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管理中PDCA模式的应用分析

2019-10-09 04:09杨琼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

杨琼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PDCA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该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开始实施PDCA管理模式,观察PDCA模式实施前、后1年内护士综合素质评分、护理质量变化,并分别取500名患者进行调研,查看其对急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PDCA实施后,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物品管理、急诊速度及质量、专业知识等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PDCA实施后患者对急诊分诊、服务态度、医护人员形象、护理工作质量及环境卫生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管理;PDCA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104-03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PDCA Mod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YANG Qiong

Gongxia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ongxian, Sichuan Province, 644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value of PDCA model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began to implement the PDCA management model in February 2017. Observ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scores of nurses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mode, and 500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to se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emergency care.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the scores of nursing staff's standardized operation, item management, emergency speed and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tim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P<0.05). After PDCA was implemented, the patient was divided into emergency department. Satisfaction scores such as service attitude, image of medical staff,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mod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PDCA mode

急診科为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阵地,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危重,极易出现各种异常状况,因此临床护理难度较大,这就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PDCA是以计划、实施、检查及评价为一个循环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工作更加的制度化及标准化,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管理中使用广泛[2]。该院近年来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引进PDCA管理模式,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人员综合水平、患者评价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于PDCA管理方法于2017年2月开展,因此分别取前、后1年(即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工作且无人事变动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共计18名,其中男3名、女15名,年龄25~45岁,平均(29.49±5.01)岁。学历水平:专科6名,本科12名。

分别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作为参考组、观察组各500名。观察组:男283例、女217例,年龄13~70岁,平均(53.28±3.33)岁;疾病类型:脑卒中73例,骨折44例,早产难产90例,急腹症71例,严重创伤101例,急性心肌梗死60例,其他61例。参考组:男280例,女220例,年龄13~70岁,平均(53.70±3.40)岁;疾病类型:脑卒中70例,骨折46例,早产难产88例,急腹症75例,严重创伤100例,急性心肌梗死62例,其他5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2017年2月前,该院急诊科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接到患者后实施紧急治疗及护理配合。2017年2月开始实施PDCA模式,具体如下:①P,计划。组织急诊科全体护士参加PDCA模式培训,主要对PDCA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共同查阅该院以往急诊科患者病例资料,从成功抢救病例及抢救失败病例中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改正不足。影响抢救成功与否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及管理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包括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牢固、责任心不强、沟通能力不足以及技术不熟练等;管理方面原因主要包括人员安排不当、操作规范不完善、监督机制欠缺等。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及措施,并由院内其他部门的护理专家进行指导,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护理操作流程。②D,实施。所有成员经过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操作技能、专业知识、PDCA相关知识及法律知识等,考核通过后上岗操作。鼓励急诊科护士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可使改进急救护理流程,合理运用绿色生命通道等,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通过PQRST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分析,依照病情,快速、准确地分流,联系科室医生组织抢救。要求全体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组织自查及相互监督,沟通构建和谐、团结的工作范围。③C,检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4周进行1次抽查,护理部每3个月进行1次抽查,包括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操作技术及服务态度等,现场计分,现场指正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进行现场指导。连续3次考核不及格者,强制暂停职务并接受培训,直至考核过关。④A,处理,护理部门针对每次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开启新的循环,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PDCA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从规范操作、物品管理、急诊速度及质量、专业知识4个方面进行评价,每方面评分25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高。②患者病情稳定后,分发急诊科自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分别从急诊分诊、服务态度、医护人员形象、护理工作质量及环境卫生等进行评价,每项20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統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n(%)]分析对比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考核评分比较

与实施前比较,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物品管理、急诊速度及质量、专业知识等评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急诊分诊、服务态度、医护人员形象、护理工作质量及环境卫生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护理质量不仅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与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之间密切关联。急诊科病员多、患者流动大,同时患者文化层次、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差异,使得医护人员面临工作压力大。近年来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护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急诊科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3]。

PDCA循环模式最早由美国戴明博士提出,代表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4个环节,环节间环环相扣,通过对上一阶段的实施进行总结,从而实现质量持续改进[4-5]。在PDCA中的计划环节,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首先查阅医院病例资料,总结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并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能够预见性地预防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全面而详细的计划更好地指导工作的开展。实施阶段为PDCA的重点,是护理计划的直接体现,在该阶段护理人员依照制定的计划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灵活调整护理方法。检查阶段及总结阶段是对该阶段护理质量的全面评估及总结,能够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建议,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总结完成后则进入下个环节,通过不断的循环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改进。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明显提高(P<0.05),尤其是在急诊速度及质量、规范操作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认为,通过PDCA的循环改进,医护人员可在不同阶段明确上个阶段出现的缺陷,并在下个阶段主动改进,实现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这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有着积极作用。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评价,有助于医院社会形象的建立。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急诊科护理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冯林芳,徐芬.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伤害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2):355-357.

[2]  朱斐斐,郭薇,陆莹.PDCA循环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5):90-91.

[3]  沙小妹.探究加强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患者住院安全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5):138-140.

[4]  陈家琴,戴瑞如,赵晓燕,等.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1-223.

[5]  成燕,杨薇,侯章梅.持续质量改进与医院感染率的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5):3586-3597.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管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