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09 04:09刘莹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精细化管理应用分析

刘莹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在该院2017年 3月—2018年9月期间接受肠内营养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进行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氨酶升高、感染及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肌肉萎缩、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完全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精细化管理;肠内营养护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039-0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往往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且大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偏瘫、颅内压升高、急性胃黏膜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无法正常进食[1]。为尽早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预后,非常有必要给予肠内营养(EN)[2]。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情况特殊,EN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做好患者的EN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精细化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护理模式,更加具体、科学,护理效果可观[3]。为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该文对比分析68例在该院2017年 3月—2018年9月期间接受肠内营养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在该院接受肠内营养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CT诊断确诊,排除循环衰竭患者、伴有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营养严重障碍患者、长期采用激素治疗患者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47.9±13.7)岁;GCS评分4~8分,评分(5.1±1.7)分。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2~68岁,平均(47.4±13.5)岁;GCS评分3~8分,评分(5.2±1.6)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24 h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仔细观察患者瞳孔、神志、肢体活动以及瞳孔等情况,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及器械[4]。帮助患者快速开通静脉通路,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等。时刻关注患者营养水平变化,平时给予富含蛋白以及富含纤维、维生素等半流食或流食[5]。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

1.2.1 饮食管理  患者伤后24 h进行早期EN,给予十二指肠常规置管,刚开始小剂量流食,持续1、2 d后给予营养液输注,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剂量[6]。营养液输注过程中,采用加热器将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8~40℃左右防止太冷或太热[6]。

1.2.2 并发症护理管理  营养液滴注前后应采用温开水或者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7]。

1.2.3 感染护理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2次清洁患者口腔,根据胃管的材质定期更换胃管。

1.2.4 加强观察  输注EN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現突然呛咳、呼吸急促等症状,是否出现明确腹痛症状。观察患者排便形态的改变及体温变化。其次,每隔8 h对患者胃残余量监测一次,根据患者胃残余量合理调整营养液输注剂量及速度。

1.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患者态度应亲切、温和,多关心、支持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1.3  评价方式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GCS等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分别通过t、χ2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转氨酶升高、感染及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肌肉萎缩、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对比

观察组患者伤残、完全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顺应服务质量精细化、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要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EN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可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能量、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素,从而维持患者机体恢复正氮平衡状态,促进恢复患者肌力、肌肉强度,促进蛋白质合成。该次实验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氨酶升高、感染及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肌肉萎缩、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完全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和张文青等[8]研究报道精细化护理患者治疗2周后GC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完全康复率提高17%基本一致。感染、腹泻主要是由于应用抗生素,对患者肠道内正常菌落定植造成影响,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转氨酶升高提示肠内营养剂可能会经肝诱导酶代谢导致肝脏损伤甚至衰竭,应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清学。观察组肌肉萎缩、便秘及腹胀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可能是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刺激肌肉组织,有利于抑制肌肉萎缩,加快肠道蠕动。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剑刃,王驰,傅西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6,43(11):774-777.

[2]  张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状况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2196-2199.

[3]  王金林,余波.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S-100B 蛋白、乳酸脱氢酶表达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12):2885-2887.

[4]  张旭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的并发症及其治疗[J].江苏医药,2016,42(8):979-980.

[5]  段春芳,张艳红.呼吸道护理联合营养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5,28(6):103-106.

[6]  曾双琴.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119-120.

[7]  徐春丽.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5,28(18):190.

[8]  张文青,郑鹏,徐坡.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Tau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4):389-390.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精细化管理应用分析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