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2019-10-15 09:55武荔涵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党员教育教育管理医学院校

武荔涵

摘    要: 医学生的实习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学生党员完全处于离校状态,给医学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外,医学生党员在实习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医学生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党员教育    教育管理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高校党建工作迎来了新时代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医学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重点是保证医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培养出医术精湛、信念坚定和医德高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在实习期完全处于离校状态,实习期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给学校对医学实习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发,探索实习期对医学生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

一、医学实习生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增大

医学院校的实习医院大多分散,实习点多并且不集中,这就给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第一,原在校党支部难以系统地开展党组织生活。原党支部成员多数被分配在不同的医院和不同的科室,每个实习医院的工作安排各不相同。因此,原党支部很难集中在一起开展组织生活。第二,党支部书记对实习生党员的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党员在实习阶段处于离校状态,对其在医院实习的各方面表现难以准确掌握,不利于党支部书记的管理。第三,实习生党员的集中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1]。由于医学生实习期间在医院需要在不同科室轮转,导致实习生没有办法跟着医院某个党支部定期参加学习。

2.党员自身学习意识下降

医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面临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起校园生活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减少,学习和工作压力倍增,部分医学生党员进入实习单位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党性修养的提升[2]。一方面,由于在实习期间学习和工作时间限制,导致一些医学生党员无暇顾及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党组织管理的松散性,一些医学生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3.社会对党员的客观要求提高

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捍卫健康,医学生党员应该是医生队伍中的精英,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作为实习生在医院工作,医学生党员已经迈出医生职业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形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非常重要,会影响今后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进入实习阶段后,社会对医学生党员的要求有所提高,应当具备优秀医生的品质和能力。

4.党员受外部环境影响更大

就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状来看,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医学生的素质还存在一定差距。医学生党员进入实习单位后,会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差距。因此,部分党员进入实习期后,会感觉到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压力倍增,将更多的时间投入考研和找工作中,对临床技能知识的掌握有所忽略,另外对党组织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冷漠。

二、全面质量管理在医学实习生党员管理中的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运用广泛的一种理论,以产品的质量为核心,拥有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指标体系,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或服务[3]。将这个概念运用到医学实习生党员管理工作中,就是要以医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针对实习期建立科学的党员管理体系,并根据社会的需求,最终培养出医术精湛、信念坚定和医德高尚的优秀医学人才。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特点包括全面性、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和科学性。第一,全面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包括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对医学实习生党员的管理,全面覆盖他们在实习单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内容。第二,全员性,是指全面管理需要企业中的全体职工共同参与。那么对医学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不仅要依靠学校的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而且要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相关医务人员配合,以及社会公众监督共同完成。第三,预防性,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高度的预防性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生党员的培养应该具有这一特点,在学生进入实习医院之前,应该按照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员教育和管理体系,预防在实习期间党建工作会出现的问题。第四,服务性,是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最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医学实习生党员最终都要成为医务工作者,他们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应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第五,科学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医院实习党员的管理,应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医学实习生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产品的质量,那么在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就成为管理的核心过程。在对医学实习生党员的管理中,对党员质量的控制就是管理的重点。“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PDCA循环过程(如下图、下表)。

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调研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产品质量的目标,从而确定管理目标和方案[4]。确定医学实习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实习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在校生党员有所区分,当医学生党员进入实习医院后,身份已经发生改变,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用人单位和社会来讲,他们已经是医务工作者。因此,实习生党员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涵盖医学生党员的内容,还要包括医务工作者的相关要求。医学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党性修养、专业知识素养、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还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根据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第二个阶段为实施阶段,又称D阶段(Do),这个阶段需要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目标和计划开展工作,将相关制度落到实处。鉴于医学生党员在实习阶段处于离校状态,应构建适合实习阶段管理的党建制度,积极搭建“立体式”党建管理平台,通过完善党组织架构,提高实习生党员的管理效率,保证党员质量。第一,成立实习期党小组。在人数较多的实习医院建立党小组,直接接受学生所在院系党总支的领导。第二,建立党员代管机制。对于人数较少的实习点,委托医院的党支部对党员进行管理,院系党总支指定专人与其对接,通过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实习医院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学生在实习点参与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第三,打造电子党务平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实习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作用,建立党员网络教育与管理系统。党支部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相关学习资料供实习生党员在线学习,保证实习生党员与在校生党员学习的同步性。同时可以利用该平台提交思想汇报,交党费,更新谈心谈话记录等,做到对实习生党员的全方位“立体式”管理。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将原制定的管理目标与实施结果进行比较,对管理过程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即对医学生实习生党员的考核,比较党员各方面的表现与在第一阶段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各种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第一,为实习生党员建立考核档案,并放入党员党籍档案中,实习期间由学校老师、医院带教老师及病人多方面对党员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估。第二,建立党员岗位挂牌制度。在实习生党员所在的岗位实行挂牌制度,挂牌内容除了包括党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实习生党员所在学校名称及学校党支部监督电话。第三,实行问卷评议制度,请实习生党员所在医院的病人、医生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其进行问卷评议,多方面了解实习生党员在医院的综合表现。

最后一个阶段为改善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医学生实习党员的考核评估,考察医学实习生党员的质量,从中发现实习期间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主要从党员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构架入手,完善实习期间的党员教育、考核及评价机制,建立医校联合、线上线下同步的工作组织结构,为下一个循环各阶段提出改善意见,给今后实习党员的培养与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PDCA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完成一次循环后便进入下一个循环,但在下一个循环中每个阶段已经有所改善,整个过程呈阶梯式上升。在医学生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中,每经过一次循环,都会对党员培养目标提出改善意见,强化各项党员管理制度,保证医学实习生党员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朋飞,蔡文姝.医学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6(09).

[2]杨福寿.医学实习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机制探析[J].教书育人,2015(16).

[3]刘大卫,吴瑞君.TQM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求索,2007(12).

[4]叶翠余,佶成.TQM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猜你喜欢
党员教育教育管理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