端详,这才发现是贺龙,激动而又惊讶地说:“啊呀!贺老总,您是带兵打仗的军长,怎么好让您劈柴啊?”贺龙擦擦汗,笑眯眯地说:“军长就不应该劈柴呀?军长也是老百姓嘛!”说完哈哈大笑,房东十分感动。

在贺龙心里红军和百姓是一家人,自己也是来自贫苦人家,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干的。这些生活中的暖心细节,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参加贺龙领导的打土豪、分田产的革命斗争,180余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在沅陵一带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高山顶上云套云,园中竹子根连根,河里的鱼儿不离水,贺龙和咱们心连心”,男女老少皆能吟会诵。可见贺龙的沅陵情根基之深!据民国沅陵县政府档案不完全统计,沅陵苏区年11月 至1935 年11月,打土豪共702户(人),其中被捉236人,经红二、六军团政治部审查同意,镇压土豪81人。红军通过攻洞夺粮和打土豪,没收光洋约39.12万元、粮食17.79万斤,有效地解救了贫困百姓。因此,1935年贺龙领军率队在长征突围时再一次挺进沅陵,沅陵老乡主动为贺龙探听消息、救护伤员,有力地配合了贺龙部队的突击,抢渡沅水,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可见贺龙的沅陵情根基之固!

三、红二、六军团的沅陵战事

由于贺龙在沅陵百姓中的巨大影响力,他率领的红二六军在沅陵的战事无不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红军如鱼得水,加上贺龙的卓越智慧、士兵们的勇敢善战,红二六军战事顺利,取得一个接一个胜利,国民党湖南驻军闻风丧胆,贺龙到哪里,湖南驻军必派重兵围追堵截,这样就牵制了国民党湖南驻军的主力部队。最有名的战事有以下2例。

(一)攻打沅陵城

為了发动“湘西攻势”以牵制敌军主力,完成策应主力红军长征转移的任务,贺龙决定首打沅陵。1934年12月5日,红二六军从大庸天门山出发,经四斗坪、筒车坪,于6日下午到军大坪宿营。随后红军沿深溪出枫香坪,经刘家溪上常安山。伪保长王成指示部下偷袭红军,然其部下多为当地百姓,因此遭到了强烈的反对。驻防在常安山一带的国民党军队退至冷水坡,架上机枪疯狂阻击红军,红军战士个个英勇无畏,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推进,下午5时许,红军逼近城北2里许的鸳鸯山、丁公庙一带,红军指挥部设在沅陵县城边上的白岩界王家大院。入夜,红军攻占了城北的所有阵地,突破了敌人最后一道防线——城壕。敌人无可奈何之下向省里发送电报求援,请求总司令能派遣飞机增援,扭转局势。湖南军阀何键得信后急调兵遣将,前往增援,于8日速派数架轰炸机飞至沅陵上空,投放炸弹轰炸红军。同时,陈渠珍受命率部从凤凰赶来增援,又令古丈的驻军顾家齐旅火速增援以抄红军后路。在敌人大军压境之际,贺龙等将领认为牵制敌军主力任务已经完成,决定放弃夺取沅陵县城的计划,于8日清晨,撤出战斗。红军撤出战斗四天后,沅陵城门仍然紧闭,不准出入,可见这次战斗给敌军造成的威慑。

(二)破澧水,过沅陵,完成战略转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震惊的25000长征,顺利到达陕北。蒋介石调集国民党30万重兵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把红二六军消灭于资水和沅水之间。贺龙等将领决定不再死守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带领部队神速突破澧水、沅水,巧妙迂回湘中,辗转于湘西南,途径21个县市区,成功牵制了大量敌军。

11月20日,红二六军49团和1个营,作为前锋部队,在下午4时左右到达澧水北岸的黄家铺、张家湾附近。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强渡澧水,与敌军周昆源团和许为义、田可耕常备队激战,突破了澧水的封锁线。前锋部队向雅口、关门岩、杨家溪急进,沿途击溃敌19师邓南骥旅,摧毁设置在澧水沿岸数十座碉堡,进入迪园,直奔沅水。紅二六军团主力,冒着敌机轰炸扫射,从黄家铺、屈家坊等地分多路渡过澧水。

