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蒋兆和作品的美学特征

2019-10-12 14:19李沛竹
艺术大观 2019年19期
关键词:真实同情典型

摘要:蒋兆和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通过人物的微观形式来展现出一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一改前人漠视现实的弊端,真实、典型、同情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直面民族、社会的苦难,在中国绘画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蒋兆和;真实;典型;同情

蒋兆和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其艺术作品,着眼在现实生活中,勾勒出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本真,是以民众生活作为研究和表现主体的写实性绘画,对艺术思想诠释有直观的感染力,以其真实性而使人信服,引起人们的主体性情境共鸣。

一、真实典型

蒋兆和处于当时社会大环境中,忙碌奔波于底层人民的生活里,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理解,他的画没有闲情逸致或是矫揉造作,都具有很强的再现性,如《老乞妇》《卖子图》《朱门酒肉臭》《阿Q像》《卖唱》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均来自自己身边的人物,老人、小孩、贫民、乞丐等,是借助于现实中概括、提炼出的个体形象,均基于具体而特殊的抗日战争及阶级压迫的不公与艰难的大环境,只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融入典型环境中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典型形象,才具有可以引起观者共鸣的社会性。[1]蒋兆和正是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下选取了典型的形象加以描绘,将人物精神融入当时的创作年代和时代背景,使之成为反映一个时代的典型形象。在这样的苦难下,无法摆脱的压抑和缺少归属感的落难都毫不掩饰地出现在蒋兆和的画中,人物的脆弱、无力和痛苦以及精神上的孤独、悲观无不凸显在观者面前,充斥着深刻的现实启示。

《流民图》全画描绘勾勒百余人,都是在战乱中垂死挣扎的各个阶层的人群,想要自杀的老人、骨瘦如柴的孩童、甚至横尸遍地。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着力于人物的表情和心灵的刻画,“各种人物的形神状态,虽千变万化,但在生理结构上,仍有迹可循。”他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角度来对人物进行刻画,既强调写实的技巧,准确地、真实地表现对象,抓取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主要特征进行有力刻画,同时又赋予人物以某种带有当时社会环境下普遍性的品格和意义,让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人的社会属性在外在形象上的烙印。

二、同情同感

蒋兆和先生的四字座右铭就是“悲天悯人”,或许是因为自身的悲惨经历带来的影响,他习惯画悲惨苦难的人。而他的画多有种独特的冲击力,画的是没见过的人,没经历过的事,但是观者可以代入其中,体会当时的绝望和痛苦。人们不但记住苦难,还能想象苦难,这是人作为人的魅力,拥有同情同感能力,这也是画家,甚至是艺术所要表达的。

作为悲剧,其审美的本质就是对被毁灭的事物的美的肯定。画中的悲剧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苦难,而是整个民族的动荡与流亡,是蒋兆和当时生活的时代,这一个个生命的历史缩影,都有可追溯的情感与文化血脉,崇高而苦涩。蒋兆和先生特别强调“得心”,即他所熟悉的对象,他有感而发的艺术,借这样的形象,反映社会的情况,也表达他的感受。与其说描绘的是画中人物的心情,倒不如说是表现他的个人的思想更为确切些。而正是这样人物与作者和谐一致的同情,才可以使观者的心取得共鸣。

蒋兆和先生的作品就是以这样同情同感的认识去刻画人物及灵魂的。同情情感可以成为生命同感的主体形式,从而是心灵对自然的最直接的观照。[2]因为有相同的际遇,有同情的感动,才可以在画中勾勒出人物的灵魂,眼睛中流露的坚韧和表情中展现的善良,都蕴藏着那个年代独特的生生不息的力量,观者可以从這些细节及作品的氛围中感受到到人性同情情感的显现与流动。在《一篮春色卖遍人间》中可以看到小女孩虽身着褴褛粗布单衣,身材瘦弱,衣不合体,但眼中隐含期盼肃穆,将在贫苦生活中孱弱与沧桑却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渴望的少女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苦难与希冀,正是这个特定的黑暗时代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在这里,蒋兆和的同情同感艺术展示了一种朴实的古典生命意识,即让爱的情感引导身体生命向善的信念。[3]正因如此,我们在蒋兆和的画中从未看到人性对于苦难的痛苦扭曲,反而是一种以自然的同情目光和仁爱信仰为创作基础的生命的宁静与灵魂的充溢。

三、结语

蒋兆和先生以真实、典型的画笔毫不掩饰地展现出20世纪中国人民的命运,以最真挚的情感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展现生命的善良与坚韧。孟德斯鸠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历史上伟大的作品很多描绘幸福,幸福却很难感同身受,苦难和悲剧却有独特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真实的悲惨一直在延续,从故事中到现在。正是如此,蒋兆和先生的作品才显得感人至深。诚如先生所言:“如果其然,我当竭诚来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共茗此盏。”①

参考文献:

[1]黄文.论蒋兆和作品现实主义悲剧情怀的精神意味.赤峰学院学报,2009(5):70-71.

[2]骆小金,蒋兆和塑造的“阿Q像”再认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4-118

[3]骆小金,论蒋兆和的同情艺术[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6):92-97.

作者简介:李沛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猜你喜欢
真实同情典型
《圆》典型易错题
不该有的同情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Apologizing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同情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