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村”:为乡村发展接上互联网

2019-10-15 04:43陈圆圆庄婉聪郑碧燕
民生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关村村委筹款

陈圆圆 庄婉聪 郑碧燕

逐步成为用互联网助力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互联网工作平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群服务提供接地气的互联网工具。

2009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筑梦新乡村”项目:选点云南迪庆州,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雷山县两县一州,5年投入5000万元展开公益帮扶,尝试用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助力中国西部乡村发展。

“失连”的乡村

2014年9月,腾讯对帮扶乡村进行了一次全面信息采集与分析,结论是乡村的落后源于“失连”,“失连”表现在:

劳力失连,外出务工潮,几乎掏空了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亲情失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他们缺的不是书包、文具和新衣新鞋,而是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乡情失连,村民集体观念日渐淡薄,关注自身利益,漠视经济文化环境综合发展,有利要争取,无利不奉献。“发展”是干部们的事,许多地方“干部干,群众看”。

空心化的村庄,不仅情淡了,而且失去了对信息获取、解读能力,进而失去了村庄发展机会的能力。

来自上级下达的通知,因干群沟通不畅,无法让群众充分理解,村庄与村民的需求,也无法提炼并有效传递出去,导致各种资源落到乡村时无法实现合理配置,乡村又与信息“失连”。

与信息失连相伴的,是财富“失连”。一边是因互联网而连接日益紧密、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一边是情感失连、信息失连、财富失连的乡村,中间横亘着数字鸿沟—2014 年的中国农村,还没有4G基站,中国农民还没有用上微信,移动互联网对农村来说还遥不可及。

一场充满启迪的实验

乡村发展,首先需要解决“失连”问题。

2014年11月,腾讯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岩洞镇大山深处一个叫铜关的小山村里,展开了一场农村“互联网+”实验。

彼时,这个户籍人口1845人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留守在村里的500余人中,有智能手机的村民不足10位,村两委只有一人有智能手机。

于是,腾讯基金会出资请黔东南州移动公司在村里架设了全省第一台为村庄提供的4G基站,并提供一批免费流量包。基站可覆盖3个自然村,邀请100位半年内不会离开村庄出去打工的村民,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建立“为村贵州黎平铜关村”微信公众订阅号,让大山里的村民,通过微信与外界实现连接。

首批54位村民加入微信群并建立起联系。2015年7月,铜关村开始评定新一年的低保,这个小山村的平静被打破。

村委会从早到晚都在开会,村民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低保名额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腾讯团队鼓励村两委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低保名单,以消除各种流言,村干部下了决心。

“贵州黎平铜关村”公众号第一篇推文是《铜关村低保初审名单出炉,敬请关注》,由腾讯团队帮助编辑并发布。

晚上9点半,有村民将文章链接转到铜关村村民微信群里。这个沉寂半年多的微信群,半小时内有40余位村民被邀请进群,产生了500余条聊天信息。

新入群的绝大部分是外出务工村民,他们进群后开始持续批评低保评选不公平,冷嘲热讽名单内定甚至诋毀村两委成员,负能量聚集。

夜里11点,村支书吴珍刚发出自己在群里的第一条信息:“我有一段时间不上微信了,刚才知道大家关注低保工作,很好,正因为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要大家议议,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开始到现在都是按程序的,现在才是第一榜,三榜定案。希望大家提具体意见,看好评定标准。我也觉得要超2/3才认定不够科学,我们会争取我村最大限度应保尽保。总之,这次评定绝不是个人行为,需要大家支持,不好在群里说的可直接打我电话。”

诚恳的态度让村民们的抱怨减少了,大家开始客观反映问题。村民提出问题,村两委及时说明,不清楚的村委马上核实,第二天群里及时反馈,越来越多村民为村委的态度和行动竖起大拇指,村委的决定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和认同。

