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版《中国药典》 收载中成药提取工艺合理性的探讨

2019-10-16 12:48宋民宪
中成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剂型白芍药典

唐 瑗, 宋民宪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430000)

中医药理论如何指导中成药工艺研究与生产,一直是是困扰管理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的难题,所谓中成药生产工艺遵从中医药理论指导,无非是按照中医临床用药制作的原则和经验,体现于中成药工业化的制备工艺。就中成药提取工艺而言,中医药理论即应是中药制作的原则和经验,也是《中国药典》 收载中成药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制剂质量和疗效。提取方法、提取时间作为中成药提取工艺的重要参数,应该遵从中医药理论。

本文从中药提取工艺角度,对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收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典收载单味与成方制剂共1 503 种,单味制剂109 个,成方制剂1 394个;需要经过提取的成方制剂1 121 个,其中同处方、同功效的278 组,同处方、不同剂型、不同提取方法的57组,提取时间不同的39 组[1]。现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1 同处方、不同剂型、不同提取方法

2015 年版《中国药典》 收载的1 394 个成方制剂中,同处方、不同剂型、不同提取方法的有57 组,约占所有同处方、不同剂型制剂总数的20%。曾有人认为,具有同种功效的制剂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时,最终能得到相同物质基础及功效,但缺乏证据支持,而且难以用中医药理论作出解释。以八珍方为例(表1),八珍颗粒提取方法为当归、川芎、白术用95%、50%乙醇各回流提取1 次,每次2 h,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党参、白芍(炒)、熟地黄、茯苓、甘草(炙) 加水煎煮2次,每次1.5 h;八珍丸(大蜜丸) 提取方法为直接粉碎成细粉;八珍液[2]提取方法为当归、川芎、白术、白芍用原生药7 倍,茯苓用原生药6 倍的70%乙醇浸渍48 h 后分别进行渗漉, 其中当归、 川芎分别收集初漉液180、90 mL,置于另外器皿保存,继续渗漉,收集全部漉液,党参、熟地黄、甘草加水煎煮2 次,每次2 h;八珍膏[3]提取方法为当归、川芎提取挥发油,药渣煎煮1.5 h,其余党参等6 味药材煎煮2 次,每次1.5 h;八珍丸(浓缩丸)[4]提取方法为取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加水煎煮2 次,第1次3 h,第2 次2 h,合并滤液,滤过,熟地黄、甘草加水煎煮3 次,第1 次3 h,第2 次2 h,第3 次1 h。另外,《方剂学》[5]中八珍汤记载的提取方法“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

由此可知,八珍方中白芍提取方法分为3 种:加水煎煮、乙醇提取和粉碎成细粉入药。八珍方传统汤剂煎煮后服用,颗粒剂、膏剂、丸剂(浓缩丸) 中白芍采用加水煎煮方法,八珍液中白芍采用乙醇渗滤提取。八珍丸(大蜜丸) 中白芍不需要经过提取而直接粉碎成细粉即可。以加水煎煮提取白芍制作的八珍汤剂、颗粒剂、膏剂、丸剂(浓缩丸),以乙醇渗滤提取白芍制作的八珍液,以及无需提取的大蜜丸,这3 种制备方式使得白芍生成不同物质,若仍具有相同功效则难以解释。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肝[6]、免疫调节[7]、镇静、抗炎镇痛[8]等作用,其中保肝作用大多见于乙醇提取物的药理研究报道[9-10];方剂学对八珍汤中白芍的作用解释为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为臣药,根据方解结合药理研究,可认为水煎煮更合理。

比较八珍制剂中当归、川芎、白术的提取方法发现,八珍颗粒中当归、川芎、白术先用乙醇提取2 次,每次2 h,再加水煎煮2 次,每次1.5 h;八珍液中当归、川芎、白术、白芍也经过乙醇提取,但前三者不再加水煎煮。由此可知,2 种制剂用乙醇提取的药味不尽相同,而且后者不再用水提取,但以上药味在处方中的功效仍相同的观点值得考证。

