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诊有技巧,这些准备要做好

2019-10-11 04:06王维中
大众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药名病历出院

王维中

“我看了快一辈子的病了,难道还不知道怎么看病吗?”常听到有老病号这样说,其实不然。在繁忙的门诊中高效率、高质量地看好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或比较复杂的病。其中,医生当然是关键,但就诊者的事先准备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准确讲述病情

看病时啰嗦一大堆而不能述及要点,只会让医生一时抓不住要领。快速准确地和医生讲述自己的病症,也是看好病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明确自己看病的主要病症,以及病症持续的时长。其次,尽可能正确地描述病痛的部位。再次,反思发病前的诱发因素等,以便让医生尽快找到切入点。

配合医生询问

看病时,就诊者要配合医生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尽可能准确地回答医生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不明所以地“开口就问”。

有些患者就诊时刚见到医生就问“我是不是得了某个毛病”“我的病看得好吗”“我吃的这个药对不对”等等。医生对病情的诊断,有一个接触、思考和判断的过程,这时患者提问过多,医生不仅无法明确回答,思绪也会受到影响。

也有一些患者,在就诊时开口就说,“这两天发心绞痛了,吃保心丸怎么没有用呀?”等等,这样也不妥。没有确切的诊断,怎么确定这一定是心绞痛呢?就诊者自己轻易下结论只会干扰医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自己胸部闷痛的部位、每次胸闷持续的时间、可能诱发胸痛的因素等说清楚,这才会对医生下诊断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如果有较长时段的睡眠障碍、情绪波动或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等,要主动向医生反映。原因在于,情绪变化对一些症状的发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变化及时做出客观的判断。

带齐就诊材料

就诊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带好就医必需的材料。

(一)门诊病历。很多疾病往往需要长期复诊,不是看一次就能确诊,更不是治疗一次就能彻底痊愈。病历记录着就诊者每次看病的主要病情,体格检查的主要特征,各种辅助检查的报告,以及医生的诊断和处理意见、特殊嘱咐等资料。这些资料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有价值的,可作为下次就诊时的参考。如果你不重视门诊病历的保存,看一回换一本,相互缺乏连贯性,同时,自己又说不清以往的检查结果及具体用药名称,这对第二步的诊治显然是不利的。

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第一次门诊后经治疗两周,血压仍高,第二次看门诊时,医生必须要看你第一次门诊时的检查情况和用药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或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其他疾病。

再如,一个病人既往有阵发性心悸多年,以前做过很多检查明确是阵发性房颤,最近发作情况与既往相似。如果原病历保存好了,那这次诊治就有了很好的参考。相反,如果你把以往的检查报告及病历都丢了,自己又讲不清既往的情况及诊断,这次门诊时,心动过速正好不发,心电图就“捉不到”,那就势必又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明确诊断。既耗费精力、耽误病情,又要浪费不少钱财。

(二)近期的体检报告本。体检报告是专业体检机构对身体健康指标的汇总检查。体检分为常规检查、全面检查等,一次费用在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之间不等。就诊时忘记携带近期的体检报告,不利于病情的早日判断和诊治,而且重复检查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出院记录。出院记录是住院过程中,许多重要检查结果、用药情况、诊断结论等医疗信息的总汇,对下次复诊有很重要的价值。一些病人出院时,匆忙之中会忘了带回出院记录,或者带回后随处乱放以致丢失,再或者参与大额医疗保险报销时,没有复印留底就直接把出院记录交了。这些情况对下一次的复诊都是不利的。所以,在出院时千万要拿出院记录,并且要妥善保管。将出院记录另作他用时,也一定要复印一份留底。不少病人,将住院记账单(因为往往是厚厚的一本)保管得好好的,而将出院记录丢了,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让医生哭笑不得。

(四)慢性病复诊时,原来的用药要牢记。慢性病复诊时,假如你原来的药用得很好,或者疗效不满意,甚至有不良反应,这个时候让医生明确药名很重要。

反之,如果说不准原来服药的药名,可能会让医生用药犯难,以至于让治疗多走弯路,浪费钱财。有些患者可能会说不准原来服药的药名,那么复诊时可以把原来服用的药盒子、药瓶、药袋等一起带上。

当然,也可以直接用手机拍摄图片。这样既便于医生诊断,对于一些藥物服用方法的变动或停服,也便于医生交待清楚。同时,也可让医生了解现有药物的缺失和多余情况,便于合理配药,避免浪费。

猜你喜欢
药名病历出院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电子病历评级的分析与总结
“病例”和“病历”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药名
买药
夸海口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医药谜语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