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乎精选话题看《诗经》的现代接受视野特征

2019-10-14 03:41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名物诗经大众

杨 慧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8300)

1 引言

在阅读领域,接受美学的出现引导人们将文学作品的阅读研究重点放在读者身上,强调读者对文本信息的选择、理解和运用。接受学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读者在阅读过程具有历史性、时代性、个人性的思维模式或先见,这既是阅读和阐释的前提,也是阅读接受效果中的文化体现。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大众阅读逐渐以网络阅读为主,文本内容更加丰富,读者选择更加多样,然而经典阅读仍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代表,它的读者群体也在随着网络阅读的发展逐渐扩大。

2 话题收集

随着信息数字化环境的发展,文本形态发生转换,人们的阅读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特征产生了主体认知模式由“深度注意力”向“过度注意力”转换的跨代际变局[1]。从手持书本的凝神静观到拖动网页的轻松浏览,网络日益成为大众阅读的重要阵地。笔者从网络社群中搜集《诗经》相关的阅读内容,进而认识当代读者的《诗经》阅读情况。知乎作为当前热门的社会化问答社区,一般被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聚集地[2]。因为其致力于打造青年知识群体和技术精英的先进形象和文化氛围,在这种青年知识群体较为集中的网络社区中,能够获得代表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主流意见的问答内容,从话题中获取和分析读者信息,可以推论出当代青年群体关于《诗经》这一经典阅读的接受情况。

首先,在知乎中输入检索词“诗经”,出现相关结果,其中有关于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书籍的话题讨论320个,然后选取其中的精华问答,将点赞数超过100的相关问题进行摘录(如表1所示)。这里对所选话题不进行合理性、价值性等方面的讨论,只做主题分析。“类别”一项是笔者根据话题的主题倾向进行的分类。

3 话题分析

知乎精选问答可以反映出该结果具有较高的内容质量和关注热度,这些话题讨论的时间跨度为2014年-2018年,话题热度的实效性也仍然存在。笔者在此引用“时势权力”(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社会中存在的第四种权力,产生于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一词,话题回答者被点赞量高的可以认为是具有《诗经》相关话题的“时势权力”,其拥有的“时势权力”在这里可以解读为对知乎用户进行阅读的期待视野的影响力。高赞的回答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内容质量可靠且保证了最基本的诚意,具有一定的篇幅和知识点,能够保证良好的阅读质量。另一方面是结合了现代生活的语境,对《诗经》相关内容的解读具有趣味性和时尚性,解读可能非学术主流,但在“诗无达诂”的原则下,这类见仁见智的解读拉近了现代大众读者与经典作品的距离。具有以上特点的回答,不仅能够吸引知乎用户对这一问答内容的关注,还能将关注点延伸到对该类话题、该作者、该原著作品,这就是知乎社区中某话题某领域“时势权力”的作用。

从上述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主题统计情况:知乎中关于《诗经》的讨论话题,表1做出了一个分类,对此,笔者再扩大类别界限,从读者视野的角度分出话题大类,以方便解读:一是将《诗经》取名和名物学归为经典内容时尚化一类;二是关于将《诗经》原文摘录和某一篇目的解读都归为热门篇目赏析一类;三是将整体文本解读和《诗经》存在论方面话题归为对《诗经》文本的各个认识论。

表1 知乎中的《诗经》精选话题摘录

3.1 经典的时尚化阅读

“诗经取名”这一话题的具体问题数量较多,而且在回答中读者发现“男楚辞,女诗经”这一论据经常在此类问答中出现,目前认为这是自古代以来的经验总结之说。除知乎之外的其他热门网站,如豆瓣、微博等都出现过这类热门话题,且关注度非常高。

孔子曾提及学诗的益处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于《诗经》名物学方面的话题讨论,也日渐进入大众视野,其中有专门研究《诗经》名物的作品,从古至今,数量繁多,在目前的大众读者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比如日本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读者对著作评价较高,另外还有台湾潘富俊著的《诗经植物图鉴》、深圳一石的《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除比较经典的植物名物外,还有一些介绍《诗经》中各类动物的著作。不可否认,从名物角度出发谈论《诗经》相关,是很好的自然科学与诗学相结合的科普方式。通过这种名物解读,从自然科学的层面来构建读者对《诗经》的美学印象,是对《诗经》的一种独特接受方式。另一方面,名物角度以图解的形式出现,以新增的“读图”方式拉近现代读者与《诗经》中名物的距离,降低了现代读者的阅读理解难度,以此就增加了读者接受《诗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名物角度的解读,既能帮助读者理解诗义,又能使读者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当时民俗文化,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品味《诗经》,认识《诗经》多样的审美特征及崇高的艺术成就,是从名物角度科普《诗经》的重要意义[3]。

除此以外,《诗经》的时尚化还包括了《诗经》进入到流行歌坛,为流行歌曲所接受和传唱。这种方式在大众视野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对古典美和时尚美的完美结合,为古典文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3.2 序列的形成逻辑