事后,项目组了解到,这是铜关村历年低保评定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年。

通过这件事,铜关村干群关系改善了,村民开始关心村子的发展。微信不仅开始连上了亲情、连上了信息,还连上了信任与理解。

从这件事开始,“腾讯为村”开发了系列功能。一开始只有4个模块: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书记信箱、村委日记。

功能上线一个月,村里开始发生变化:书记信箱里“书记的公开信”、村委日记成为村两委与村民沟通情感的桥梁,群众来信则成为党员干部公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渠道,“为村”成为连接村两委与村民特别是外出务工村民的情感纽带。

2015年8月,腾讯基金会在铜关村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全国发布“腾讯为村”,并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与所有参与试用的组织部门和政府各部门持续互动,不断迭代,让“为村”逐步成为用互联网助力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互联网工作平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群服务提供接地气的互联网工具。

截至今年6月5日,全国共有29个省份、155个市、474个区县、1413个乡镇中的11882个村/社区加入“为村”,覆盖18个省份65个国家贫困县的607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村,认证村民超过250万人。

“为村”核心用户群体为乡村基层干部及村民,其中村/社区书记(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9038位、村/居委会主任8520位,村两委干部36279位,党员118720名,认证村民超过250万人。

“为村”里设有村庄星级体系、加油为村基金,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全国加入平台的村庄可以跨村交流与学习,展示自己也了解其他村庄,随时用手机去其他村逛逛。

活动报名、投票评选、问卷调查和村内筹款等功能,也成为村两委高效服务村民、营造村庄正能量的实用工具。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乾头村,每年重阳节都组织村里60岁以上老人举办敬老活动。

2016年,支书陈增旺带领村庄加入“为村”。他最满意的是“村内筹款”功能:村委干部只需用手机发起筹款,村民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参与,每笔捐款流水实时公开,深受村民信任。

2018年10月,村委原计划筹款3万元,但村民们捐款热情高涨,连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都主动动员自家孩子抓緊上“为村”捐款。筹款目标不断上调,两周内筹到42642元,不仅办了重阳节,还有资金投入村集体建设项目。

陈增旺掩不住喜悦:“这种筹款形式,才真正体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咱村自己的互联网名片

2017年4月19日,湖南湘西比耳村村民石宗林登上《新闻联播》,用手机演示如何上“为村”向农技专家咨询果树病害,他满脸喜悦地说:“(去年)保守一点,(挣了)100万吧。”

比耳村种了10多年的脐橙,在湘西州柑橘大赛中连年夺魁,但2016年以前,村民种得多,亏得大。

2016年,几个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组成“比耳为村团队”,指导村民给橙子分级、设计包装,在“为村”里写橙子的故事,教橙农当微商。

当年10月,带着全村一起刷朋友圈、微信群,比耳村橙子好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超过40位批发商,平均每斤橙子比上一年多卖了0.6元,全村光价格增收就超过500万元。

有村民自豪地说:“以前价格都是老板说了算,现在是我们果农说了算!”

2018年6月26日,湖南湘西小能溪村村民杨三花和向明来迎来结婚45周年的蓝宝石婚。

“为村”管理员向远方,为包括他们在内的32对老夫妻拍下结婚纪念照,分享到“为村”里,得到村友们热情洋溢的点赞和祝福。

小能溪村里的正能量,通过“为村”从大山里分享了出去。

小能溪村里的消息,吸引了来自长沙的企业。企业在村内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杜仲,为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3000余元。已荒废多年的6000亩油茶,也被新入驻的企业重新盘活。

在数字经济时代,农民们仿佛是一夜间借助手机离开了土地,世界近在咫尺。

土地和农作物已不再是农民生活的全部,大家怀着憧憬、好奇又有些害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尝试了解外界、了解在外面打工的家人,并与他们保持着此前无法想象的密切联系。

这场实验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关村村委筹款
闻喜关村
少女为拯救老虎筹款
梦想在关村起航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地位的探究
东梓关村体系化修复古建筑群
农村土地征收关系和补偿标准浅议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益筹款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