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活动切入点 提高学生参与度

2019-10-09 05:03陈燕霞
考试周刊 2019年69期
关键词:调动提高

摘 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好好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切入;调动;增加;提高

一、 在学习动机处切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学习动机是参与的动力系统,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它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因而学习动机就成为调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首选切入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引发兴趣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我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学习第一章第一节《与数学交朋友》时,介绍历史上关于少年高斯解答1+2+3+4+……+100=?以及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其次,选取来源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素材,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联系生物学中细胞分裂的实例,通过用细胞分裂图来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每个细胞每次分裂为2个,2个又分裂成4个,如此下去就构成了1、2、4、8……這样一组数据。

二、在操作模式上切入,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而参与行为对改善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实施有效的操作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逐步形成了“频活动、多层次、小坡度”的操作模式。

“频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应较频繁而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参与载体,使学生经常处于动态之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练习、提问、板演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是这样设计:

合作要求:1、2号做完后,先互相检查;3、4号做完后也互相检查;然后4人共同讨论。这种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合作交流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多层次”是指在参与的要求和认知的要求上都能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体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成功感,并不断提高其层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两种学生的投入与否,一种是性格特别内向的,另一种是成绩特别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人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承担不同的学习活动内容。

“小坡度”是指对全体学生在认知内容安排上设置较为合理的较小坡度,使他们都能逐渐上升,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把知识分步引导,设置坡度,特别是理清思路和学会表达两个过程必须分步完成,绝对不能合二为一。如在学习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我选取了具体的实例:

已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有如下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观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满足上述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在教学中,我把本题的认知内容设置为描点、判断、求解、验证等学习活动,而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都要求学生先理清思路然后动手完成。

三、从学习方法的指导入手,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参与作为一种能力,是直接为初中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需要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新课标》提出,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及时进行听课反思、多进行解题反思、写数学周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以期进一步提高他们自身的参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认知内容的特点,及时给学生恰当的点拨,进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例如在讲《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有这样一道题:扇形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为60度,求扇形所在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解这道题时,不少学生想到了这样的思路:只要求出扇形的半径,再求圆面积就可以了。但第一步无法直接实施,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卡壳”状态,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转换一下思路,扇形面积与所在圆面积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转化一下,求出扇形面积是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这样恰当的点拨后,学生的思路被打开,重新明确了解题的方向。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操作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准活动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作者简介:

陈燕霞,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调动提高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 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