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实摄影中人与环境的关系

2019-10-12 06:59李知谦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环境

李知谦

摘要:古往今来,精神病人始终处于被歧视的社会地位,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经常被搬上荧幕,成为故事、小说、戏剧、电影的体裁,但往往带有悲剧化色彩,也鲜受到社会公众的尊重和接纳,有如被一个大家遗忘的特殊人群。除了精神分裂等症状外,不少精神病患者因为长期被歧视、被妖魔化对待,不同程度地患有焦虑和恐惧。本文依据纪实摄影图片《被遗忘的人》为例,通过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阐述纪实摄影中如何挖掘主体的艺术价值和意义,通过关注精神病群体,以此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提倡反歧视行为,消除或弱化公众对精神病群体的偏见误解,使精神病群体得到平等、宽容的对待,同时运用分析研究方法,对个案作品分析探究,以此为纪实摄影创作探索更适宜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纪实摄影;环境;精神病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压力过大、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等,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据有关报道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1亿精神病群体,几乎占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个惊人数据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更抛出了一个残酷的问题现实:正常人都倍感压力的社会,这些精神病人又该如何生存?且由于中国人几千年来较为保守的思想影响,对于精神病群体的态度仍停留在歧视、偏见的对待上,相对好的态度仅是同情,往往缺乏平等、宽容。纪实作品《被遗忘的人》,主要拍摄对象为全国各地、身处不同环境的精神病患者,作者通过具有视觉冲击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90年代精神病人生存情况。虽然时隔近30年,但这些珍贵影响仍深深影响着大众,为社会关注、关爱精神病人、促进精神病人反歧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阐述

吕楠是我国著名摄影家,也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被遗忘的人》是其用时15年完成的三部曲之一,是一部真实反映精神病群体的纪实摄影,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也象征了作者对人类精神文明复归的期盼。在吕楠的纪实摄影《被遗忘的人》中,读者看到了形形色色、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场所的精神病患者。作者通过全景的拍摄手法,展现了医院、家庭以及流浪的病人。一张张照片让这些被妖魔化的形象得以鲜活,成为有思想、有情感的正常人。

二、作品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摄影作品最忌讳喧宾夺主,即不能很好地处理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在纪实摄影作品中,人物作为影像的主要展示主体,与周围环境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即除了影像中的人作为特殊形态出现外,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都是纪实摄影的主要构成元素。因此,在分析影像中的人物時,也应把镜头内的其他环境信息纳入进来,不仅仅停留在人的表情、衣着、动作上。不少时候,纪实影像的关键点并非人物本身,而是周围环境元素,应把环境当作和人物同等重要的因素,通过环境作为镜头的引导,呈现给公众有内涵、有质量的作品。

黑白画面直白地反映了精神病患者的居住环境,人物安静、呆滞的深浅与环境形成了巧妙融合却又有着一定反差。图一为《被遗忘的人》系列作品之一,拍摄于是四川某精神病院。照片抓拍了众多精神病患者在户外活动的情况,通过忧郁、呆滞,又充满好奇的神情,让读者想到他们不同的一面。众多患者寂寥的背影,恰如影像中迷雾般的色彩,让人不禁联想着不同的他们都从哪里来,都经历了什么。精神病院破旧落后的外在环境,均反映了在这里生活的患者状况——地位低下,生活质量堪忧。

纪实摄影中环境与人像的表现重点是如何借助当前的环境画面,巧妙地展示人物的内内心情感。图二拍摄于黑龙江某精神病院,患者们正围在一起打扑克牌,沉浸在休闲娱乐的世界里,旁若无人。如果不是画面里稍显凌乱的病床、被单、以及被顶在头上的枕头,仿佛看到的是一群正常人正在打牌娱乐。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刻画,强调了精神病人与普通正常人的需求共同性——娱乐需求。影像中的周围环境,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平等的呐喊——消除歧视与偏见。

简单的环境也可以衬托别样的人物故事,单调的画面也可反映丰富的内向情感。图三看似是一张非常普通的照片。骨瘦嶙峋、近乎裸露的外表,蜷缩成一团的身体,像一个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但影像环境中脏乱的墙体、窄小的病床、肮脏的床单,加上人物略显惊愕呆滞的眼神,让读者意识到了人物的不同和内心的情感——焦虑、紧张、惊恐。

图四拍摄于某精神病院。如果不是躺在圆桌上的人,或许读者会认为这是90年代某个监狱或拘留所放风的画面。然而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构成了怪异的画面:一个人躺在圆桌上,其余人围着圆桌同方向转圈,画面怪诞却带有超现实主义。人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为读者呈现了一张耐人寻味、备受关注的群体影像,他们看似不同,却又如此平静正常,他们看似正常,却行为又颇为怪异。

图五拍摄于四川农村某家庭,画面乍看非常和谐,像是母子二人的普通合影。但细看会在影像左侧发现一只伸出来的手,这只手正是精神病患者陶某,一名仅有22岁的大学生,也是村里当时唯一的大学生。他在有一年寒假期间打伤了父亲,杀死了母亲。迫于贫穷和无奈,家人只好把他关在石头搭建的屋子里,仅可伸出一只手,他的爸爸图左和他的奶奶图右每天为他送饭。该影像中的周围环境与像中三人构成了独特的画面,于贫穷、落后中充满无奈,也充满质朴、亲情和温情。

正如吕楠在完成系列拍摄后自己所说的那样,医院外才是精神病院,真正的精神病院则教堂、寺庙、修道院,极为宁静。在《被遗忘的人》中,没有看到癫狂、恐惧的画面,每一张影像都是安静的,或不安或焦虑或迷茫或惊恐或无助,让人在感到压抑的同时,萌生了对这个特殊群体同情和关注的欲望。

三、结论

不仅仅是精神病患者这样的弱势群体,在这世界上生活过的人,大多都是被遗忘的。影像也作为一种记忆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被遗忘的缺憾,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公共记忆。纪实影像中的人与环境是相辅相成、互为融合的有机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对于摄影作品来说,其优秀与否绝不仅是摄影技术的影响,更主要在于作品所代表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纪实摄影中,巧妙运用人和环境的关系,用环境活化人物、烘托气氛,如注意增强环境信息,交代背景、场景等,让与主体有内在关系的景物来突出主题,更好地解读理解作品,增加感染力。还可以通过前景来强化空间透视,用广角镜头增加空间深度及效果,均衡画面、强化主体、突出人文内涵,让影像语言更生动。

总而言之,纪实摄影来自生活的真实的世界,却不完全是人们所在的真实世界,它通过影像主体的自身存在形态,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主体内在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冲突,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和缩影,如何拍摄出具有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的纪实影像,如何让看到作品的人有更深的思考和践行,需要人们用心发现、倾心关注,努力平衡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通过艺术作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卜新章.纪实摄影:承载厚重的人文、历史、社会价值[N].光明日报,2019-12-22.

[2]陈彤.纪实摄影的社会学意义[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02):121.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环境
指认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环境清洁工
精神病人的鸡
遇到精神异常的人被绑架,别慌张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