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09 04:10杨海燕郑雯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内科护理管理

杨海燕 郑雯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的60名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优质护理管理环境、态度、行为以及知识的评分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有区别(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内科;护理;护理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5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医疗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管理带来了新挑战[1]。内科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临床科室,具有患者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较高,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容易导致护患纠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因此,该文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的6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研究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掷硬币法将该院内科护理人员60名分为两组,每组30名。观察组年龄24~41岁,平均(32.4±10.7)岁;其中28名为女性、2名为男性;文化程度:10名為本科、13名为大专、7名为中专。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32.2±10.5)岁;其中27名为女性、3名为男性;文化程度:11名为本科、14名为大专、5名为中专。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即管理者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给予护理人员管理,并且按照日常排班表轮流值班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点:①细化岗位职责。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作为基本依据,采用分层管理制度,明确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实现职位责任的科学化、制度化以及人性化。同时,形成护理人员-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的三级护理模式,明确划分每个岗位职责,其中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由护士长负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而责任护士组长则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对病房护理进行监督,并且结合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责任护士则负责实施护理措施,各个岗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助于顺利开展临床护理工作;②完善护理管理模式的。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学习内容包括护理职能、法律规章、工作范围、护理政策以及护理方式等,并且根据患者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一套管理制度,全面分析内科患者的常见问题,再结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要求,制定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康复护理、内科急救护理、合理用药护理以及慢性病护理等多个方面知识;③优化整体护理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整体护理流程,包括随访流程、输液流程以及接待流程等,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面带微笑,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协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告知患者医院的管理制度、环境、医疗资源等,使患者尽快熟悉院内环境。并且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护理服务做好准备;④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因为内科护理任务重、工作繁杂,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所以要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其中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加护理风险评估会,提出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或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相互讨论或查阅资料的方法,找出防范护理风险的措施。同时,还应该组织小组成员参加安全知识讲座,了解防范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增强安全和责任意识,并且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处理紧急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1.3  观察指标

1.3.1 认知水平  运用自制量表评价两组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认知情况,包括优质护理管理环境、态度、行为以及知识4个方面内容,得分越高,说明认知水平越高。

1.3.2 护理质量  运用院内护理质量量表评价护理质量,包括4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以及基础护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1.3.3 满意度  运用自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70分为不满意,7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以及基础护理评分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认知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内科作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包括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以及心内科等众多分支学科,其涉及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并且在疾病预后过程的护理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危险性因素,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高,所以确保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4]。有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科室的医疗水平,从而使医院保持较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5]。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中,通过建立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的三级护理模式,合理划分工作岗位,明确各个岗位职责,能够简化护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护理管理职能具有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特点,从而体现護理服务的优质性[6]。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能够丰富知识储备,改进操作技能,增强责任和安全意识,并且不断对规章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还能规范日常护理工作,使盲目性操作减少,真正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7]。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提高,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文琴,田莉.参与式分层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4):155-156.

[2]  黄玉贤,谭春棋.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6):148-150.

[3]  王西秀,刘洪欣,宋小翠,等.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在某三级甲等医院CCU病房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6):25-27.

[4]  苗凤茹,王婧,刘雪芳,等.护士层级管理对护士核心能力和责任制护理水平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22(2):123-125.

[5]  葛支忱,何胜虎,徐日新,等.医护联合门诊模式提高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34-36.

[6]  阿瓦汗·达吾提,斯力米汗·麦合木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68,175.

[7]  潘捷,王君花,郑丽君.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 37(12):1525-1527.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内科护理管理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