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究

2019-10-11 03:37李扬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

李扬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人文素养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正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所指出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临床技能一样是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近年来,随着医技和诊治水平愈加高超,人们反而却痛惜地感觉到温情的缺失和医学人文素养的沦落,在当今中国尤其突出,由此引发的问题已相当严峻,严重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入新时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1 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尚有许多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等现象。究原因, 既有来自医学教育体制方面的,又有来自医学生自身的,还有来自医学院校以及社会大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

1.1 从宏观层面看,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养教育较为缺失

医学教育体系着重学生的医学知识教育,而轻视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导致大部分的医学生缺乏对人文素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缺乏诚实守信和奉献精神等基本品质,对待病人缺乏耐心、责任心,存在功利心等。

1.2 从中观层面看,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部分医学院校在基础学习阶段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大多存在课程体系偏窄,缺乏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缺乏横向联系等,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基本不再设置人文必修课,这就造成了医学人文课程与临床实践脱节,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医学生缺乏医务工作者应有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差,导致医患关系不融洽。

1.3 从微观层面看,师资结构和医学生的重视程度亟待改善

首先、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师资结构不合理。

通过人文课程可以学习医患沟通、医学伦理道德、仁爱精神等能力和品质。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师资结构整体不合理,医学人文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师,多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而且教学方式偏重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实习阶段,人文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要。但部分医学院校的带教老师也少有系统的人文知识教育相关培训,从而应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其次、部分医学生不重视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

医学生专业课负担重,占据了大量时间,影响了人文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很多医学生对人文学习的轻视,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不足,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严重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对自身使命的认识不够。

2 当前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受到当前伦理价值取向变化的深刻影响

当前,社会伦理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带来很多新问题,人的伦理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人际关系也愈益复杂淡漠,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功利主义、唯利是图、工具主义等等,也不可避免地给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这种伦理价值趋向的变化也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与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根据伦理价值趋向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和正确的有益身心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念。

2.2 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受到医学研究和服务对象变化带来的冲击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改善和促进健康,尽可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医学的发展进步,人们也日益深化了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健康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健康,拓展到人、自然、社会彼此之间关系的健康等。从医院到社区、全社会,从单纯生理到社会心理,从单纯的医疗到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一体化,从靠医疗卫生专门机构转到靠多学科、各方面参与,这些是代医疗研究服务变化的趋势。医学的不断发展,虽推动了医学进步,也意味着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引发日益增多的社会、伦理、法律等新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医学院校紧密结合医学进步引发的这些新问题对人精神的要求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

2.3 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也因不同群体的认识而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不同群体分析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现实困惑的出发点可能不一致,如医学教师可能会从理性角度分析,医学院管理人员可能从管理角度侧重分析,而医学生则会根据自身体会进行分析。医学教师、教育管理者与医学生之间对于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困惑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医学教师和管理者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长远发展考虑,分析问题更为全面,认为日益严峻文化生态环境、伦理价值取向变化、医学研究服务对象变化都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困境的成因。医学生学生则大多从个人感受、个人体会方面考虑,显得较为主观,认为医学研究服务对象变化是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中最现实的困惑,而对于日益严峻文化生态环境、伦理价值取向变化给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带来的影响则理解不够透彻。

3 新时代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的医疗服务的模式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医学教育从单纯对疾病治疗的诊治型医学教育模式向“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四位一体的模式”和“群体主动参与的模式”转变。新时代的医疗卫生事业要想在国际交往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有大批富有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新型医学人才。这样的医学人才,只有通过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的完整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来。

3.1 医学院校要结合医学进步培育医学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医学的对象是人,其本质为“治病救人”,它既是兼有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学问。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疾病的诊治,从单纯的看病扩展到看人、看人群、看社会再到看天及其关系;在微观层面上,从看器官到看细胞、看分子再到看量子;诊治日趋整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综合病、人、群、天进行辩证施治,不断探索和发现医学规律,推动医学进步,这就意味着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引发日益增多的社会、伦理、法律等新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联系医学进步,创新性的培育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3.2 医学院校要结合医学工作方式变化培育医学人文素养

医学分科日益精细化及其交叉综合发展的趋势,正在改变着医学的工作方式。控制论、系统论等正在被引入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实践之中,医学系统论被越来越多地认可、接纳和运用,由大分子、细胞、器官、生理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从小到大、从内到外、由微观到宏观层层递进,每一层都是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系统又充满着信息流、能量流和物质流。最新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应用,这必将引起医学的重大革命,医学分科愈来愈精细,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支撑越来越成为必要和可能,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人文精神在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和重要。

3.3 医学院校要更加重视生命教育在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医学生生命情怀,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通过多种形式的生命情怀教育和生命体验,使医学生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受生命的伟大与渺小、坚强与脆弱;培养医学生体恤悲悯之心,发自内心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帮助生命,在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实习、社会实践等全部过程中尊重、善待所有生命,包括医学实验动物、器官捐献者及家属、病患及家属等等;培养医学生树立患者利益首位的意识,积极学习、掌握和选用适当的医学技术,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生命个体提供最适宜的医学帮助,实现医学对生命的尊重、善意、帮助,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