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下的民族典籍外译研究

2019-10-08 14:54韩方玲王家年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外译译员典籍

韩方玲 王家年

【摘要】本文讨论了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手段之一——Trados为主的现代技术手段翻译中泰学者合作完成的巨作《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研究与实践,得出基于CAT技术进行民族典籍外译的优缺点,进而对CAT技术在民族典籍外译上的运用形成具有借鉴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AT在民族典籍外译中的运用,达到加强了解壮泰民族之间的渊源,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之广西新篇章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民族典籍;《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英译

【作者简介】韩方玲(1994-),女,河南周口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王家年(1961-),男,湖北襄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中国典籍外译。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存、相互融合的文明国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壮族作为中华民族第二大民族,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加之其与泰族之间的文化渊源,壮族文化典籍外译对于壮泰两民族间交往的加强、民族间团结的促进以及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在新时代的延伸和新表达,民族典籍翻译事业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國家对民族典籍外译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资源、资金和政策等方面也大力支持,近年来,一大批关于民族典籍英译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已立项,如《格萨尔》文学翻译论、《蒙古秘史》的多维翻译研究、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跨民族翻译与传播研究、《玛纳斯》的翻译传播与‘玛纳斯学的发展研究、傣族《雅摩经》的记录翻译及研究、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英译及研究、《福乐智慧》诗体英译本研究、藏族格言诗翻译史研究少数民族活态史诗域外传播与翻译转换研究、民族志翻译视角下的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英译研究,与之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著作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民族典籍翻译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民族典籍的翻译和传播的工作对维护民族团结,弘扬多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民族典籍外译少数民族典籍的外译也面临着因其特殊性造成的不同等级的困难。

一、我国民族典籍外译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民族典籍数量比较庞大 译本较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民族典籍作为文化承载者之一,记录并见证了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发展过程,故民族典籍的数量非常庞大,题材也比较广泛,如《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中涉及的有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民间戏剧、体育活动、审美观念、教育、天文立法、医药疗法、科学原理等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民间科学技术等,但与之相关的外译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2.民族典籍外译的译员多为本国人。文化复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译者开始选择中国典籍的外译,译员数量增加、译文作品和规模也在日益扩大,民族典籍的外译对译员外语翻译素养的要求很高,而当下从事这项工作的多为本国译员,这也就从输出方面有了很大的限制。如《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里面涉及了很多文化负载词,而本国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多会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降低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在文化传播上带来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3.典籍外译的质量和效率问题。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民族典籍在外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典籍外译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比如《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中就存在很多具有民族特性的词,如涉及丧葬习俗时,壮族的埋葬方式有“二次葬”和“蹲葬”这些为英语国家的文化空缺,再如短语“灭九族之祸”中“九族”很可能理解为“九个民族”,如此译文质量便会大大下降,但在英译的过程中对“九族”进行加注解释又会影响翻译的效率。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民族典籍外译中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主要作用。CAT在翻译实践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翻译来说翻译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显著的提高。据统计,人工译员的日最大翻译量为5000字,而当前社会对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工翻译的速度已明显达不到社会发展要求,而CAT的产生一方面为翻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记忆库会自动避免一些重复的翻译活动,减轻译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自动校正格式,避免排版错误,为提高翻译的质和量都提供了技术支撑。

2.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民族典籍的案例分析。

例1:

【原文】这些族谱或墓碑多数都说是在宋代(960~1279)期间从中原的“山东白马”迁到广西的。

【Trados译】Most of these genealogies or tombstones were said to have migrated from the “Shandong White Horse” in the Central Plains to Guangxi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笔者译】Most of these genealogies or tombstones were said to have migrated from the “Shandong (now is known as Shandong Province) Baima” in the Central Plains to Guangxi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笔者自己翻译时面临句型选择、语法等问题,而运用Trados翻译点击后便可生成符合愈发规范的译文,但由于笔者在建立术语库期间并没有建立“山东白马”,因此Trados直接显示为“Shandong White Horse” ,而根据笔者自身知识储备判断显然为错误的翻译,因此笔者将这部分修改为“Shandong (now is known as Shandong Province) Baima”,此案例也证明了在选择计算机辅助翻译时建立术语库的重要性。

例2:

【原文】古代壮泰民族的水田耕作主要模式是“饭稻羹鱼”,状泰民族流传的俗语(水里有鱼),(田里有稻米),就是这一传统经济生活的写照。

【Trados译】The main mode of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of the ancient Zhuang-Tai nationality was “rice, rice and fish”. The proverb that there are fish in the water and rice in the field is the portrayal of this traditional economic life.

