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2019-10-11 07:06魏满意
领导文萃 2019年17期
关键词:商社三井财团

魏满意

日本强大的起点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人看到西方的强大之后主动学习西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初期是学西方,中后期学的却是中国的春秋国学,叫王政复古。日本的强大,其实来源于中国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日本人在骨子里是崇尚秩序和稳定的,这就决定了日本走上了一条模仿西方却又保留东方特性的道路。

一、商权和股权

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的最大特点,是普遍以“商权”为中心,而其他国家的海外战略,则大多以“股权”为中心。而美国是“股权”模式的教父。

所谓“商权”模式,就是看中所投资猎物在其产业链中所起到的核心地位,然后以合资的方式先参与进去,再通过稀释股份的方式,慢慢蚕食整个产业链,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并购方式。“股权”模式是谋求短期利益,讲究快、狠、准;“商权”模式是谋求长期利益,讲究细水长流。

美国人认为控制一家企业就是要控股,但日本人却通过商社控制资源的上游和市场。日本通过股权的方式,以极低的股权进入一个国家的产业市场,并鼓励当地推动“国产”产业,其通过极低的股权敞口,进入市场,并将自己的技术、产业、金融、贸易快速输入,使其成为一个国家产业背后的真正的掌控者。

比如,沙特从一个只会出口石油资源的国家,一跃成为拥有顶尖石化技术的国家,成为第一大石化产业国。包括业界在内的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该国的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像石化技术、石化产业、石化发电厂、海水淡化设备等是谁提供的?答案是以三井、三菱为首的综合商社才是该国石化产业的掌控者,即商权掌握者。

商权的思想,追本溯源,其实是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精华。中国古代一直是比较忌讳“商业”二字的,中国人讲究“大象无形”的境界,宁可把“商业”的核心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深受中国古代文明洗礼的日本人,利用他们对“商业”思想的独特理解,不断构建和细化社会中各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长期的市场渠道、长期的供应链、长期的融资渠道等等。在这种商业氛围中,稳定性是第一位,占有率是第二位,利润率是第三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细水长流。而西方商业文明的“股权”思想,往往更有利于暴富阶层对劳动阶层的财富掠夺,因为西方社会的变化太快,财富的流动性太强,他们总有及时行乐的味道。

二、商社

商权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共生共荣”,所以在日本“共生共荣”是普遍的价值观。日本财团就利用这个逻辑,在社会上建立庞大的生产体系,分工合作,避免竞争,力求共赢。日本财团以制造企业为武器,在统一整合下掌控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业布局,不断地建立庞大的生产体系,分工合作,避免竞争,力求共赢。所以日本公司很少会单兵作战,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强大,从产业布局来看,日本公司喜欢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比如松下的60多家在华工厂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日本财团通常是以横向联合的方式组成,其中有三个核心部分: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企业。以三井财团为例,樱花银行是其主办银行,三井物产是综合商社,而像索尼、东芝、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等制造业,不过是财团推到消费者面前的品牌表演者而已。现在主导日本经济的力量是著名的六大财团,即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这六大财团的前身是日本著名的四大财阀——安田、三井、住友、三菱。

二战之后,这些财阀表面上分崩离析,实际上解散之后的各个企业之间以“经理会”的形式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各大成员企业间形成松散的联合体。

日本的商社表面上是竞争关系,实际上不断联手合作。比如三井做大宗贸易的时候,三菱商事、丸红商事这几家商社看似是竞争的,但实际上每个月负责人都要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市场的变化。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竞争都有各自划分的客户群和地区,所以在竞争的过程中有时候有冲突,但是他们会进行协调。

以钢铁行业为例,日本钢铁企业30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参股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铁矿,控制了钢铁产业的上游资源,从而挟制了中国及其他亞洲国家钢铁企业的发展。

三、日本型“社会主义”

这些企业之间通过交叉持股、互派董事交织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他们的理想就是网罗住所有他们涉及行业的各个环节,当然,除了资本的关系之外,长久的合作使得他们好像一家人一样,正是长久稳定的协作关系,已经悄悄构筑了庞大的海外商业帝国。

商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合产业链,现在日本的商社就把这些产业组织起来,通过贸易投资,把这些企业关联起来,很容易进行大规模生产。本来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因为商社在里面投了10%,实际上通过商社就发生关系了。而且他们的投资不是单线的,有时候这儿投了一部分,那儿又投了一部分,他们之间又有投资关系,这样成了网络。有了网就有信息源,能够把这些信息揉到一起,从中发现商业机会。

日本的财团目前已经形成了产业组装网、利益共同体,是共生关系。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财团越来越国际化,现在很多的日本人已不知道有财团的存在,越来越隐形。

现在中国企业如果想并购海外公司,很多都必须依靠美国的投行来完成,而这必然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我们的定价、财务制度都会在美国投行面前展露无遗。而日本公司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几乎很少用美国的投行,他们完全是依靠综合商社来完成并购。

日本模式的强大力量,我们或许能从日本的模式中得到一个启示,中国是否该有一种自己的模式,而不同于美国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有信息通畅的商社作为先锋,有优秀的制造企业攻城略地。合纵连横交相渗透,纵横捭阖层层占据,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会让那些美国经济传教士们感到一丝寒意呢?

如果按照美国的经济制度设计的话,金融和商业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争斗。商业想办法怎么获取商业利润,压迫产业利润,这不是一种共生的体制。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商业扶植产业做大,再从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也获得利益。

四、日本是怎么变低调的?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经济体量直逼美国,到了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枪打出头鸟,面对日本经济的强势崛起,美国彻底坐不住了,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这是日本经济的转折点,随后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

这些年,日本开始韬光养晦,为了麻痹世界对它的警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反省”之作:《日本沉没》《日本即将崩溃》《日本的危机》《日本的挑战》《日本的劣势》等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也曾偷偷制定《再兴战略》和《未来投资战略》,这叫瞒天过海。日本开始放低身姿,甚至低到尘埃里。日本也很乐意看到国际媒体大肆渲染日本失落的20年,这样他们可以更加隐秘地发展……

五、日本真的很穷吗?

由于日本财团更讲究渗透性,所以他们更喜欢躲起来当隐形巨头,日本有很多隐形巨头,比如基恩士就是其中一个。基恩士在工厂自动化领域享誉全球,尤其是在传感器领域是全球当之无愧的霸主,其产品70%具有世界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带来高附加值。如今它在全球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0多个办事处,全球的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从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到小微企业,很多都是使用它的解决方案。

基恩士曾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球1000家最有价值公司之一,连续七年入选福布斯杂志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排行榜》。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滝崎武光本人非常低调,在中国赚那么多钱,却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就是真正的隐形巨头。

所以,我们现在都在唱衰日本,日本人也跟着哭穷,但其实他们内心很明白自己并不穷,他们只不过是打消别人的敌意。日本已经非常乐意接受人们大肆谈论他们的不景气,这何尝不是一种卧薪尝胆?带有非常隐秘的战略目的。当很多国家还是热衷于用经济数据如GDP、进出口贸易额等来表现本国的经济实力时,日本已经开始学会了掩盖自己真正的经济影响力。

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日本没落”“日本衰退”的幻觉中,那么,只会令我们无法看清楚真正的日本。

(摘自《改革内参》)

猜你喜欢
商社三井财团
CF与三井在美蓝氨项目具有100万吨产能
日本百年船企交付最后一艘商船
三井记忆仓库
三井物产经营史的演变分析
综合商社的商业投资股权结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