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带教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09 04:09宋晓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宋晓艳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带教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该院儿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纳入该组研究中,按照综合序贯法将所有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儿科护理带教方法,而研究组30名则采用儿科循证护理带教方法。在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并提出教学反馈,分析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 研究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可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科;护理;传统护理带教;循证护理带教;教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147-02

儿科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而循证护理是一种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方向的护理模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1]。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以现有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经验,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2]。循证护理主要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以及循证应用4个方面[3]。该文就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在该院儿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在该院儿科实习的60名护生,按照综合序贯法将所有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30名和研究组30名。对照组中,男2名,女2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5±1.2)岁;研究组中,男3名,女27名,年龄18~23岁,平均(20.4±1.3)岁。上述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方法:向护生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选择专科学历以上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老师进行临床带教。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每日由教师向护生讲授儿科护理知识,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临床护理操作。

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进行儿科护理教学:①结合儿科临床实习大纲制定护理教学计划。护生进入科室的第一天带领其熟悉儿科病房环境和常用医疗仪器设备,并做好岗位责任和制度要求等教育,让护生逐渐认识到自身角色和职责的转变。选择具备丰富带教经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以及责任心强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②讲解理论知识。带教老师根据儿科护理的特点对护生进行针对性的专科知识教育,指出护理中的难点和重点,强化其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定期组织理论知识随堂考核。带领护生进行护理查房,指导其正确的书写护理文书,以其提高综合素质。③示范操作技能。由带教老师的示范操作各项护理操作,同时指出操作中的易出错点,之后在教师的监督下指导护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出护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其不断改进。要求护生严格做好“三查七对”,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④循证护理教学。在基础培训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实践循证护理。带教老师首先提出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之后指导护生带着问题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指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提出最佳的护理方法;继而由师生共同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最后将该项护理方案运用到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并由师生共同评价护理效果。⑤完善考核系统和教学反馈系统。在教学中定期组织考核,对护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反馈评估。在科室内每周开展一次循证护理病例讨论会议,将护生在循证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作为讨论的重点,并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1.3  观察指标

①带教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比较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②采用医院自制教学满意度反馈表评估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满意度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表以百分制为标准,分成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3个等级,评分分别为1~60分、61~80分和81~10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

研究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带教工作是为医院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是护生正式进行临床工作岗位的关键性步骤。传统方式带教方法中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带教老师和护生一般只是重视打针、发药、输液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往往忽略了护生对专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多数护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

目前循证护理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通过寻找科学可靠的证据并集合临床实际和工作经验,从而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护理服务[5]。在循证护理带教中,要求护生学会横向思维和纵向贯通,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6]。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王亚莉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在循证带教模式下,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儿科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时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查找问题,带着问题在书本中寻找答案,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不断提升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此外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传统带教方法相比较,在儿科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进行护生的培训,可提高教学效果,在儿科临床能够获得更高的评价。

综上所述,循证带教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护生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晓鸥,黄求进.循证护理理念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6):79-81.

[2]  张园,俞嘉.循证护理在实习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醫疗装备,2017,30(1):176-177.

[3]  李君丽,韦琴,唐利华,等.PBL结合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223-226.

[4]  邵梦烨,张瑜,代群.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科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6-7.

[5]  刘华,欧阳学认,许华,等.循证思维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8):1-2.

[6]  邵丽,刘玲,路红梅.循证护理在儿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3-14.

[7]  王亚莉,王淑英.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6):118-120.

[8]  王接新,张春霞,叶晓君,等.临床护理路径带教方式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2):108-109.

[9]  宋凤美.循证带教与传统带教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761-762.

[10]  李立伟,侯建炜.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103-104.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