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关系探究

2019-10-09 05:26高宇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有机融合

高宇汉

摘 要: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偏向于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认为接受学习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其实,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交替运用、有机融合更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文章对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供助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交替互补;有机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许多教师都认为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教师已认识到教育必须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全面成长。因此,教学中就特别强调和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于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被认为不符合当下的教学,生怕被戴上“灌输式”教学的帽子,违背新课标的要求。其实,它们两者之间互补,可进行互相交替运用,这样课堂效率会更高。

一、自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不是对立的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也就是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接受学习是指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发现,只要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内化,也就是将所学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例如,学习“圆的半径、直径”这些概念时,通过实物抽象出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出定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学生接受了这个定义,再根据定义去学习后面的知识。而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就可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开放,它更重视学习动机和独立思考,更强调过程。在小学阶段,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即探究的天性),这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需要的,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接受学习的优势在于学习所需的时间比较短,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系统。不足是如果教师过多地讲解,则会出现“满堂灌”现象,不给学生留独立思考、发现的余地,会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那么,自主探索学习就可以成为有效的补充。自主探索学习的优势:一是让学生在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兴奋感”,从“化意外和复杂性为可预料性和简单性”的行动中获得理智的满足;二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足是自主探究学习仅有利于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学习,而不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如果课堂上一概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势必过多占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这时,接受学习就可以成为有效的补充。

二、自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要交替运用,形成互补

在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要交替运用,形成互补。至于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必须考虑教学目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根据多年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将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笔者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两点:

(1)接受学习并不是可怕的“满堂灌”;

(2)自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不是对立的,教师应该有机地灵活运用,形成互补。

三、自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有机融合

现时推行的“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正是自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融合的大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编写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师讲到实处,点到关键,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两者有机融合,首先,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探究活动,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如果教师的预案恰当、充分,并能进行适度的指导,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方法、目标和程序,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教学中,要创建自学探索空间,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把空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其次,“探究性讲授型”,就是教师要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提供课题及其假设、验证的方案和资料的分析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有关知识。教师导入简单的事实,然后由学生去探究、发现更复杂的事实及规律,其优势是便于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使学生快速达到探究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推导公式时,让学生思考:1. 为什么要把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2. 怎样把圆割成一个长方形?3. 割成的长方形和圆有何关系?按课本操作(长方形面积)可引出圆的计算公式。

为了进一步证实公式的正确性,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例如,请学生观察下面两种方法:

1. 平行四边形面积。拼成长方形之前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圆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圆周长一半相等,高与圆半径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也可证实。

2. 三角形面积。课本上把一个圆平分成16等份,每一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等于把圆周长平分16分,高等于半径,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也可证实。

教师提出了问题并指导学生去探究,都能证实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联系起来,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猜想,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最佳效果。这样,由教师的简单导入,学生自主去探究,明确探究方向,发现复杂及构建知识模型,快速达到探究的目标。

四、培育学生的自学质疑精神

在课堂上,各种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学生自主发现的,也可以是在教师点拨后发现的;可以从操作活动中发现,也可以从结论中发现,还可以从结论表述中发现……问题的提出,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助于学生倾听的立体性、批判性,有助于学生的自学质疑精神的培养。

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普遍存在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要讲清楚什么是基本的问题。第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例题,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学习既是集体活动,又是个体的活动。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才是知識内化的过程,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升华。最后,要把问题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清楚。这需要不断去培养和训练,学生不能一下子就把问题描述得十分清楚,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提示和点拨。

五、把握研学的内涵

无论是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学习,最终都是让学生要有收获,必须把握研学的内涵,这是指数学思维才是研学的灵魂。没有思维的探究,就不会有自己的发现和认识。因此,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必须多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活动,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多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

综上所述,自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只有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交替运用,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学习有机融合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民族舞蹈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的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