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并驱

2019-10-14 11:01闻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初中核心素养

闻霞

[摘   要]探究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个人基本能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知识学习任务,还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授科学的探究方法等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0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习惯、探究兴趣、探究契机以及探究方法是教师应该重视的四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探究学习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探究学习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为主,转变了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调动。为了解决知识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学生会自主进行钻研,这样,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以不断增强。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让他们在养成一学习习惯之后,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探究,进而按照正确的思路完成问题的思考,强化逻辑思维。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并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感人情景。文章用朴实的语言把父亲对儿子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在描写父亲爬月台的时候运用了“蹒跚、探、穿过、爬上、攀、缩、微倾”等动词,把父亲的爱描写得深刻感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的运用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合适的词来进行替换?替换的效果怎么样?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明白,想要更好地解读文本,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起点,自主探究兴趣的激发要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寻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并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受到我国目前考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由于学生在完成探究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和投入力度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爱莲说》这一课时,教师一般会围绕作者的思想进行问题设置,如果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直接询问:“文章体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就会直接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这么提问:“现在的很多评论家认为,很多古人隐居山林是为了让天下人赞誉,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隐士,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的思想是怎样的呢?”因为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所以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纷纷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这样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对于作者的解读便会更加深刻透彻。

三、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或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直接告诉学生。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课文着重突出的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而是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引导学生从邻居、张乡绅的表现以及胡屠户送钱送物的行为入手,积极思考当时的社会状况。经过思考探究,有的学生说当时的人嫌贫爱富,有的说趋炎附势,还有的说通过对比,体现出世态炎凉。不管是哪种结论,都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教师应给予肯定,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去拓展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设置情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新情境,且这一新情境要与现有情境存在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之后,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让学生想象:假如菲利浦一家在船上遇到了西装革履并且带着贵妇的富翁于勒,将会发生什么?他们的态度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把人物的表情与形象都想象了出来,且经过讨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

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课文的难点和疑点,让學生进行探究,进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授科学的探究方法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掌握好的方法是成功学习的一半,对于探究学习来说,方法也同样重要。好的方法能够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入问题的中心,进而取得良好的探究结果。因此,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授予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比如,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探究、分析性探究以及创造性探究等。

例如,在教授《春》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方法有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情况,引导他们分析他们所使用的具体的探究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探究方法。在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其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式。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其所使用的探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明确以后在学习同类型文章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夏厚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15.

[2]  张爱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金色年华,2010(9):21.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初中核心素养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