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与他的萨拉班德舞曲

2019-10-09 03:49孟晓李瑞缘
北方音乐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

孟晓 李瑞缘

【摘要】德彪西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是印象派音乐的鼻祖,也是印象派音乐的发扬者。作为描绘瞬间印象的印象派作曲家,创造性的在传统的萨拉班德舞曲中使用新的调式和声调性为听众展现了五光十色的音响世界。本文从德彪西和萨拉班德两个方面分析,系统地介绍德彪西的《萨拉班德舞曲》与他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德彪西;萨拉班德舞曲;《为钢琴而作》;印象主义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德彪西

(一)生平简述

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十岁进入音乐学院后由于崇尚自由新奇大胆的创作风格,学院派的老师对他颇有微词,但是他的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对他偏见很大的杜兰教授,每一次看到德彪西的作业的时候,也会说:“虽然不合乎常理但是很敏锐。”而后他经由马蒙泰尔的介绍认识了柴可夫斯基的保护人梅克夫人,并且随她周游歐洲各国。幸运的德彪西年少时在意大利同作曲家拉威尔相见,在漫长的岁月中,两人都保持着极好的友谊。

他最敬爱的作曲教师吉罗一方面教导德彪西要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一边又要求他适应罗马大奖中评委们的口味。1884年,22岁的德彪西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坚守,将自己的艺术与风格抛之脑后,写出了获得罗马大奖的合唱曲《浪子》。然而梅克夫人对这个奖项却嗤之以鼻:“他要的罗马奖金其实毫无意义,不值一文钱”。庆幸德彪西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并没有像其他平庸的音乐家一样为了社会和生活所迫,创作那些能被当时的音乐界所追捧的曲子,而是及时的回归了自己的风格。他尖锐地批评自己当时获得大奖的《浪子》:“它是一个杂种,笨拙的用上了歌剧和合唱交响乐的所有陈词滥调。”内心坚定的他之后的生活平凡而又朴实:老老实实的教学生弹钢琴,为出版商改编乐曲,为杂志撰写评论来维持生计。即便在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没有借用艺术作为升官发财的手段。

(二)钢琴作品概述

在进行创作的32年间,德彪西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

1.早期(1886-1900年)

2.成熟期(1900-1909年)

3.巅峰期(1910-1914年)

4.晚期(1914-1917)

在创作晚期时,癌症的病痛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阴影笼罩着他,为调节自己身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作12首钢琴练习曲。这一整套练习曲的调式调性相对复杂,双调性及复合调性经常出现,对手指的触键要求严格,踏板的运用也要求精确灵敏。

二、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sarabande【法】;zarabanda【西】),原为风格热情奔放的舞曲,传入法国宫廷后,演变为庄重严肃的三拍子舞曲,重拍为第二拍。

(一)早期萨拉班德

据资料整理,“萨拉班德”一词在史书中的记载很是丰富。最初提及萨拉班德这一词语源于于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巴拿马的一首诗歌《萨拉班德》;马利诺(Giambattista Marino)提到淫秽亵渎的萨拉班德舞起源于“新西班牙”(即中南美洲);R·史蒂文森在一系列研究中支持这个看法,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如:《墨西哥的音乐:一部历史的总结》(Music in Mexico:A Historical Survey)、《萨拉班德:美洲后代人的舞蹈》(“The Sarabande:A Dance of American Descent”)等。

16世纪末期,殖民者带着萨拉班德远渡大西洋到达位于欧洲的西班牙时,它并不是纯乐器曲而是舞曲。一般用吉他或者琉特琴(lute)做伴奏,间或有响板等打击乐器参杂其中。歌词多为一个诗文及多个副歌组成,歌词曲风比较奔放,1583年西班牙王室以“有伤风化”为由禁止它的演出与传播。这是在“旧世界”里第一个有详细时间的记载。之后,萨拉班德为了适应被罗马教会统治的欧洲的审美需要和文化需求,改变了热情奔放外露的风格,逐渐转化为缓慢而庄重的宫廷音乐。

在早期记载的曲谱中表明萨拉班德的和声是由重复的T-S-T-D构成,节奏也五花八门。之后渐朝三个方向发展:速度快,情绪热烈的萨拉班德;器乐与声乐萨拉班德,节奏稍慢,器乐为主体;宫廷中常用的萨拉班德舞曲,节奏缓慢,华丽端庄,也是流传至今、为人们所熟知的萨拉班德舞曲。

