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的应用

2019-10-09 04:10李菀丹张榆朱胜权凌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品管圈

李菀丹 张榆 朱胜权 凌玲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放疗科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放疗科病房呼叫铃使用频次的实践过程及有效措施。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为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确定要因,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和实施,效果确认及检讨。结果 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次数由改善前的805次/周,降低至改善后的169次/周(P<0.01)。结论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放疗科;呼叫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29-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指的是由在同一个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同的基层人员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专业手法,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1]。目前铃声作为国内病房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一方面直接影响患者的住院环境及休息,不利于疾病康复;另一方面,病房频繁的响铃影响护士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效率,存在着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其次,护士被动依赖响铃处理问题,易使得患者认为护士没责任心及不了解病情等不良印象,易引起住院患者不满,护患纠纷增加,从而使得住院患者满意率受到影响[2]。放疗科目前收治的病种范围主要为全身实体瘤,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及化疗的患者较多,以头颈部肿瘤、宫颈癌、肺癌为主。而放疗科主要的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基本集中在A班。且患者自入院后診疗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抽血化验、CT、MRI、ECT、B超检查及每周放射治疗(周一至周五每天1次)。这些检查及放疗时间也经常与治疗及护理时间相冲突,从而导致病房的响铃次数增多,影响病房管理。因此,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是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该科于2017年6—12月将QCC应用于降低放疗科病房A班响铃频次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7年9月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放疗科护士自发自愿进行组圈,圈成员11名,平均年龄(29.54±7.46)岁,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5名。由圈长负责活动、策划、质控计划落实情况等,全体圈员共同数据收集及计算、拟定对策和巩固护理措施。圈名为“舒适圈”,寓意为: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依赖感。

1.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将本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再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进行评分,从而选定“降低病房A班呼叫铃使用频率”为活动主题。

1.3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选定一位护士记录2017年9月份一周A班病房响铃次数及响铃原因,共计响铃805次,并得出输液换瓶、外出检查后输液换瓶、询问检查相关事宜、告知护士不适、输液不畅、寻求生活帮助为主要响铃原因。其中输液换瓶、外出检查后输液及封管、询问检查相关事宜占84.3%,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将其列为改善重点。

1.4  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圈公式的计算,目标值为171;圈能力为,92.72%,确定改善后的目标值应下降至171次/周,降幅达到78.76%。

1.5  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参与要因分析,从“输液换瓶”“外出检查后输液及封管”和“询问检查相关事宜”3个方面分别绘制鱼骨图,通过人、机、物、法4个方向进行原因分析,详细见表2、3、4。最后经讨论进行评分,按照“80/20”法则选出排名20%的原因作为要因,分别为输液换瓶:催打点滴/更换液体、巡视不力、人力不足、输液瓶数太多;外出检查后输液及封管:检查及放疗回来后未告知责任护士、宣教不到位、检查时间不统一;询问检查相关事宜:检查过多、宣教不到位、宣教方法未规范化。

1.6  真因验证

根据以上3个鱼骨图选出的要因分别设计查检表,通过现场、现况、现实原则收集数据,并调查及查阅资料进行真因验证。①根据调查,患者催促护士更换液体响铃次数为483次/周,占总响铃原因的62.23%,确认为真因。②该科无调查表,没有动态记录到护士等级制度的巡视,仅靠护士自觉性,确认巡视不力为真因。③该科新入职护士较多,均未能独立上班,从而导致实际护患比为1:5,根据我国规定护患比为1:4,因此将人力不足确定为真因。④该科患者检查多为CT、MRI、ECT、B超等,其中磁共振需要排队预约,预约时间相对较长,同时每位患者放疗时间不一、宣教不到位、检查宣教未规范化为真因。

1.7  对策拟定及实施

根据真因,圈员经过头脑风暴及小组讨论依据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优5分、一般3分、差1分),最终选定四个可实施对策。

1.7.1 建立巡视卡  建立巡视卡,严格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巡视,并设立监督员监督责任护士,同时对责任组每个月响铃次数最少的护士进行奖励。

1.7.2 合理分配人员  责任组午餐时,由A(8~12)、A协同护理患者;根据患者人数及危重症患者情况合理分配值班人员。

1.7.3 制定入院须知手册  内容包括:①生活告知:呼叫器位置、热水供应时间、病房电视机使用、配认证的办理、轮椅及平车租借;②治疗指导:各项检查具体地点及相关注意事项、特殊检查预约情况;③询问:治疗和作息安排、各项检查结果及知晓情况、关于住院期间费用缴交和查询;④出入院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同时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熟知各项检查相关事宜及。

1.7.4 合理分配时间  由P班护士登记第2天患者做检查时间,将表格发至微信群里,责任组熟知患者动向并合理安排好患者输液、治疗及检查时间。

1.8  统计方法

使用IBM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 定性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方差表示, 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有形成功:实施对策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响铃统计,响铃次数为169次/周(表5),降幅达到79%,目标达成率为100.31%,进步率为79%。

无形成果:通过QCC活动实施, 病房响铃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各圈员在沟通和协调、积极性、荣誉感、责任心、团队合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病房呼叫铃响铃频次,增加了护理质量

改善前,病房内噪声最高分贝可高达90 dB,易使患者及护士感到煩躁,影响一个病房环境,改善后病房内噪声最高分贝降至47 dB,但在WTO噪声指南中,医院内噪声最佳不超过30 dB,也有研究报道,病房内的各种噪声均超过80 dB[4],可以看出较国内相比,噪声控制较理想,但与国际上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还需继续改进。

通过该圈活动,该科有效降低了病房呼叫铃的响铃次数,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休养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积极的去应答响铃事件以及巡视病房既可以及时解决患者的输液问题,提高输液质量,又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患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患者病情加重,进而错失最佳抢救时间,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此外,活动还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5],该圈活动前患者满意度为93%,该圈实行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至97%,活动实行期间也获得了患者5面锦旗,均为感谢护士的细心照顾。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质量,使科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加护士的执行力,增加了护士凝聚力

随着品管圈的开展,护士根据改善前制定的计划表严格执行品管圈步骤,一方面使得护士更了解品管圈活动的流程,同时也提高员工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发现问题的兴趣;提高护士的团体意识,提升凝聚力,也使得护士之间关系更为融洽[6-7]。

[参考文献]

[1]  程雨豪.品管圈在降低病房响铃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2上旬刊):163-165.

[2]  王颖雯,沈国妹,孔梅婧,等.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血液肿瘤病房响铃频次[J].护理学杂志,2013,28(23):49-50.

[3]  李双,吴琼,薄艳云.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噪音的分贝率[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80-82.

[4]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089-1090.

[5]  伍梅芳,马风华,等.品管圈在降低脊柱骨科红灯呼叫次数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7(12):13-14.

[6]  吴亚琴,任燕.品管圈方法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2中旬刊):127-128.

[7]  李瑜婷.品管圈在医院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17(1上旬刊):10-13.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