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管理法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2019-10-09 04:10谭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安全管理护理

谭芳

[摘要] 目的 追踪管理法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效果探究。方法 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常规护理管理实施阶段为对照阶段,从该院信息数据库中调取100例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追踪管理法实施阶段为研究阶段,从该院信息数据库中调取100例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主要涉及呼吸科和消化科两个临床科室,展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对比两个阶段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上报率。结果 不同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结果对比,研究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起,发生率为2.00%,上报50起,上报率为50.00%;对照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6起,发生率为6.00%,上报42起,上报率为42.00%。与对照阶段相比,研究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上报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防范护理安全,提升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使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 追踪管理法;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39-02

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由此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能够促进医疗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1]。做好护理管理,是规范护理流程、控制和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自身要牢固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熟记标准的护理规范,更要发挥个人力量,做好与团队的配合,与系统性的安排与部署护理任务,不断完善护理流程,总结护理经验,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2]。基于此,该文展开追踪管理法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效果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常规护理管理实施阶段为对照阶段,从该院信息数据库中调取100例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追踪管理法实施阶段为研究阶段,从该院信息数据库中调取100例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主要涉及呼吸科和消化科两个临床科室,展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入选病例涉及护理人员共计62名,其中男护士5名,女护士57名;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7.73±3.54)岁;工作年限1.57~20.67年,平均工龄(11.34±1.28)年;学历情况,本科及以上20名、大专26名、中专16名。对照阶段、研究阶段所参与的护理人员、病例资料,均符合该次研究的入选标准。

1.2  方法

①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用追踪管理法,首先要成立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追踪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确定之后,由护士长和高职称、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统一组织协调,确立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追踪管理的主要流程,主要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以及实施人员等。小组成员确立之后,由护理管理人员组织所有成员统一培训,后对培训成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护理人员直接展开临床护理工作,考核未通过的人员再次参加护理培训,直至考核通过后才能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②护理不良事件个案搜集:由护士长组织,对护理不良事件个案进行搜集,可结合以往的护理日志、护理记录以及医院信息中心的数据资料,收集以往护理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探索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追踪没一起护理不良事件是由哪一护理环节所导致。查阅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护理不良事件的文献,追踪以往研究文献中,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原因等[3]。结合以上数据和资料,追踪和临床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最常见、最易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

③管理实施:成立追踪管理小组,进行护理不良事件个案搜集之后,由护士长和护理管理人员共同制定护理安全管理以及追踪管理流程、管理规则、护理考核制度,后续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所有护理人员均要按照已经制定的护理流程、护理规则严格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所有护理小组成员都要结合医院情况、科室情况、设备情况、病患情况,综合考虑各项护理因素,制定针对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自救流程,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已经发生后的补救流程[4]。若研究期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小组成员应该立即向患者道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重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第一时间向管理者上报事件,详述护理不良事件具体产生的原因、环节等。

④总结和评价:每周由护士长组织,对一周的护理实施状况进行追踪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重点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完善护理实施措施,同时,对于护理成绩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对于护理成绩较差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培训,鼓励其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评价标准

应用统计学方式、个案分析等方式,统计和分析对照阶段(2018年1—6月)15 864例患者,和研究阶段(2018年7—12月)15 922例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上报率。

1.4  统计方法

该文所有相关数据均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结果对比,研究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起,发生率为2.00%,上报50起,上报率为50.00%;对照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6起,发生率为6.00%,上报42起,上报率为42.00%。与对照阶段相比,研究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上报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1。

3  讨论

做好护理管理,是规范护理流程、控制和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方式,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本身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同时需要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对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5]。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各个因素的影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个案有效收集,追踪護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环节,系统性的对涉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患者、环境、设备等展开追踪分析,不仅能够改善系统管理效果,更能够规范个人行为,最终全面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传统管理理念认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人员个人操作、个人素质所致,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多数护理不良事件并非由单独因素所致,而包含了各类综合性因素,某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发其他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应该系统性的展开追踪和分析,而不是指责和批评护理人员,只有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制定更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该次研究中,对追踪管理法实施和未实施两个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最终结果显示,研究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起,发生率为2.00%,上报50起,上报率为50.00%;对照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6起,发生率为6.00%,上报42起,上报率为42.00%。与对照阶段相比,研究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上报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有效防范护理安全,整体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此,追踪管理法具备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合理实施相关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事件,让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更信任医院,放心地在医院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董芳,刘光增.质量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4):77-78.

[2]  蒋群燕,李华,李琰.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4):154-155.

[3]  王静.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168,171.

[4]  陈晓明,单玉萍,樊桂莲.风险评估表联合追踪方法学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7):888-890.

[5]  杨春梅,史新华,王喜花,等.系统追踪法及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的联合应用效果[J].新疆医学,2016,46(8):986-989.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安全管理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