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书看毛泽东如何做父亲

2019-10-11 03:34
新传奇 2019年35期
关键词:毛岸英家书儿媳

在毛泽东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给孩子们的部分家书中,信内信外、话里话外,装满了爱。这种爱,多元而丰富,博大而深沉,浓烈而醇厚。这种爱充满人性光辉,展现父爱智慧,彰显辩证思维。毛泽东家书是其留给家人和世人不可多得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严慈相济

毛泽东疼爱每个儿女,关心其成长进步。爱妻杨开慧早年惨遭杀害,幼子毛岸龙不幸夭折,能活下来且健康成长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便成了毛泽东的至爱。1938年3月4日,得知有人去苏联,毛泽东放下手中事,赶紧给儿子写信。开头便是“亲爱的岸英、岸青”,非常亲热。“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收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欢喜。”

1946年1月7日,得知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泽东喜出望外,抱病亲自到机场迎接。当看到身着苏联陆军上尉军服的毛岸英從飞机上走下来时,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一把紧紧地抱住了儿子。喜不自禁地说道:“你长这么高了!”毛岸英到延安没几天,在父亲的提议下,去了一所新式学府“劳动大学”学习。之后,毛泽东又安排毛岸英去山西土改工作团,参加搞土改试点。“两个月的收获比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毛泽东为之感到欣慰。

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深情地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段话意味深长。毛岸英将其视为“家训”和“座右铭”。他决心好好干,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毛岸英第一个报名上前线,毛泽东当即表示支持。后来当得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时,毛泽东悲痛万分。哀痛之余,毛泽东批准将毛岸英的遗骨埋葬在朝鲜,埋葬在他战斗过的地方。毛泽东用无声的泪,诠释了一位父亲伟大而崇高的家国情怀。

相对于岸英要求上的“严”,毛泽东对大儿媳刘思齐,展现更多的是“慈”。

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百忙中再度关心儿媳的改嫁再婚之事。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在以“女儿”相称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你为何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1962年1月,得知刘思齐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即将喜结连理,毛泽东很高兴。欣喜之余,他手书新创作的《卜算子·咏梅》送给刘思齐,作为给“女儿”的新婚贺礼。结婚那一天,他又派叶子龙给思齐送去300元,作为陪嫁的礼金。如此父爱,令人生敬。

显爱与隐爱

毛泽东对儿女之爱,在其信中有时浅显直白。“你是我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欢迎你来。”这是1949年毛泽东用加急电报给爱女娇娇(李敏)发的回信。

1959年8月初,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给千里之外的儿媳刘思齐写信:“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

在告知自己的身体比在北京时好些的近况后,毛泽东选录了唐人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的诗句送给刘思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原来,刘思齐自苏联回国转入北大俄语系学习,江青曾多次讽刺、挖苦思齐没出息,还派人收走了她出入中南海的特别通行证,甚至恶称“刘思齐不是我们家的人”。

丧夫之痛,转学之辛,又遭江青这般讥讽和伤害,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于是,毛泽东借用古诗来沟通交流,既表达了对思齐的关爱,更是对“女儿”的别样教化、劝慰和开导。

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从毛泽东给儿女的书信情况看,总的看数目不多。但是凡动笔,必是情意满满,期待多多。从查阅的相关资料看,毛泽东写得较多的当是给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大儿媳刘思齐。其中,给小女儿李讷算是写得最多。仅1954年7月至1963年1月间,毛泽东给小女儿就写过8封信。

写信最少的当是对二儿媳邵华。因为自邵华与毛岸青结婚后,这位北大中文系的高才生,常有机会与爸爸在一起畅谈交流,书信少便成自然。但是,1962年3月的一天,正在南下视察的毛泽东,利用清晨时间,给儿媳邵华写了一封家书,且有些特别。“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养好身体,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署名“父亲”。时间为“三月六日上午七时”。

这篇正文不到60个字的短信,没有抬头,未见昵称,且以“余不尽”戛然收尾。却是一篇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影响邵华和毛岸青一生的家书。原来,这与毛岸青的病体和小两口一段时间发生口角、闹小矛盾有关。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毛岸青早年得了严重的精神和神经方面的疾病,日常生活中不能受一点儿刺激。

当两人都向父亲诉苦、“告状”时,在情感和心理的天平上,毛泽东更多地希望儿媳邵华能有所改变,多些理解和包容,和岸青一起好好过日子。于是有了上述家书。

毛泽东以其渊博的学识巧妙地告诉儿媳,夫妻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一辈子“与君相知”,方显弥足珍贵。鼓励并期望邵华多体谅毛岸青的特殊情况,用美好的爱情化解和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烦恼。聪明的邵华读懂了父亲的人生至嘱,感悟到父亲的不易。

渐渐地,邵华较之前开朗很多,对岸青更加关心体贴,彼此间的感情愈来愈深。1970年1月,岸青和邵华生了个胖小子。这是毛泽东唯一的孙子,老人家为其取名毛新宇。这一年,毛泽东77岁。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对毛泽东来说,其父爱却是如山似海。家书中声声对“儿”的呼,对“娃”的唤,凝聚了他对儿女们的万千情怀和不舍。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智慧,阐释父心,表达父爱。一篇篇充满情感的家书,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领略到这位普通父亲、世纪伟人别样的风采和特殊的人格魅力。

(《学习时报》2019.8.23 朱广联/文)

猜你喜欢
毛岸英家书儿媳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儿子儿媳秀恩爱”等十二则
家书( 连载一)
婆婆应该明白
回娘家
人小鬼大狄仁杰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
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