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有得有失

2019-10-11 03:40徐梅
世界知识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安倍日本

徐梅

经济篇

上世纪中期后日本经济曾经快速发展,经历者记忆犹新,后来者追慕不已。但90年代初“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等说法似乎成为评价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标准口径”,尽管小泉纯一郎首相任期内(2001年4月?2006年9月)出现长达73个月的连续增长纪录,而目前安倍已在雄心勃勃地超越这个纪录。安倍晋三于2012年底二度拜相后推出所谓“安倍经济学”,迄今已经实施近七年。它的效果如何,日本经济现状如何?

战后最长经济增长周期

2018年9月,日本媒体对国内29位著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他们对安倍经济政策及效果的评价大多在50?70分之间(满分100),平均值为58分,这表明“安倍经济学”有得有失,效果不尽理想。

从积极方面看,日本经济出现了以下变化。

第一,经济连续保持温和增长。2019年1月份月度经济报告显示,日本经济在温和复苏,有可能超过此前小泉(2001年4月?2006年9月在位)时期73个月的最高纪录,成为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从具体情况来看, 2013?2018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2%,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的20年间平均增长率。

由于“安倍经济学”实行的量宽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助推日元贬值,企业收益有所增加,日经股指从不到1万点回升到2万点以上。降低法人税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破产企业数量减少,失业率从2012年的4.3%下降到2018年的2.4%,消费者物价指数由负转正,通缩状况有一定改善。

第二,女性就业率和社会地位上升。“安倍经济学”也被戏称为“女性经济学”,注重扩大女性就业、提高管理层女性的任职比率。安倍政府提出,到2020年将上市公司的女性负责人占比从2017年的3.7%提高到10%、民间企业课长级女性占比从10.9%提高到15%。

为使女性兼顾工作和育儿,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幼儿园和保育员数量,提高女性育儿休假津贴,扩大入园儿童数量;延长校园开放时间,灵活利用学校设施等。到2018年,日本女性就业率升至69.6%,比2014年提高6个百分点;同年9月末,女性委员在国家各类审议会中的占比达到37.6%,创历史纪录。

第三,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开放取得进展。随着少子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仅靠扩大女性就业、延长退休年龄已无法填补劳动力缺口,安倍政府不得不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的对外开放。自2017年11月起,日本实行新的外国人技能实习法,增加人手短缺的护理职业。2018年6月,政府公布在农业、护理、建筑、造船等领域放宽外国人准入限制,尤其对高技能者给以优惠条件。同年10月,法务省公布《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修正案,拟与一些国家签署有关接收劳动力的双边协定,并为外国劳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截至2018年10月末,在日外国劳动力人数增至约146万人,已连续六年保持增长。

在劳动方式上,安倍政府也推动改革,如限制加班时间、改善劳动待遇、实行同工同酬等,希望由此挖掘工薪族的消费潜力,缩小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待遇差别,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消费需求,提高劳动效率。

第四,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展。安倍政府希望通过缔结和完善双边“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参与多边经贸谈判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2018年3月,在日本的主导和推动下,各成员方签署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CPTPP,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TPP更名而来),已于年底生效。CPTPP有利于日本扩大与经济增长较快的亚太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也为其应对2019年4月启动的日美贸易谈判积累经验。2018年7月,日本与欧盟签署了日欧EPA并于2019年2月生效。有测算显示,它将拉动日本GDP增长1%、增加29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中日关系改善,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巨大的市场及“一带一路”建设,在高端制造、财金、能源、物流、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为日本企业提供新的商机。日本还积极参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谈判。此外,安倍政府也十分重视加强与东南亚、非洲、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经贸关系。

第五,农产品贸易逐步扩大。日本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是长期面对的一个难题,也成为日本对外经贸谈判、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一大障碍。安倍执政以后,提出将日本农业转变为“主动进攻型”产业,鼓励企业扩大相关投资,推动大米、牛肉、乳制品等敏感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以增强经营者的自主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竞争力。随着CPTPP、日欧EPA的签署和生效,日本对奶制品、肉类等敏感产品的进口逐步扩大开放。

2019年3月,横滨港口待出口的汽车。数据显示,出于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担忧,日本出口连续下降。

同时,安倍政府大力促进本国农产品走向世界。2017年4月,日本成立食品海外推广中心,选出和牛、绿茶、清酒、大米粉等特色产品作为重点推销对象,对访日外国游客实行酒类免税措施等。日本农林水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2018年达到9068亿日元,距离安倍政府提出的2020年增至1万亿日元(执政前不到5000亿日元)的目标越来越近。

国民对经济增长 “无实感”

上述内容表明,安倍执政后实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些积极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带来负面效应。

第一,“安倍经济学”的目的是摆脱通缩、重振日本经济,为此设定了有关GDP、通胀率、财政重建等目标,但大多未能如期实现。譬如,原定于两年达到的2%通胀率目标一拖再拖,至今也未如愿,以至于日本央行刪除了有关实现通胀目标期限的表述。这些都使政府信誉受到质疑和损害。

再如,安倍政府原来设定的2020年度实现财政重建目标,已被推迟到2025年度,届时能否实现尚存质疑。原定于2015年10月将消费税率从8%提高到10%的计划,因国内经济形势欠佳而两次推迟。

第二,日本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增长,但未给国民带来生活水准提高的实感。经济本身增速不高,员工薪资水平涨幅有限,就业率虽上升但增量是以非正式员工尤其女性和老龄人居多,他们工资相对低并缺乏稳定性,加之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动力不足,因此对国民而言就是一种“无实感”的数字增长。

调查显示,2014年以后日本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占比)持续上升,由2013年之前近20年间一直低于24%的水平,相继上升到2015年的25.0%、2018年的25.7%。这个系数的上升通常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日本这种变化主要是受2014年4月提高消费税、食品厂商提高商品价格、人口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

第三,日本央行大幅度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亦逐渐显现。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和股票,导致日本国债市场僵化、股价扭曲。2016年1月末实行的负利率政策,挤占了一些金融机构的获利空间。在国际经贸环境恶化、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增多、日本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态势下,日本货币政策的正常化面临挑战。

第四,安倍执政数年来出台了一些经济刺激方案,但政府高额债务制约了宏观调控。2016年8月,内阁会议通过28.1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经济计划,该计划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支援育儿和中小企业、补贴低收入者、灾后重建等。2017年12月,日本出台约2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用于企业减税、教育免费化等。

隨着财政支出的需求增大,需要相应增加财政收入。日本已于2018年10月开始增收香烟税,2019年1月征收“国际旅游观光税”,10月份提高消费税,计划2024年开征“森林环境税”。增加税收和税源以及低利率政策、抑制国债发行等措施,虽然有助于缓解日本债务支付压力,但在少子老龄化加剧、社保费用膨胀、幼儿教育免费化、军费开支增加、灾后重建等形势下,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居高不下,运用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余地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债的持有结构在逐渐发生变化,2016年以后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日本国债所占比重开始超过10%,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发展,日本债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展望日本经济前景,未来十年将会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发展态势。据日本内阁府于2019年7月末发布的最新测算结果,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安倍经济学”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2019?2028年度,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将约为1.7%,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年均上涨约1.6%,失业率将处于2.5%上下的较低水平。

猜你喜欢
安倍经济学安倍日本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