【笔者译】The main mode of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of the ancient Zhuang-Tai nationality was “Taking rice as food and fish as dish”. T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among the people of the Zhuang-Tai nationality that there are fish in the water and rice in the field, which is the portrayal of this traditional economic life.

首先,笔者翻译“壮泰民族”前有建立术语库,因此译文比较准确,但是從整句构造和特殊词语翻译上来讲,运用Trados进行翻译的结果还有待整理和提高,例如,将“饭稻羹鱼”直译为“rice, rice and fish”,而该词语的真实意思是“以稻米为饭,以鱼类为菜”,这反映出稻、鱼是先秦时期楚地南境的主要物产,以及当时人们主要的饮食结构特点。而此处如果仅凭机器难免会引起比较大的偏差。

例3:

【原文】在语言方面,用现代壮语可以译通春秋时期(前770~前475)的《越人歌》(详后),证明现代壮语与古代越语有渊源关系。

【Trados译】 In terms of language, modern Zhuang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translate the Song of a Boater from Yue (See below for details.) from B. C. 770 to 475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ich proves that modern Zhuang language has a source relationship with ancient Yue language.

【笔者译】In terms of language, modern Zhuang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translate the Song of a Boater from Yue (See below for details.) from B. C. 770 to 475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ich proves that modern Zhuang language has a source relationship with ancient Yue language.

使用Trados进行的翻译,该句完全根据笔者所建立的术语库,无论在句型,语法以及术语“《越人歌》”“春秋时期”等翻译都十分准确恰当,笔者只需进行检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翻译效率。

3.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缺点分析。在使用Trados进行翻译时,可以将原稿与翻译记忆库进行匹配,翻译过的句子、术语还可以再利用,训练翻译记忆库,提升句段匹配率,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减少了翻译劳动的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同时,降低翻译的错误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仅可以进行数字、拼写、标点检查,还可以利用记忆库中一定匹配率的语料,供译员进行参考,减少了用语错误的问题。由于Trados是直接在原稿上翻译、替换文字,所以只要译者在项目阶段将稿件格式和原稿校对无误,在导出阶段就无须对文档再排版,直接导出译稿即可,避免了译稿格式错误的问题。

但是,由于翻译行业的多领域性,建立术语库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很久,耗费的精力也比较大,同时术语也需要及时更新;另外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还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由于技术有限和民族典籍作品的特殊性,在使用CAT时难免缺乏人工翻译的灵活性,有些文化历史现象,如原文本中“土著民族西瓯、骆越”、朝代问题、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等都需要对其加注解释。

三、结语

民族典籍翻译是翻译行业中涉猎者较少,同时也是很有难度的文本类型,存在很大挑战。一方面由于民族典籍作品题材多样性和领域广泛性导致其作品数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则是译员多为本国人,翻译多采用“归化”原则。但无论何种题材的民族典籍作品,均可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翻译,而如何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民族典籍翻译当中,如何利用 CAT 工具对民族典籍项目进行科学、完善的管理等等问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建立规范化、体系化的语料等问题的探讨不仅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民族典籍外译上的运用也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民族典籍向世界传播,弘扬我国特有的多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敏.近十年典籍翻译与民族典籍翻译研究对比[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08):59-62.

[2]汪榕培,黄中习.加强民族典籍的英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8(04):164-165.

[3]李正栓.典籍英译与民族典籍英译研究新成就[J].外语与翻译, 2017,24(03):8-12+98.

[4]孙乃荣.国内典籍英译研究综述(2012—2016)[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04):96-102.

[5]范超.计算机辅助与字幕翻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 346-347.

[6]蘧蕾蕾.提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实践中可操作性的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1):62-63.

[7]李亚星.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下的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3):46-50.

猜你喜欢
外译译员典籍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