红军前卫强渡澧水后,在迪园稍事休息,连夜向南急进,奔袭沅水,前锋49团在17师参谋长兼团长刘转连的率领下,以惊人的胆略和毅力,1天急行军150里,横跨武陵山于21日傍晚,到达沅水北岸大宴溪。红六军团所属军团16师17师(18师暂留根据地钳制敌人)在肖克等同志的率领下,先后于22日、23日进抵沅陵的大宴溪;红二军团所属军团直、红校、4师、5师、6师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同志的率领下,先后于11月21日、22日、23日从大庸的沅古坪、红土坪一线出发,进入沅陵七甲坪、楠木。其先头部队——4师前卫营,长途奔袭,一日急行150里,赶于21日到达沅水北岸的洞庭溪。二军团司令部和军团直、红校、五师、六师于22日从大庸沅古坪一线进抵沅陵伍家。军团司令部驻伍家祠堂,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驻伍家湾,红校驻七甲坪,5师、6师驻和平、马家峪、那溪峪一线,另分一支部队进入蚕忙。5师、6师分两路出洞庭溪:一路沿先头部队的路线挺进;一路经太平桥、梨树坪、楠木至铜鼓坪,又分成两支。一支经茅洲直插洞庭溪,一支经学堂坪、王家庄、瓦窑坪出沅水北岸。至此,东至洞庭溪,西至小宴溪皆为我红二、六军团主力所控制,在长约20里的江面地段分两路抢渡沅水。23日开始发起渡江作战,25日凌晨,红二六军全部渡过沅水,用3昼夜时间突破了敌军封锁线。

红二六军团自1935年11月21日进入沅陵县境,27日全部出境,历时7天。之后,红二六军直插湘中,进击贵州,继续西行长征。

四、结语:“贺龙劲儿”是红色沅陵的一笔精神财富

以上报告综述了贺龙对“红色沅陵”的贡献,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贺龙在中国革命早期对“红色沅陵”的巨大引领作用、带动作用,从而说明了“红色沅陵”的“贺龙”色彩。

进一步概括,可以把这种“贺龙色彩”称之为“贺龙劲儿”。我们发现,贺龙和沅陵发生的每件故事都淋漓尽致地体现着这股子“贺龙劲儿”:“贺龙劲儿”体现为少年时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抗争;“贺龙劲儿”体现为他用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勇气和担当;“贺龙劲儿”体现为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进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的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这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贺龙劲儿”体现在他誓死不带队伍当团总的坚定立场;“贺龙劲儿”体现在他见到当地人民乞讨为生时,立即召集县指事及各界人士,赈济灾民的体恤民情;“贺龙劲儿”体现在他率红军住在当地百姓的屋檐下,不拿群众一分一毫、不欺压平民百姓、不拿百姓东西、不准调戏妇女、不准强买强卖等等铁律如山的军令中。

“贺龙劲儿”的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正义冲动、勇敢行动、卓越智慧、责任担当、爱民情感、严守纪律”。“贺龙劲儿”带有浓郁的贺龙色彩,由于贺龙巨大的影响力,“贺龙劲儿”在红军和沅陵老百姓中间广为传播,成为一种优秀的集体精神,一种卓越的红色文化。“贺龙劲儿”是贺龙和他的将领们给红色沅陵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直被沅陵人所骄傲地称道。但留给当代沅陵人的使命是,如何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如何发扬“贺龙劲儿”,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在实现全民小康的道路上,在完成中国梦的历史时刻,重新建功立业,以一份优异的答卷回应历史上那些英雄们的期盼。

[参考文献]

[1]沅陵县革命老根据地经济开发促进会、沅陵县民政局、沅陵县史志办公室.红色沅陵[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永顺县委、永顺县人民政府.红色塔卧[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

[3]廖建.红二、六军团长征期间民族工作述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2009(1).

[4]马忆湘.朝阳花[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5]贺龙.回忆红二方面军[J].近代史研究,1981,(1):1-38.

[6]宋毅军、王超.任弼时与贺龙在湘鄂川黔根据地[J].湘潮(上半月).2016(4).

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810548008研究(教高司函〔2018〕39号)

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920(湘教通〔2018〕255号)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猜你喜欢
贺龙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贺龙威震冀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