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10-09 04:10刘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刘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为骨科护理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来该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骨科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管理,实验组骨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敏感指标。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7.4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敏感指标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骨科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护理事件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骨科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84-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进步,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质量也越来越注重[1]。护理敏感指标是用来检测与评价患者结果相关的护理实践,目的在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近年来,护理敏感指标已广泛地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它不仅能客观地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2],也能对护理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对护理敏感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该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来该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77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12±3.5)岁。实验组患者77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23±3.4)岁。154例患者中,19例腓骨骨折,50例股骨粗隆骨折,41例腰椎骨折,26例髋关节置换术,18例其他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护理敏感指标  ①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由骨科护士长及其护理工作人员组成,科室主任担任考核员,共同讨论护理敏感指标的评估方法,制定科学、规范、系统的评估体系,共同了解敏感指标的具体操作流程。②收集数据: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评估数据[3]。

1.2.2 培训  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敏感指标的相关知识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监测方法、资料的收集方法、结果的评价方法等。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充分了解护理敏感指标的各项含义,并严格执行该方法[4]。

1.2.3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护理指标:①肺部感染指标: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同时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各脏器功能下降,呼吸道肌肉张力下降,加之手术期间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导致鼻咽部菌群失调,容易引发肺部感染。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做好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护理人员要调整好患者的体位,常将患者半卧位与卧位进行变化;按时的对患者进行拍背,有利于患者肺部痰液易于排出;对于咳嗽及排痰功能下降的患者,必要时采用吸痰的方法排出痰液,以防止肺部感染;病房要做好按时消毒、定期痛风等工作。②疼痛敏感管理指标[5]:大多数骨科疾病为创伤性疾病,疼痛为大多数骨科疾病的首要症状,患者不仅生理上痛苦,也常产生许多心理上的负担。疾病的康复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骨科患者极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格外注重患者的疼痛敏感管理指标。首先,组员应每日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指数做评估,指导患者舒适体位、调节呼吸。并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疑虑,积极的疏导患者的心理,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此外,还要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环境,这样有助于患者的休息,减少患者的痛苦。③压力性损伤敏感管理指标:由于骨科患者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发生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现象,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出现疮症[6]。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帮转患者翻身,并做翻身记录;定期的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1.2.4 护理管理的改进  实施护理敏感指标后,要及时的统计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不断进行调整。

1.3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论

骨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也比较复杂,常常合并复合伤,而且多为意外,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因此对于骨科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就越高[7]。目前临床护理上,常用护理质量来衡量护理工作。护理敏感指标主要指是结构、过程与结果指标。其中结构指标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结构,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条件;过程指标是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核心,通过全面、正确的数据评估,可保障高质量的护理水平。结果指标是衡量骨科护理工作结果的最终指标[8-9]。护理敏感指标以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对护理工作评估,护理小组会定期讨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这就可以及时纠正护理缺陷,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10]。

上述实验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7.4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结果可知,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敏感指标,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骨科整体护理水平,还能大大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敏感指标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准确的问题,不断的完善实际护理工作,帮助护理人员发现各种问题,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天雯,肖萍,陈晓玲.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8):945-949.

[2]  孙文莉,王琨,英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18):114-116.

[3]  朱玉花,李秋玉,蔡卫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癌痛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9):857-859.

[4]  李智英,成守珍,吕林华,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10):1168-1171.

[5]  王志红,乐汉娥,刘文杰.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骨科,2015(1):45-48,52.

[6]  苏文英.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早期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68-69.

[7]  陳霞,唐明霞.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1):117-119.

[8]  杨玉茹.护理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四川医学,2017(5):597-598.

[9]  戴丽丽,朱春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世界中医药,2015(1):299-300.

[10]  贾凤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50):226-227.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