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

2019-10-14 01:55
科学导报 2019年5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厚的底蕴,随着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国获得了更大的文化自由与自信。所以,全面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从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进行探究,力求为寻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途径作出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一、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拥有13亿人口,要坚定文化自信不仅需要政治过硬,更要素质过硬。”因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以全面提升党的指导能力为基础。随着“多屏时代”来临,大数据体系对文化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对党的领导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是增强理论创新能力。理论是行为的先导,科学的理论必然会产生高效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实践中,以文化发展为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力求用最新的思想去指导社会实践。二是增强文化普惠能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人民,只有将人民群体置于发展位置,才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才能够拥有强大的支持后盾,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尺”,最大限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三是增强文化协调能力。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诸多社会群体共同参与,才能够发挥其融合、发展、提升的能力,将“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拥有道家、法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众多的思想谱系,而且有着显著的地域、文化、民俗等差异,也正是因为有着多姿多彩的文化传承,让中华民族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表现力。各民族在追求文化价值与传承时,都会主动融合自身的文化特征,保持其优秀的传承基因。展示文化自信必须要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中华文化拥有举世无双的智慧、神韵、理念、气度,能够无限增加中国人民内心的文化自信”。

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系统盘点和梳理传统文化基因,做好“非遗”工程的挖掘及保护工作,让拥有强大历史底蕴的文化基因不仅仅流传于博物馆、纪录片、电影、文学等载体当中,更要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得到最真實的体现。通过传播优秀文化,拉近所有智慧种族的心理距离,形成强大的情感与沟通的桥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发展为前提,将其历史、人文、社会价值全面展示出来,从而构成文化自信的强大基因传承。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必须要坚持稳定创新、推陈出新,在“扬弃”的基础上批判的继承,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和文化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杂音”,而问题才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只有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求得发展,才能够激活民族文化最强大的创造基因,才能够真正实现与时俱进,确保其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国,但与“强国”标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一是提升文化创造活力。完善的制度机制是发展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要牢牢凝聚资本、技术、产权、信息、人才等资源要素,构建更加开放、自由、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形成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格局,建立起具有创造力、生产力、创新力的文化氛围。二是加大文化挖掘力度,逐渐将传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创造优势,将文化生产、创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产业化处理。从文化历史底蕴来看,我国的文化创新有着多元的文化价值,只有保护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够全面释放深藏于群众当中的洪荒之力。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创造力。一是依托语系融合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传播与创造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应当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体系的交流与融合,在情感共鸣、语言基础、利益交换等方面做足功夫,力求在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形成共通的语系,以实现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在构建融通语系时,必须要有效区分政治语、大众语、学术语等语系的差异,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下好中国文化传播棋局。二是依托国际传播通道传播中国声音。中国要想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必须要不断增强文化感染力与传播力,提升中国话语在世界传播与释放的权利,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认识和了解中国。三是依托全球治理展现中国力量。随着世界性的文化难题越来越多,原有治理体系的实践效果越来越差,世界期待出现更为多元的主张与理念。中国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围绕世界性的文化难题,提出自己的主张、理念、方案,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倡议,就极具中华世族的文化特色,既展示解决问题的力量,又体现极具特色的文化优势。

增强中国特色文化的凝聚力与统摄力。文化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能够将处于相同或类似文化谱系的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前进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与国家长治久安、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将其与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国民教育紧密融合,确保其贯穿于文化产业生产、创造、传播的方方面面,逐渐演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特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要关注网络舆论,在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世界,地域、文化界限已经被打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共同做好凝聚共识工作。我们要尽快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否则就会被世界文化边缘化。”因此,必须要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由“外管”转化为“内管”,在全面发展和融合新兴媒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网络舆论传播的度、时、效,以便更好地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励。

参考文献:

[1]郭凤志.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发展脉络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1):51-56.

[2]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1):97-104.

[3]石文卓.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43-47.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万柏林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