对关于《诗经》原文摘录和具体篇目赏析的话题进行归纳,能够得出一些热门篇目——《关雎》《蒹葭》《桃夭》《子衿》《采薇》《木瓜》《击鼓》《风雨》《绸缪》《野有死麕》《女曰鸡鸣》等,相较于《诗经》的其他篇目来说,这些篇目的推荐频率要高一些,在《诗经》的阅读序列中处于靠前的位置。热门篇目反映了《诗经》经典序列的“因人而变”“因时而变”[4],而这两者正是影响经典序列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大众范围的经典序列中能够发现,热门篇目的主题集中于恋爱与婚姻,在《诗经》风、雅、颂三部中也主要集中于风篇,而《风》收录的是民间乐歌,相应的,现代大众阅读对《诗经》的关注点正与人们当下的生活联系密切。《诗经》内容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和讥讽;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对于大众读者来说,具有古典韵味的爱情诗句最容易获得关注、实现流量。与其他主题相比,爱情与婚姻的话题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这一欣赏特征也表现在了我们学校教育的中学教材里,其中出现的名篇就包括《关雎》《蒹葭》《氓》《采薇》《硕鼠》,已经是大部分人耳熟能详的篇目了。

经典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创造一种经典的情境,这种经典情境绵延数千年而不变其宗,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在超时空的文本与读者之间搭建情感的共鸣,引起当代读者的普遍兴趣,并丰富当代读者的精神世界[5]。爱情主题的表达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经过经典作品的演绎,也实现了其永恒存在的文本形式。这类主题是吸引当代读者阅读《诗经》很好的起点,为《诗经》的现代接受和经典传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文本的认识论变化

认识论也就是个体的知识观,也可以说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认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诗经》出世于儒家之手,就思维特征来说,儒家诗学思想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论思维[6]。在儒家那里,文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和途径,也是改变世界的工具,尤指“社会教化”功能。

最早的儒家诗学思想,是以功用为核心和起点的认识论思维,“诗言志”与“诗教论”是对儒家诗学思想本质特征的准确判定,亦是学界对儒家诗学思想的经典判定。在现代大众阅读圈中,“诗言志”仍然是我们赏析《诗经》的一个重要角度;而“诗教论”这一认识论思维只存在于对封建社会时期的《诗经》的接受视野中,而非现代接受视野中。话题中“浪漫”“最美”“过目不忘”“爱情诗”等词汇暗示了大众对《诗经》美的印象,这种暗示其实就是大众读者的期待视野,结合现代生活意义的发问,体现了现代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传承,也相应地反映了《诗经》能够反馈给大众他们所希望的当代价值。现代《诗经》阅读,一方面,在解析文本原义的基础上,作出含有当今时代意义的文化解读,激发经典文学在当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通过解读,激发读者同理心和感情认知,从情感上实现过去与现在的连接,让读者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跨越历史的厚度和深度。也就是说,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时代影响下形成,另一方面,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融合。读者需要引导,而引导的关键点就在于《诗经》文本如何与当代读者认识思维相结合,从当代经典阅读审美的角度出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4 《诗经》于大众的传承价值

以上对《诗经》各种形式的时尚化阅读、集中于热门篇目的赏析、关于《诗经》的当代认识论思维都是目前当代读者对《诗经》的接受表现。《诗经》是我国诗歌艺术的源头,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时至今日,大众阅读仍然离不开经典阅读,当代读者对《诗经》的接受已经趋于成熟,而存在的问题就是经典阅读的共性问题——受众范围较小,亟需推广。了解了当代读者对《诗经》的接受特点后,结合现代大众阅读的一些特点,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当代读者阅读《诗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环境下文本的碎片式解读,将《诗经》内容分解细化,以某一篇目或某一句子为赏析对象,或者单从爱情、婚姻、名物等某一具体角度进行文学鉴赏。这种碎片化的解读方式符合当下流行的网络阅读的习惯,容易实现大众阅读的积极传播,吸引不同需求的阅读群体,使相对晦涩的古文经典走入大众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二是读者的阅读选择体现了时代特色下的精神需求,比如“诗经取名”这样的话题之所以变得热门,是因为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大众的文化需求增加、名字起得有特点、有内涵、有美感,就是这种大众需求的表现之一,而《诗经》具有这样的文化供给,从这一角度进入大众市场就显得恰逢其时。总的来说,关于扩大受众、推广阅读,需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2018年10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的2018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暨狮城读书月活动在沧州图书馆举行,沧州(河间)是《诗经—毛诗》的发祥地,也是《诗经》文化传授研究的重要地址[7]。当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少不了经典文学作品的营养供给,可以预见,在网络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加持推动下,大众的阅读生活会越来越丰富,以此为契机,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经典阅读将会成为大众群体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猜你喜欢
名物诗经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诗经·国风>风物考》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