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9-10-15 11:43王琪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病毒感染诊断价值

王琪

【摘  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观察组(细菌感染)和对照组(非细菌感染)各60例,检测两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为(11.67±3.6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1±0.09)μ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为(11.67±3.60)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0.35±0.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有力支持小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鉴别诊断,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改善患儿病情预后。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肺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血清降钙素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31-02

感染性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随机病情进展可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患儿死亡。临床研究证实[1],肺炎多因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预后良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常通过血清PCT水平检测来对感染性肺炎进行判断,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探讨血清PCT对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情的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观察组(细菌感染)和对照组(非细菌感染)各60例。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下呼吸道感染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入组后痰细菌培养呈阳性;病情评估参考2005年美国胸科学会制定的界定标准[2];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已经给予抗生素治療;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中性粒细胞<1.0×1012/L;肺囊性纤维化、急性喉炎或病毒性感染患儿;合并肺结核患儿。其中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5-5.5岁,平均(4.1±2.1)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岁,平均(4.6±2.8)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空腹状态下抽取周静脉血5mL,经3000r/min离心处理后分离出血清200μL,静置30min后使用PCT定量检测卡,用滴管吸取100μL血清标本滴入s孔内,15min后采用免疫法定量检测设备扫描检测区域,获取血清PCT水平。并根据对比试剂条及相应颜色得出检测结果。血清PCT阳性参考值为0.25 ng/mL以上。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PCT检查浓度以及PCT阳性检出率,PCT>0.25ng/ml则判定为阳性;②细菌性肺炎组中性别与PCT检测结果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为(11.67±3.6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1±0.09)μ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为(11.67±3.60)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0.35±0.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发病率及致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正在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机能及免疫功能均未发育完全,因此,一旦在此期间发生肺炎,若不予以及时救治,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目前,经过临床研究证实,感染性肺炎是引发患儿死亡的重要疾病,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感染性肺炎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共同作用下所造成的,不同病原体所引发的感染性肺炎并无显著临床差异。在不确定病因的情况下,盲目使用药物予以救治,容易引发由于抗菌药物不一致所造成的耐药性增加,不但不能改善临床症状,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基于此,积极探索一项诊断准确的检测手段,对于提高诊断感染性肺炎的准确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PCT是一种降钙素前肽物质,不具有激素活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CT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生成,血清含量极少,血清PCT浓度<0.05ng/mL,当发生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可由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及甲状腺外其他组织细胞分泌生成而释放至血液中,故可表现为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研究表明[3],发生细菌感染后能够快速生成PCT,4h后即可出现PCT水平明显升高,约6-8h即可达到峰值,峰值浓度可较基础值增加1万倍,且感染24h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PCT的半衰期较长,为25-30h左右,不容易被降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目前,PCT已被作为细菌性感染诊断鉴别的敏感性指标,且其血清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性。PCT属于特异性指标,在小儿感染性肺炎中可以用来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但是还无法对病毒性肺炎、单纯肺炎衣原体肺炎以及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有力支持小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鉴别诊断,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改善患儿病情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涛,张亚琼.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9,8(1):142.

[2]      周会霞,杨广龙,李银华.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对小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J].现代医学,2017,45(3):401-405.

[3]      郑思萍.小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诊断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580-581.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病毒感染诊断价值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更昔洛韦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早孕期间不能有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