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韵艺术“文化扶贫”的探索

2019-10-12 05:37李秋莳
艺术大观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新时期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用来主抓扶貧开发工作,简称:国务院扶贫开发。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精准扶贫”打响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之战!五年来,随着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凸显,总书记及时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正式将“文化扶贫”纳入政策中心议题,充分肯定了“文化扶贫”在新时期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国韵艺术;文化扶贫

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则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在智力上加以开发,即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只有坚持文化教育,提升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三观,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阻断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代际传递问题(家族式、遗传式)。

一、推动文化扶贫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其精神生活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很不协调。在国家网络已覆盖到的偏远地区,搞不懂电子设备的老辈人依然以“传统习惯”为主(打牌、串门儿、聊天儿……)年轻人虽会运用电脑、手机进行学习,但大量的外来文化,甚至是“洋垃圾”却开始充斥孩子们的大脑,而此时中国乡村教育中“思想意识”一科却发展缓慢,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急需多样化发展!此时推行文化扶贫工程即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又为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八大《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样具有深远的意义!总书记曾强调“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才能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才能保持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这些国家政策的提出,不仅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治环境,更为他们不把国家的帮助、扶持当成唯一,坚定地走出自己的脱贫之路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二、高校在文化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也是国家对高校教育的具体指导和要求。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前提条件,但他们最终却都是为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服务的,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共同进退。高校艺术教育更不应该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是应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走出去,活起来”凭借专业特色有效地进行“文化扶贫”活动。以我生活的辽宁省为例,在文化设施及内容都比较单调的偏远地区,群众农闲生活的主流依然是“搓麻、扯闲篇……”年节假日的主要娱乐活动也就是“扭秧歌、二人转、赶大集……”他们也想健康娱乐,也不想精神贫乏,但乡村文化生活状态就是这样简单而现实。老少边穷地区往往是特色文化产业资源丰厚的地区,非遗艺术、传统手工、文化习俗……都非常丰富,如果将这些传统资源与国韵艺术文化相结合,开发利用,继而变现,是不是更有利于这些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呢?即弥补了文化建设的短板,又传播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即帮助了坚守传统技艺的匠人们重回大众视野,又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和延续了国韵艺术文化。试想:身着非遗工匠们运用各种传统工艺手段打造的绫、罗、绸、缎的演员们在淡淡的茶香中,悠扬地轻挑慢捻、扶弦低吟;身眼步法、轻起唱腔;泼墨山水、奋笔疾书;小品歌舞、威风锣鼓……运用视觉享受与听觉享受打造的“传统艺术文化秀”会否让您驻足聆听?会否让您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的底蕴与灵魂,在继承与发扬的同时,又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开模式,双赢!但国韵艺术如何“走”到大家面前“走”进大家心里,还有待实践与探索。

三、文化扶贫与提升文化素养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侧重地走进那些需要“文化扶贫”的地区,充分利用农闲、节假、赶集的时间,将“传统艺术文化秀”与当地民俗娱乐活动相结合,在各乡文化站、村广场等位置开展多种样式的群众文化,把国韵艺术与当地扶贫发展的需要真正相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文化形式来提高老一代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改变其观念落后的情况,提升新一代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不再显得犹豫与盲目,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扶贫扶智结合得更紧密。

“文化扶贫”才是彻底的扶贫,是预防再度返贫的根源性举措,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贯彻文化脱贫惠农工程进乡村的理念,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服务。坚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的信念,使自身禀赋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和积极践行;坚持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使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坚守“初心”做好精准扶贫、文化扶贫。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希望,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才能够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李秋莳(1975-),女,现任沈阳师范大学一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古筝演奏。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新时期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