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引生入境

2019-10-08 04:48王九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语文教学

王九春

【摘 要】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段时,必须遵循简洁、省时、自然、新颖,具有创造性的原则。一段好的导入语,通常能起到知识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战术上的激发兴趣等作用。既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和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又是学生思维和求知的方向标,激励他们去探求新知奥秘,点燃他们创新智慧的火种。要做到“快”“奇”“准”。

【关键词】导语设计;课堂导入;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88-01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在《让课堂精彩起来》一文中谈到精彩的课堂要注意三点:起点要亮,难点要清,重点要热。其中,“起点要亮”讲的就是要有“亮”的导入,这样就为课的展开铺好了路,蓄好了势。具有艺术性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更能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笔者认为,一段好的导入语,通常能起到知识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战术上的激发兴趣等作用。既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和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又是学生思维和求知的方向标,激励他们去探求新知奥秘,点燃他们创新智慧的火种。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段时,应遵循简洁、省时、自然、新颖,具有创造性的原则,简言之就是做到“快”、“奇”、“准”这三点。这样就能收到先声夺人、引生入境的效果。

“快”——点到即止,精练自然。新课的导入,一般以1—2分钟为宜,要把重点放在释疑、解难上。

“奇”——导入形式出奇、新颖。应利用简单的导语给学生留下奇妙的悬念,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准”——挨船下篙,不偏不离。导入新课时,要做到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找准知识中重难点的突破口,不能牵强做作,漫无边际。

下面引用几个经典导入案例,感受导入的艺术。

案例一:一波才动万波随——《变色龙》

曾看到过胡明道老师上《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学《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答道是一种动物。老师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的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老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什么人像虫一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的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本的学习。同时也暗示了奥楚蔑洛夫那种可怜虫一般的、缺乏人的自尊的、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奴性特点。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导入串起了全文的学习,极具有启发性。

案例二:似曾相识燕归来——《阿长和<山海经>》

教学《阿长和山海经》时候,自然联联系到旧知。“同学们一定还对鲁迅先生小时候听到的神奇有趣的美女蛇的故事记忆犹新吧,这个故事是谁说的呢?”“长妈妈!”“那我们今天就去认识这个会讲故事的长妈妈吧。”这样的导入轻松自然,让学生回顾了旧知,明确了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先生儿时的真實往事,同属于散文。也进一步认识到长妈妈对鲁迅的影响,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起到很好的作用。

案例三:山雨欲来风满楼——《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离学生生活久远了的话题,原本设计以当时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这一热点事件导入,可是在另一平行班教学时,发现学生对这一热点事件不怎么了解,无法勾起他们心中的共鸣。于是第二个班级,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回顾历史课上所学,再用这样一段话导入:“一直觉得,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曾蹂躏她的肌体,摧毁她的骨骼,冲天的大火烧掉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前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断壁残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知那种切肤的疼痛。”一本正经、严肃深沉的导入,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一下将学生带入庄严沉重的气氛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的学生自然很容易激发情感,果然,在后面的朗读环节中学生发挥得特别好,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更深刻。

案例四:一树梨花落晚风——《记承天寺夜游》

教研活动听课,有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是这样导入的:“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就饥。他觉得书到今生读已迟,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被无数小人重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他就是苏轼。”这个导入,也许有人觉得对于初中的孩子可能深了点,但是,于我听来却觉得很好。对偶排比的句子,极具语文的韵味,简要的概括了苏子坎坷的一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导入非常优雅,非常文学化,像白鹭鸟在晚风中徐徐滑翔,慢慢栖息。语文的魅力就在这个简单的导入中体现出来了。

众所周知,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向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遗憾的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导入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甚至显得头重脚轻根底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搞的学生一阵肉麻,学生想笑又不敢,非常别扭。二是喧宾夺主,头重脚轻。如把视频动画、歌曲、作者照片、风景图片等,制成一张张幻灯片,一路放过来,学生看的开心却收获很少,显得浮躁。三是哗众取宠。或搜集奇文逸事,炫耀自己学识的“渊博”,或抢答竞猜,在学生面前卖关子。或是搞表演,浪费课堂时间。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总结一下,“快、奇、准”的导入,一是找准入口,切题导入,解题激趣,用导入作为全课的线索,影射中心。二是设置生动情境,营造浓厚氛围,激活学生创造潜能。三是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揭谜欲望,层层解疑,步步深入。四是温故知新,点面互动,新旧结合,多维思考。五是语文课的导入要有语文味,要让学生感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好。当然,每个导入不可能五点面面俱到。

钱梦龙先生在谈到语文的人文性时说:“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润物细无声,这就和政治、历史等课程的人文性的呈现方式有了明显的区别。”优秀的导入,就像一个清新的界面,能引发学生无穷的思考;就像一扇通向美的窗户,能开启学生的心智。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语文教学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