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中本衔接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10-09 03:43姜仁初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本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姜仁初

[摘           要]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院校在开展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中也逐渐重视“3+4”中本衔接,并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体系等诸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更新颖、科学且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以此促进其数学授课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增强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中本衔接。

[关    键   词]  “3+4”中本衔接;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222-02

中本“3+4”模式就是“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相关课程以及技能的学习锻炼之后,经过相应考核合格后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再进行四年的学习,考核合格后为其颁发本科文凭。这一模式的科学引用,既有助于职业教育“断头教育”不良形象的改变,也能够为学生拓展出更理想的继续深造空间,使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品质人才。

一、“3+4”中本衔接数学课堂构建原则

(一)学生特点

在“3+4”模式下的学生,初中基础通常都要比普通中职生的基础要好一些,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但这一摸式产生、应用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同时,中职院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升学压力较小,极易导致学生形成懒散习惯,难以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所以,经常会出现升入本科后,数学公式记忆模糊或者相關知识残缺等情况,因而难以顺利完成中本衔接。但对大多数中职院校来讲,都比较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所以在此模式下,相比普通高中生来讲,中职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1]。

(二)院校特点

基于“3+4”人才培养的中职院校必须为“国示范校”,且专业通常都要是省级品牌或者是特色专业。简单来讲,就是中职院校、相关专业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办学资质条件,即本科院校为公办普通高校,专业为应用型专业,目标定位就是基于中职院校来有效落实本科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就目前来看,“3+4”人才培养,不论是中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都是极为重视,通常都会为其安排具有较强责任心,且业务水平较高的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能够从硬件层面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2]。

(三)数学课堂构建原则

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也会给其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3+4”模式下,数学课程的构建,除了要摆脱普高应试教育局限之外,还要体现出与普通中职、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区别,以此构建更科学完善的教学动力机制。为此,应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要真正做到共同商讨,从不同专业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结合其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以及在知识、技能方面提出的各项要求做出综合考虑,构建出有助于中本衔接的数学课程。同时,还要将数学课程设置融入统一的大框架中,进行统一化课程标准的科学构建。此外,还可以基于对现有学生、院校特点的综合分析,通过对职业教育优秀经验的恰当借鉴,在数学教学上真正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帮助学生真正从复杂、枯燥的理论证明和解题训练中脱离出来,进一步强化实际应用,实现在专业上的融合与服务,以此取得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更顺利地完成中本衔接教学。

二、“3+4”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首先,很多学生都难以适应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转变,学生要以更理想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探究,其抽象概括、接受等能力都有待提升;其次,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在“3+4”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认真听讲,但在课下却很少会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被动、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最后,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很多学生都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有力支持[3]。

三、“3+4”中本衔接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层面

现阶段,很多地方的中职院校在数学教学中都是直接采用普高教材,虽然内容上与普高一致,但课时却比普高少,要想在有限课时内帮助中职生打牢数学基础存在很大难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课程,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往往都是环环相扣的,后续的学习要想取得理想成果往往都离不开之前所学内容的有力支持。所以,学生在中职阶段若未打下扎实基础,一定会给其本科阶段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带来制约。因此,在“3+4”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应对中本衔接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做出深入调研分析,基于不同专业制定适合的培养目的,明确各专业课程提出的数学知识需求,然后引用模块式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发展趋势,也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复开课的麻烦[4]。

例如,围绕数控技术专业,为了充分满足教育培养、衔接需求,可以明确以下教学内容:集合、三角函数、数列、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以及立体几何初步作为基础内容,然后将统计、概率以及圆锥曲线及方程、推理与证明等内容作为职业模块。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内容可以删除掉,因为在后续本科数学课程中会学习到这两部分内容。进入本科院校之后数学课程的学习,应将一元函数微分学作为基础内容,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以及常微分方程视为职业模块。在“3+4”模式逐渐成熟之后,应在教育部门的科学指导下,由中职院校、本科院校的骨干教师一同进行更适合的数学教材编写,尤其是中职阶段,要结合具体情况,实现对教材的体量、容量以及深度和课时数的统一把握。

(二)教学方法层面

1.基于“以问题解决”这一中心,以“应用数学”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着重强调的是学习逻辑思维、计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的科学培养。但对大多数中职生来讲,认为数学学习应用无非就是对公式、定理的套用,根本没有什么乐趣可讲,在各类问题的实际解决中也难以发挥出什么作用[5]。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存在的差异,尽可能多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中,以此更顺利、轻松地完成抽象理论重视向实践理论的合理转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局限,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灵活引用,真正构建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应用数学”的数学课堂。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精心组织中,还要重视数学史、数学建模思想的恰当引用。

比如,在本科数学课程中,教师在进行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讲解时,为学生介绍积分基本定理的由来,以及牛顿、莱布尼兹之间的故事,这样既有助于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也能够促进数学学习兴趣与效果的不断增强。又如,教师在进行零点定理的讲解时,引导学生对“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这一数学问题作出深入考虑。这样在模型解决中,学生既可以实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也能够实现创新探究能力,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合作精神与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6]。

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激发、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在实际授课中,对专业知识渗透,教师也要給予足够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自身专业中。比如,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在中职阶段进行复数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电工基础”密切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培养、拓展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问题中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注重数学实验课学习与实践的适当增加,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一种以学生实践动手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实验主要是基于教学软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来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数学软件的灵活运用,能够在不同层面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更丰富、广泛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繁重、枯燥的数学演算、数值计算等内容的学习,也能够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创造良好条件,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开展创造性学习探究活动的机会。

在数学实验课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分析、处理问题,以及模型的提炼、求解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考核体系层面

在“3+4”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各职业院校应以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重要目标。所以,在课程评价体系中,为了充分凸显“应用”这一层面,要重视肯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有机整合,将综合素质、能力的进步发展与全面考查视为重点考核内容,要真正体现“过程第一”“结果第二”的特征。真正将知识考核恰当融入能力考核中,通过个人、小组以及过程与结果,还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数学教学考评的人性化、科学化,这样既可以为中本衔接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3+4”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在职业院校基础上,有效实施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体制,不论是社会、家长,还是师生都抱有很大期望,但它毕竟是一种新兴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还缺乏指导理论、经验的有力支持,所以,要想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好课程衔接也是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基于“3+4”中本衔接模式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中本数学课程衔接教学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江,李慧.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数学课程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7(10):121-124.

[2]梁井国,于红敏.“3+4”直通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J].职业,2017(13):111.

[3]葛亚平.中职与本科“3+4”模式下数学课程衔接的思考:以南通理工学院“3+4”项目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6(10):38-39,50.

[4]杨铎.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

[5]曾善鹏,郑亦明.中职与本科“3+4”模式数学课程的衔接[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83-87.

[6]杨俊平.基于大众数学理念的中职起点本科数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29-31.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中本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