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层级管理在全院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2019-10-09 04:10钱叶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

钱叶红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分层级管理在全院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护理部护理管理方法的差异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护理分层级管理对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 管理后全院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并且管理后全院护理人员对护理部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每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较管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院护理人员工作管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并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风险以及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护理;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差错事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55-02

大量调查研究证实,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有效率,重者可对患者预后结局产生不良影响[1]。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高效、合理、安全的护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应定期对全院范围内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与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与重要性的认识[2-3]。该组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护理管理措施,探讨护理分层级管理在全院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对比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接受护理部管理与培训的各科室护士共200名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中男性5名,女性195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9.5±4.3)岁;工作年资3~15年,平均年资(7.5±1.5)年;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118名,大专82名;职称为主管护师48名,护师69名,护士83名。

1.2  研究方法

2018年1—5月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常规三级医院护理管理方法,2018年6—12月期间则接受护理分层级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层级管理小组。成立全院范围内的以护理部为主的层级管理小组,各科室护士长作为分组长,另在各科室内选取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科室小组长,其他护理人员则作为组员接受管理。②管理原则。层级管理小组实施三级管理原则,即一级管理员为组员,负责质控日常护理中的具体项目并记录过程,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改进建议;二级管理员为各科室的分组长,其主要负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管理并提出、验证改进策略;三级管理员为护理部组长,主要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以及差错、事故的经验总结与质量改进,并负责将结果纳入当月绩效考核中。③强化培训,提升全院护士护理能力。层级管理小組组长每月定期对组员进行护理质控理论学习,目的是为了提升全院的层级管理意识并加强整体护理知识学习水平,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并进行层级管理实施效果考核,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现场指导教学。④层级管理小组运用PDCA循环模式,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并鼓励全院护理人员参加护理质量问题的收集、整理以及改进,并集思广益总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通过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并在下一次的管理过程中实施以避免差错事故的再次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管理前及管理后6个月时采用调查问卷统计护理服务质量情况,共包括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护士服务能力、护理文书质量4个维度,均为百分制评分规则,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服务质量越高;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全院护理人员管理前后对护理管理措施的满意度情况,另比较管理前后全院护理人员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获取管理前后干预相关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比较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管理后全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维度中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护士服务能力、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较管理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管理前后全院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

管理后全院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管理前后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管理后每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较管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化医院中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口碑等,并且与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医院护理人员管理模式较为僵硬、死板,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护理质量不高的现象发生,最终导致医院整体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不强、护理水平低下、管理能力落后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4]。分层级管理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其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均可适用,并且大量调查数据显示[5],分层级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科室质控水平、管理质量以及整体的工作效率。而该组研究应用与全院护理人员的管理中发现,采用护理分层级管理后,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提升,每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管理后全院护理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升高,表明实施分层级护理可有效改善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以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进一步回顾分析可知,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在人性化、合理分配等方面的表现较差,仅为单纯的对全院护士进行劳动力的分配与使用,因此难于将工作细节化、责任具体化,不能有效发挥不同护理人员间的优势,因此传统管理方法具有效率与质量低下的缺点[6]。而分层级护理模式遵循层级管理的原则,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与区域[7],通过层级管理规范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结合其自身工作特点、技能水平、知识与经验进行准确分工,合理发挥全院每位护理人员的最大价值,提升整体护理工作效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高的护理效率与护理服务质量[8]。

综上所述,在全院护理人员工作管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并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风险以及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英.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71):256-257.

[2]  陈刘颜.应用态势分析法分析心内科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18-220.

[3]  宋丽萍,马静,王亚军,等.标准化疗养护理服务管理模式对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418-420.

[4]  侯向华,朱林,胡芹芹.全程无缝隙追踪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外出進修管理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5):371-374.

[5]  徐敏.分析护理管理对提高门诊导医台护士服务质量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71):292-293.

[6]  赵晓春.开展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16):165-167.

[7]  黄月玲,席福梅.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80-182.

[8]  黄燕林,樊雨青,郭炜.探讨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176-178.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