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泉都森林咸宁
——湖北省咸宁市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2019-10-12 00:50咸宁市林业局
国土绿化 2019年9期
关键词:咸宁市咸宁林业

■咸宁市林业局

湖北省咸宁市位居中部崛起“两纵两横”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是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倚武汉,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市,成为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咸宁是一座物产丰富、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有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等称号。

这里山清、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陆水湖、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还有三国赤壁古战场、闯王陵、汀泗桥北伐战争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华中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50.45%的森林覆盖率成就了咸宁“天然氧吧”,一年365天的优良空气指数让咸宁成为了“宜居山庄”。

碧水绕城

咸宁市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巩固和提升咸宁市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建设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咸宁市继续严格按照《咸宁市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内容,以打造“中国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为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森林服务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森林城市支撑体系5个方面,持续开展森林城市建设,通过5年的建设,形成了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均有明显提升。

森林城市建设 助推生态文明发展

森林城市建设,对于咸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咸宁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承载力,增强了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生态容量。

咸宁市东连江西,南接湖南,是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交汇的中心,是“一脚踏三省”的枢纽城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全市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林业生态建设为支撑,经济崛起为目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好咸宁市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出一条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具有咸宁特色的科学的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崛起。

生态优美的咸宁市,素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风光知名,南为幕阜山生态山地森林连绵带,北连西凉湖、斧头湖、三湖连江、大洲湖等湿地群,呈现“南山北泽、一江贯东西”的生态资源;而“百湖簇拥,温泉遍布、山水相依、蓝绿交融”的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咸宁森林城市建设突出山水特色,构建山、水、林、城相映生辉的城市面貌,加大城市生态绿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森林城市建设的水网化和林网化。

春色无边 廖宗俊 摄

绿满山乡

农田林网建设

多措并举 绘出城市高“颜值”

严格对照国定“创森”内容和标准,拓展思路,深化措施,走特色发展之路,扬“香城泉都”之名。绿色已成为咸宁的魅力名片,生态已成为咸宁的金字招牌。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严格按照《咸宁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要求,确立“中国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的森林城市定位,形成水绿交融、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规划体系,做到规划建设到哪里,园林绿化就延伸到哪里。按照“一心、五翼、二廊、三带、三区、多点”的建设格局,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制定相应规划,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工作任务的通知》,落实责任主体和建设主体,压实森林城市建设责任,充分调动各单位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每年一总结,严格按时序进度推进各项工作。

以造林绿化为基础。通过城市森林绿地建设工程、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工程、植被恢复工程、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林业血防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力争“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实现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有效构筑鄂南生态安全屏障。2015—2019年期间,咸宁市以提升全市绿化、巩固“创森”成果为重点,累计新增城区绿地759.54公顷,新建绿色乡村206个,新建道路绿化1228.6公里,新增农田防护林158.8公里,完成石漠化区域封山育林13124.65 公顷,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16086.6 公顷,完成林业血防林建设1973.3公顷等,构筑了城、镇、村一体的绿化格局,形成了咸宁市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同时,按照咸宁市《中国香城战略规划》,以桂花、香樟、栾树等为主要树种,辅以梅花、含笑、红叶碧桃等多种花卉,全力打造“香城”绿韵景观。

官桥镇官桥村8组

春色无边 廖宗俊 摄

大幕东源花谷

以壮大产业为支撑。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通过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楠竹丰产林基地、油茶基地等第一产业,竹产业项目、桂花产业加工项目、油茶深加工项目等第二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第三产业,力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业产业。2015—2019年期间,共完成速生丰产林14312.4公顷,新造楠竹林11250公顷,新建油茶基地13465.35公顷。全市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基地1525个,林业加工企业500多家,全市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咸宁这座生机勃勃的新兴城市正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政务环境、优厚的人文环境、优良的治安环境,倍受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67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

以生态管护为重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九宫山、药姑山、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黄盖湖4个自然保护区和17个自然保护小区;建成陆水湖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潜山等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出台《咸宁市湿地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咸宁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办法》。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全市7434株古树名木进行建档、挂牌、修剪、防病防虫、安装避雷设施,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严格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格防控森林火灾。

以文化培育为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升群众生态意识。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每年开展科普日、科普下乡活动,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讲座、咨询和指导。先后建成潜山植物园、桂花园、竹类观赏园、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栽竹植桂纪念园、桂花博览馆、竹子博览馆、油茶博物馆和桂竹文化长廊等均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坚持举办生态节会,出版林业生态书籍,不断扩大森林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坚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开设专栏文章、展播专题电视片、举办摄影大赛、市树市花评选活动,营造全民“创森”的浓厚氛围。动员全市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各类单位编发“创森”简报、张贴“创森”标语、开设“创森”宣传专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创森”的参与率和支持率。

永不停歇 让城市环抱森林

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咸宁市如今森林环抱、林道相通、林网相连、林水相依,呈现出山岚叠翠、碧水粼粼、四时花香、万壑鸟鸣、城在山中、人在林中的优美画卷。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为优。全市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森林质量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50.45%;道路绿化率达到92.94%、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90.78%;城区绿地大幅增加,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6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91平方米。

成绩面前,咸宁人坚持建设森林城市的步伐并没有停歇。下一步,咸宁市将以森林城市动态监测为新的契机,以理念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以建管统筹为重点,以素质重塑为根本,深度打造宜居、宜业、宜赏的活力之城、动力之城、魅力之城,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咸宁市咸宁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工友艺苑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land produces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