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10-09 04:09吴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护理管理手术室

吴敏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接治的65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且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護理质量及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4.61%,对照组为20.30%,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正确应用护理标识制度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都有极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标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061-02

手术室作为医生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指的是在医生实施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提前在手术室中设置好相应的标识,以便对手术期间的关键步骤和环节进行提示,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及时采取准确的护理操作,并极大程度地降低手术过程中失误与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实际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程序实施起来更为复杂,且直接关系着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制度对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鉴于此,该文将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治的650例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92例,女133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2.7±6.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75例,女150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4.2±7.3)岁;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共28人,且均为女性,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1±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护理工作依照医院和手术室制定的护理管理标准进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护理操作如下:①患者身份信息标识。由病房护士采用腕带对患者的身份、病情等进行标识,核对信息无误后将其固定在患者手腕上,实施手术前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与手术对应后在开始手术。②药物标识。对患者手术需要使用的药物名称及剂量、时间等进行标识,并注明其过敏药物,防止用药差错。③医疗物品标识。不同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手术器具不同,护理人员应按照存放要求放置器具,确保手术前能及时准备手术器具。④医疗管道标识。将手术室中引流管、胸腔导管等各种管道用不同颜色和标签区分标识,以此减少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⑤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前由医生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记,准确标注切口位置,确保手术动刀无误。⑥环境标识。手术室需严格区分标记无菌区和感染区,防止出现感染等风险事故。

1.3  评定标准

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采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证明护理质量越高。此外,通过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后发生感染、用药差错、意外事故的情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出现风险的患者例数,患者例数越多则说明风险发生概率越高。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通过评价与对比,发现应用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物品准备、物品管理、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文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发生情况,发现应用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用药差错、意外事故等情况及风险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当医生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护理人员作为医生的重要助手,必须密切配合整个手术的每一项步骤并及时辅助医生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而由于不同的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案不同,所需要的护理管理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时必须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采取对应的护理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更为复杂,且其护理人员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更大。在手术进行期间护理人员一旦出现失误,极有可能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其死亡。所以为了有效避免手术室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医院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实施更专业、更细致护理管理制度,以此大大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其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2]。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接受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后,最终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风险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护理标识制度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降低手术室风险发生概率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将手术中的关键步骤以及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等以护理标识的方式设置标记在手术室中,这样不仅能对复杂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还能引起护理工作人员们的重视,以此降低护理差错的产生,最终有效确保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该次研究中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制度后,护理人员根据相应的标识提示,在手术物品准备、管理及无菌操作和护理文书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护理标准,因此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期间,其护理人员还根据手术室中设置的护理标识提示,在用药标准、防止感染及意外事故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最终大大降低了观察组患者出现风险的概率。

在实际生活中,医院手术室每日的患者流动性较大,且患者们的病情差异也很大,而护理标识作为对患者身份及病情的证明,是对手术不同环节关键步骤的重要提示,同时也是确保护理人员顺利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3]。例如对成人患者、儿童患者、危重患者等进行区分标识,可以使护理人员及时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明确护理重点;对手术室中的药物进行标识,便于提示护理人员规范用药[4]。通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不仅能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份、病情及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还能对手术室中各类繁杂的药物、医疗器械、手术工具等都进行区分标记,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明确其用途、用量的情况下更默契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5]。由此可见,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减少了风险事故的发生,对确保手术患者的健康安全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银花,桑依毛,俞惠,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 24(13):1609.

[2]  沈俏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9):126-128.

[3]  芦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257-258.

[4]  谢圆,范东英.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岗位管理的价值[J].西部中医药,2017,30(11):123-125.

[5]  潘俊,王蓓,王莉莉,等.海恩法则指导下的标识管理在乳腺专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3):2229-2231.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护理管理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骨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护理标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