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云南代表

2019-10-12 08:47卓人政
云南档案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政协云南代表

■ 卓人政

70年前的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及各主要民主党派的响应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共商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计。其中有云南1 位代表、9 位云南籍代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盛典的决策参与者与见证人,却鲜为人知。

一、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的遴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邀请毛泽东赴陪都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8月29日,毛泽东飞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举行谈判,于10月10日签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其中决定为组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8 人。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各方代表的努力下,会议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5 项协议。但蒋介石挑起全国性的内战,并于11月15日召开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使蒋介石在政治上、信誉上陷于孤立。

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发起战略反攻以后,南洋华侨总会会长陈嘉庚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建议中国共产党尽快成立联合政府,引起中共高度重视。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5 条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号召迅速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的热烈响应。5月5日,在香港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央常务委员何香凝,民盟中央常务委员章伯钧,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马叙伦、王绍鏊,致公党主席陈其尤,农工党中央主席彭泽民,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常务委员谭平山等,联合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表示:“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关重要。全国人士宜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后经多次协商,达成重要共识:一是明确规定了参会单位及代表的政治标准。即:由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压迫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组成,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不许参加;二是将拟议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改为新政治协商会议;三是初步明确了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单位及代表人数:由中共及赞成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第五条的各主要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的代表组成筹备会,计23 个单位;四是明确了筹备会的任务是负责邀请参加新政协的各方代表人物,起草新政协的文件,召开新政协的正式会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想方设法抢救逃往香港、上海等地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300 余人进入解放区,参与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其中,中共中央电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乔冠华,让他“设法帮助在云南的杨杰经香港来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

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首都南京,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提速。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3 个单位、134 人。其中,民主同盟的楚图南和彝族张冲2 人为云南籍代表。

会议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出筹备会常务委员21 人,负责办理经常工作。通过了《各单位代表参加小组办法》。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由124 人组成的6 个专门小组:分别负责拟定或起草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和名单、新政协组织法、新政协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方案、新政协会议宣言以及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等。楚图南参加16 人组成的由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郭沫若任组长、民革中央常务委员陈劭先任副组长的第五小组起草新政协会议宣言工作。

会议期间,6月17日专门负责拟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额、名单的第一小组成立,组长和副组长由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李维汉和常务委员章伯钧担任。经过艰辛努力,于9月20日最终审定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单。名单分为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别邀请人士五类的45 个代表团,正式代表510 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 人,共662 人。其中云南代表及云南籍代表共10 位:云南代表1 人,即待解放区民主人士团侯方岳。云南籍代表9 人:东北解放区团周保中、第四野战军团曾泽生、中国民主同盟团楚图南、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柯仲平、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团艾思奇、国内少数民族团张冲、宗教界团马坚、民革团杨杰、特邀人士团龙云。

该名单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既足以体现全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也体现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工农联盟为基础;做到“没有反动分子参加”;代表名额及人选通过民主协商产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在662 人中,中共党员占44%,工农代表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占26%,民主党派占30%。

9月21日至30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9月22日,大会通过主席团的提议,在原筹备会所设6 个小组所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加强组合设立由280人组成的6 个委员会,即:一、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二、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四、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起草委员会;五、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六、代表提案审查委员会。有5 位云南籍代表参与其中:周保中、侯方岳为由51 人组成的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成员,楚图南、艾思奇为由53 人组成的会议宣言起草委员会成员,张冲为由55 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成员。对各议等广泛收集意见,审慎研究修改,而后几天,与会代表就筹备会提交大会讨论研究的关于建立新中国的系列重大问题的文件也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修改。

9月27日的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等建议案》,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云南人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9月29日,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体委员的名额》等议案。9月30日闭幕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7 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其中龙云为委员;选举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由180 人组成的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因全国一些地区尚未解放,留15 位委员缺额待以后补选),其中周保中、楚图南当选委员;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至此,圆满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必备的法律文件、组成人员等相关程序后,于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该日下午,与会代表、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以及中央政府委员等600 余人登上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此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30 万军民早已齐聚天安门广场,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刚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随即举行盛大阅兵式和规模浩大的群众游行。

