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

2019-10-08 05:22尚春丽
世界家苑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就业

尚春丽

摘要: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非常严重的思想包袱,过于重视功利性职业,同时存在自卑心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和学校必须深入了解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加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关注,注重人文关怀态度,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才能有效疏导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以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为出发点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要深入了解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心理问题来进行调节,才能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在毕业时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引导,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路线,为未来发展不懈努力,把就业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基于此,本文选择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进行深入论述。

1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就业心理压力过大,怨恨、焦虑的心理问题

在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国部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情况调查显示,其中有70%的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就业压力,而且有75%的农村贫困大学生有着更大的就业压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城市大学生却很少考虑就业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裁减职员,事业单位和各大机关团体对于人员数量和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接受的毕业生比较少,所以传统的大学生就业铁饭碗情况已经完全消失,当前农村贫困大学生具有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除此之外,农村贫困大学生难以承受大学生活中庞大的学费和生活费,农村贫困大学生经济富裕的城市大学生相比,在承受学费的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调查显示,农村贫困大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在500-700左右,而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大学生评价每月的生活费在1800-2000左右,巨大的经济差距很容易给农村贫困大学生带来精神压力,让他们产生了自卑、焦虑和怨恨孤僻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最终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肯接受师生的同情和帮助,不愿意与人交往,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直到就业阶段,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

1.2 功利性就业心理问题

功利性就业心理问题是当前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中比较显著的问题,因为自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一直作为父母祖辈的骄傲,被称作为“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是整个山村里最有出息的人,也是接受教育最多的人,理应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满足父辈光宗耀祖的自豪感,并成就自己的优越感。所以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带有非常显著的功利性就业心理问题,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在城市和大型企业中创造一份大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回报父母和家乡。对这些农村贫困大学生来说,只有金钱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只有获得足够的金钱,才能拥有更高的地位与名誉。这种功利性思想对于他们的就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就业选择中过于盲目,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于重视物质生活,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最终产生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就业压力。所以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希望尽快成功,选择创业致富的路子,最终由于自己操之过急,走向失败的终点,更有甚者步入传销的深渊。

1.3 自卑的就业心理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自我认知失衡,容易否定自己的行为价值,而且在就业中受到攀比从众消极心理的影响,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当前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在高中时期教育过程中,受到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狭隘,自身智力和技能发展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与其他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同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就业中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自我完善能力非常差。除此之外,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比较差,缺乏广泛的社会背景,在毕业之后选择工作时无法又靠家庭关系来寻找合适的工作,难以实现自身的理想和目标。自卑心理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拓展造成了极大的束缚,不利于他们与人正常交际来往,难以调动贫困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做好充足的职业规划,缺乏就业技能,最终影响了未来就业。

1.4 弱者的听天由命就业心理问题

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比较贫乏,所以在先天条件上和其它同学存在显著差距,在学习和就业中很容易形成弱者心理,对于许多社会现象存在理解偏差,从而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直到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计算机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以在综合素质上,农村贫困大学生和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大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不善于表现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弱者的“底气不足”心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他们很难应对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缺少耐心和动力,最终对就业抱着“听天由命”的消极心理,其中主要表现为自暴自弃的失望心理,这也是当前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2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许多市场经济不利风气正在影响着人民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市场经济的竞争愈演愈烈,社会阶层等级越来越明显,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纷纷涌入中国,人们的思想逐渐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功利性思想过于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变化越來越复杂,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受到各方面的压力,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变化,最终导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被扭曲,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家庭环境原因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分布比较广泛,这些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物质条件比较落后,精神文化比较匮乏,不仅无法给农村学生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而且会对他们的思想价值认知产生巨大影响。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和城市富裕大学生相比,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且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等经济压力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性格特征上比较敏感,不希望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就有强烈的自尊心,容易封闭自己,或者走向歪路,希望快速创造财富。除此之外,在农村学生的教育中,许多贫困大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无法教导给孩子丰富的知识,在教育孩子中缺少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于孩子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值,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不足,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很难应对现代化市场环境。

2.3 学校环境原因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广泛普及来来,逐渐成为大众性教育,而且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自主权利,学生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进入大学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就业,没有对学生划分硬性标准,而这些教育方案的实施也很容易产生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从而形成了很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农村贫困大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时比较慢,由于他们的认知不足,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当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就会产生焦虑和茫然的心理问题。在当前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而忽視了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只开展了相关的体育课程,缺少心理课程辅导,这种情况主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智力成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终于心理成长。同时在农村教育的中小学阶段,教师只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技巧,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学生无法正确控制、疏导自己的心理变化。

2.4 自身心理原因

目前,农村贫困大学生普遍为90后,处于这一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在身心发育上不够成熟,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其中集中体现为这样几种问题:首先,缺乏自我认知能力,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于自己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法进行准确定位,过于重视成功体验,不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偏向于理论认知,而忽略了实际认知,这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其次,90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具有较强的个性,情绪波动比较大,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状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3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3.1 农村贫困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压力自我调适

对于农村贫困大学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心理压力,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农村贫困大学生必须学会摆脱精神压力的束缚,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对于成功的机遇要紧紧把握,只有面对挫折,不懈努力,积极进取,才能战胜挫折,取得成功。农村贫困大学生在评价自己时必须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了解自身的劣势和优势,从自身的优点出发,不断完善自己,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坚定信心,不受外物显示影响,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冲突矛盾。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心理防卫,防止社会不良思想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3.2 加强政策扶持和心理干预

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政策扶持和心理干预,首先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必须培养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观,让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就业心态,而不是消极自卑的就业心理,敢于为了就业不懈努力分否,培养求真务实的就业精神,消除功利性焦虑心理。同时,在选择职业时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不受家庭、社会和职业待遇的影响,一切为了未来发展选择合适的职业,协调好就业和自身心理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中,农村贫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就业心理问题,所以各大高校和政府必须为农村贫困大学生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设立创业贷款和勤工俭学岗位,提前培养他们的就业技能。

3.3 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农村贫困大学生以往接触的都是封闭、传统和生活比较慢的乡村环境,当他们进入大学生活之后,就会面对现代大都市的各种诱惑,所以很难适应现代都市环境,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比较自卑,焦虑。所以作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必须担负起心理教育职能,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格,才能充满自信地面对现代化都市生活。同时,为了调节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社会、政府和学校必须协调配合,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才能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为他们的就业创造良好环境。社会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农村贫困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锻炼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给予更大的发展机会,着力于培养农村贫困大学生。学校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加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观,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鼓励学生自由择业和创业,并给予正确指导,引导他们顺利融入现代化社会。

目前,农村贫困大学生主要存在这样几点就业心理问题:就业心理压力过大,怨恨、焦虑的心理问题;功利性就业心理问题;自卑的就业心理问题;弱者的听天由命就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及自身心理的影响。基于此,农村贫困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压力自我调适;加强政策扶持和心理干预;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疏导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奕,裴松.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特征时变模型及应用——“90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特征分析及心理辅导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5).

[2] 张斌,彭望,邱致燕,蒋怀滨.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争鸣,2016(04).

[3] 林任风,彭晓媛,陈卓豪.在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调适贫困生就业心理和竞争力的实验分析[J].高教论坛,2016(02).

[4] 马静涛,马天威,顾硕.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J].文教资料,2015(28).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就业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