(二)17-18世纪的萨拉班德

17世纪晚期,三拍子与二部曲式成为萨拉班德舞曲的标志,成为了当时四种舞曲之一。在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中通常为独奏奏鸣曲或者室内乐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法国作曲家库普兰、拉莫等作曲家于1730年左右开始写作由古钢琴演奏的萨拉班德舞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亨德尔的组曲中经常会使用萨拉班德并且使其成为固定的乐章。

(三)20世纪的萨拉班德舞曲

巴洛克时期辉煌的萨拉班德舞曲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却被人们所遗忘,直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出现,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随着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的研究不断的深入,欧洲的音乐家们开始寻求在旧中求新,用新的音乐表现手法来表现浪漫主义之前的那种严谨的,庄重的音乐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埃塞克·萨蒂(Erik Satie)。他于1887年创作的《萨拉班德》沿袭了巴洛克时期的传统萨拉班德的曲式结构,但是反复手法略有不同。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的舞曲均为A+B+A的形式,而萨蒂的B部分则为变化性连接。作品当中大胆使用大量七和弦与九和弦,但是丝毫没有让人不适,虽然有大量不和谐的和声,但是依然营造了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

三、《萨拉班德舞曲》

《萨拉班德舞曲》出自完成于1901年的套曲《为钢琴而作》(Pour Le Piano)。作为德彪西创作的里程碑,标志着他个人风格的初步形成。组曲使用了全新的和声语言,相比较之前的作品,已经完全看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对于德彪西的影响。尽管这套组曲中的《托卡塔》被公认是最能体现其艺术价值的作品,但笔者认为,由于《萨拉班德舞曲》是由1894年德彪西创作的《被遗忘的意象》组曲中的第二首改编而成,时间相较于其他的两首更为久远,更能表现出德彪西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技法运用。

这首作品结构为3/4拍的三部曲式,运用了典型的巴洛克时期萨拉班德织体形态,其中第二拍为强拍,曲风端庄缓慢,充满着古典时期法国宫廷的奢华与厚重感。它的节奏和织体并不复杂,但和声大胆使用弗里吉亚#G调,整首曲子带上充满了巴洛克时期的韵味,令人仿佛置身与法国宫廷优雅奢华的舞会。

作为德彪西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本曲彰显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大量使用非传统性大小调调式,如五声调式(插部及结尾);常为和弦织体,尤其是使用平行和弦来摆脱和声功能的限制,制造全新的音色;音色比旋律更重要,织体变化丰富,为听众呈现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

对于浪漫主义中后期,新古典主义前期的时期的作曲家来说,他们追求的并不是华丽的音响效果,而是瞬间印象及给人听觉感官的享受。在这个时期,钢琴的发展已经接近于现代的钢琴,已经不像巴赫时期的古钢琴一样无法做过多的音色变化。由于琴鎚、琴弦和踏板的发展,所以在德彪西的《萨拉班德》之中出现了以pp开头以pp结尾的情况(对比乐段中27-32小节的力度由p-mf-p-pp),处理的非常的细腻。与巴赫的萨拉班德相不同,德彪西使用了全新的和声调式,相同的和弦类型在和声调式中上反复出现,旋律以及织体更为复杂,且产生不同的色彩块使优雅古朴的古代风貌之中呈现出绚丽斑斓的景色,整首曲子既庄重又独特。

四、结语

德彪西是19世纪到20世纪交替时期的天才。他的音乐所塑造的种种形象,所营造的气氛,都透露出一种精致冷冽优雅的气质。正如印象派画家对事物的瞬间印象一样,他用音乐表现出了对景物的感受,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但是那纤细的趣味和精雕细琢的形式在当时只能被少部分人所接受,所以继承者并不多。这也是为何德彪西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像同时代的作曲家拉威尔那样拥有巨大的成就的原因。而《萨拉班德》却因为这独特的情调深深地留在了笔者心里。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J.P.伯克霍尔德,蔡良玉.美洲各国的音乐及其历史的叙述(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

[3]韩笑.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作品分析与演奏诠释[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0.

[4]王雁冰.德彪西第一部《意象集》之研究[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2012.

[5]陈婷.浅析埃塞克·萨蒂的《萨拉班德》[D].济南:山东大学,2010.

[6]Debussy,ManandArtist.OscarThompson,1965.

[7]Rhythm and Blues,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Robert Witmer,1980.

作者简介:孟晓(1980—),女,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李瑞缘(1993—),女,山西省長治人,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钢琴产业链纵横向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情感比较分析
刍议克劳德·莫奈印象中的瞬间
克劳德?莫奈及作品浅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论印象主义绘画中的光与色
午后的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