二、参加新政协会议及开国大典的云南代表

在10 位被遴选的云南代表或云南籍代表中,除杨杰、龙云外实际参会8 人,成为参与建立新中国的决策者以及建国盛典的见证人。迎来其人生的辉煌。

1、云南唯一的代表侯方岳。

侯方岳,1915年11月19日生,四川省广安县广门乡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四川省乐山、三台中心县委书记,成都市委书记。1941年冬,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调其到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任委员,分管滇东地区工作。1947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号召,建立了游击武装。1949年1月,代表中共云南省工委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中央华南分局的整军会议。后被遴选为“待解放区民主人士”代表,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继昌的专访而写成的《云南人民武装的成长——云南人民武装领导者侯方岳访问记》一文,载于9月26日《人民日报》第7 版,全文3000 字。主要介绍了云南开展武装斗争的情况:1947年2月,以云南学生领袖蒋永尊为首的一批革命青年开始被分派到宣威,组建了第一支秘密武装六六分队,两年多来,经各方努力,已发展成为一支较强大的人民武装。在云南省110 多个县(设治局)中,已在80 多了县(局)内进行游击活动,在滇东、滇南建立了两个行署4 个专署,包括20 多个完整的县政权。另外在游击区则建立了广大的独立区、乡级革命政权,主力部队和民兵各有2 万多人。昆明已成为一座死城。现在,解放军即将越川黔桂入滇,云南完全解放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参加开国大典后,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回到云南,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等职。后以云南为家,直至2006年5月24日辞世。

2、云南籍代表。

民盟代表楚图南——1899年8月生,云南省文山县人。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结识了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李大钊。1923年秋,回到昆明到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帮助一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如后改名艾思奇的李生萱成长为著名哲学家。1926年初,回北京后经李大钊批准成为中共党员,后转赴东北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43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10月在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12月23日,在民盟云南支部第一次大会上,当选主任委员,闻一多任宣传部长兼《民主周刊》社社长。与闻一多交往密切。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后,转移到上海,参与民盟总部在上海的工作。1948年9月底,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将其解救到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附近的李家庄。1949年2月2日进入刚解放的北平,参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各大学及文物单位的工作。3月5日,民盟总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楚图南为委员。6月11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预备会在北平香山举行,楚图南作为民盟7 位代表之一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9月21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正式开幕。他又作为民盟16 位代表之一出席大会,全程参会并积极参加建立新中国的组织决策工作。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6 个工作小组,楚图南参加了由16 人组成的第五小组负责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大会宣言》工作。9月22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又成为第4 委员会的一员,与艾思奇一道共同为大会宣言的修改而积极建言。9月30日,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受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嘱托,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而成为云南现代史上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

国内少数民族代表张冲——彝族,彝姓尼娜,1901年1月生,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人。18岁时被地方豪绅诬告,即潜逃入绿林独树一帜,队伍发展到近千人,后接受政府军招抚,年仅27岁时即任第5 师师长。抗日战争中,任60 军副军长兼184 师师长,1938年4月率184 师坚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7 天,挫败日寇的多次进攻,获得“抗日名将”称号,晋升为新3 军军长。因积极抗日,同情共产党,1939年被撤职。1946年10月,蒋介石宣布召开一党独大的“国民代表大会”。张冲作为云南的“土著”代表与会,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投奔共产党。闭会后,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董必武的安排,于1947年1月冒死携夫人及3 个子女从北平乘飞机奔赴延安,5月在朱德的关怀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派遣到东北做滇军60军、93 军的战场策反工作。10月17日,60 军军长曾泽生等致电毛泽东、朱德等宣布起义,长春得以和平解放。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张冲以彝族代表身份参加审议、修改召开新政协会议特别是建立新中国的相关法律文稿工作。其间,受到毛泽东的接见。9月21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仍然作为“国内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并作为国内少数民族两位代表之一当选主席团成员。担任由55 人组成的第五委员会即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审查工作。还被安排在9月27日大会上发言。第二天的《人民日报》登载了发言全文。9月30日,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新华社记者林沫采访了张冲,整理成《彝族代表张冲》,于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登载在《人民日报》第6 版上。10月20日,中共中央调他跟随宋任穷领导的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会回即将解放的云南工作。后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彝族中的第一位副国级领导人。

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代表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蒙古族,1910年3月,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人。父亲李曰垓曾在京师大学堂研修过中国古代哲学,是一位民主革命家。1925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1932年到上海,从1934年11月起在上海《读书生活》半月刊上连载24 篇哲学文章,1935年结集出版,名为《大众哲学》,成为畅销书,受到毛泽东的关注。该书用人们身边的生活实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日常谈话的体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入门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奔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共中央文化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与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哲学情缘。捍卫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第一人”、人民的哲学家。所以,作为社会科学突出人物被遴选为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并作为53 人组成的大会宣言起草委员会成员之一,具体参加了修改、定稿工作。而在此期间,他在北平出版的《学习》月刊创刊号上发表了论文《从头学起,论学习马列主义的初步方法》,新华社获悉后于9月15日发出通稿《艾思奇论学习马列主义的初步方法》,登载于9月17日《人民日报》上。文中根据近期各地特别是解放不久的各大城市中的学习运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总结性意见。指出:“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反对自己原有的非马列主义的观点,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这就是学习马列主义联系实际的初步方法。”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等职。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柯仲平——1902年生,云南省广南县小南街人。1924年肄业于北京政法大学,1927年在西安省立一中任国文教员,1928年8月辞职又上北京,疯狂苦战百日,以西安人民反围城斗争为素材,创作出可“与歌德《浮士德》相提并论”的诗剧《风火山》。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秘书、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记者。1937年11月到达延安。他先后写成《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长篇叙事诗。这是陕甘宁边区最早出现的用诗的语言歌颂工农的长篇杰作,毛泽东赞扬《边区自卫军》把工农大众作了诗的主人,夸奖他对民歌形式的吸收、融化和他为诗歌大众化所作的辛勤努力,并在原稿上批了“此诗甚好,赶快发表”。被誉为“狂飙诗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文联主席、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宗教界代表马坚——回族,1906年生,云南省个旧市沙甸村人。早年就读昆明明德中学,1928年赴宁夏固原县师从伊斯兰杰出学者虎崇山阿訇,攻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1931年,成为中国首批留埃及学生,入爱资哈尔大学学习。首次将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及民间著作《茶神》《河伯娶妇》等译成阿拉伯文字出版,后又将阿拉伯文《伊斯兰教哲学》《回教与基督教》译成中文寄回国发表,用阿文写作《中国回教概况》等书在开罗出版,深受阿拉伯人民赞赏。1946年,北京大学聘任为教授,并参与组建东方语言学系,使阿拉伯语正式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1949年出版《古兰经》上册(八卷译注本),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通晓汉、阿语言,兼通波、英文字。参加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对修改《共同纲领》稿倾注心血。会议期间,一次,在由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主持的讨论《共同纲领》稿联合大组会议上,马坚建议加上“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内容,并由于他的一再坚持,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论。有人发言表示,这是少数民族的事,反对加上这样的内容。张冲则发言说,大汉族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因此,是否可以考虑,改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这样不仅在国内,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东南亚各民族来说,也是有影响的。马坚更坚持要将“反对大汉族主义”写入《共同纲领》总纲中。后在9月29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事实上接受了马坚、张冲等代表的意见。如第六章第50 条规定:“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9月30日,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后成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发起人之一。

东北解放区代表周保中——白族,1902年生,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1928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到东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1941年,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领导人相继牺牲,周保中独撑危局,领导抗联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吉东省委书记。1945年7月起,率领所部配合苏军光复东北,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任总司令。9月,任苏军驻长春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后任吉辽军区司令员、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对坚持抗日斗争、夺取解放东北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8月上旬,到北京参加第四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期间,正在运筹帷幄建立新中国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特接见了他,调派他回即将解放的云南工作,任省人民政府主席。但鉴于他为东北抗日联军及东北军区主要领导人之一,仍被遴选为东北军区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当选为政协委员。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后,党中央决定改以陈赓担任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任副主席。面对突如其来的职务变更,毫无怨言。后任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协商委员会主席等职。

第四野战军代表曾泽生——1902年10月生,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人。1925年任黄埔军校第3 期区队长,后任滇军第98 师军士队队长,第3 旅6 团营长、第5 团副团长。抗日战争中,任第60 军184 师1085 团团长,1938年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184 师副师长、师长,第60 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60 军赴东北打内战,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第1 兵团副司令兼60 军军长。1948年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经中共多方努力做统战工作,促使曾泽生于10月17日率部起义,长春宣告解放。1949年1月,60 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50 军任军长。作为第4 野战军中的起义将领被遴选为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1950年10月率50 军参加抗美援战争。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新政协云南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陈漫远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前夕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