表1 显示,八珍制剂提取方法分为水提取、乙醇提取、挥发油提取、生粉入药。如果同样处方制剂经过几种提取方法处理后最终没有功效差异,则应认为八珍方以水提取更为合理,因为这更符合八珍汤原方制作的记载,即与中医药理论相符。

表1 八珍方不同剂型提取工艺比较

查阅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CNKI) 有关八珍制剂提取工艺的研究文献发现,涉及八珍颗粒的仅1 篇[11],更未见对各制剂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因此,没有依据支撑相同处方采取不同提取方法处理后能体现出同样的功效,那就应采用最简单的工艺生产,否则应当说明差异。

2 同处方、不同剂型、不同提取时间

提取时间对中成药有效成分提取、中成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015 年版《中国药典》 收载中成药提取时间明显长于中医药书籍记载、临床汤剂煎煮习惯。所收录的1 503个制剂中,有142 个未规定提取时间,记载同处方、不同剂型、不同提取时间的39 组,约占所有同处方、不同剂型制剂总数的14%。

同样以八珍方和逍遥散为例, 《方剂学》 中记载八珍汤[5]和逍遥散[5]的提取时间为“煎煮至七分”,而依据中医药理论及中成药制作经验和原则,现代八珍制剂和逍遥制剂中药味的提取也应以“煎至七分” 为理论指导标准。表2 显示,逍遥散中白芍提取方法为“加水煎煮至七分”;颗粒剂、丸剂、丸剂(大蜜丸)、丸剂(水蜜丸) 中都只是粉碎即可,并未有上述要求;逍遥片提取方法为“薄荷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蒸馏后的水溶液备用,药渣与其余7 味药材加水煎煮2 次,第1 次2 h,第2次1 h”,该方法提取2 次,共3 h,与上述要求是否相对应尚不明确。另外, “煎至七分” 是指煎煮中剩余水量为七分,还是以挥发的水量三分来计算,目前无相关依据支撑,查阅关于八珍方和逍遥方各制剂提取时间的文献,也尚无对其和“煎至七分” 及各制剂提取时间的合理性进行报道,并且工业化生产中提取罐相对密闭,如何对其进行认定需要进一步考证。

表2 逍遥方不同剂型提取工艺比较

目前,临床上中成药以汤剂为主,没有浓缩、干燥之说[12],并且提取方法主要为煎煮,一般时间为20~30 min,次数为2~3 次,溶剂用量(水) 为3 ~5 倍,而感冒药类时间更短,2015 年版《中国药典》 记载的感冒止咳颗粒煎煮时间总计8 h,桑菊感冒片煎煮4 h,桑菊感冒合剂煎煮4.5 h。再以银翘散[5]为例, 《方剂学》 中记载其“香气大出,即取服,勿久煎” “方中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久煎则入里”,而药典记载银翘解毒颗粒煎煮时间为2 h。由于受热时间长,煎出物质多,是否有用难以阐明,甚至有的破坏性更大,与中医药理论相悖,故目前中成药提取时间的制定缺乏相应理论支撑,在此情况下以传统记载的制备方法决定煎煮时间被认为符合中医药理论的。同时,经方中“煎至七分” 或“煎至几分” 的记载属于中医药理论范畴,故中成药提取工艺过程中时间的研究也应围绕此进行。

中成药提取工艺中的时间应尽量避免固定不变,可根据药材出膏情况、设备、综合加水量等因素来调整,其中药材出膏率作为评价提取工艺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之一,因药材情况(品种、产地、等级)、设备情况(提取罐,升温时间) 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经常受到诟病的是,以西药研究方法套用中药,将其作为固定不变的原料,用不变的提取方法以获得相同的成分、出膏率,从而制成量也恒定,这在实践中难以保证,一直是困扰中药生产企业的难题,也是问题之根本。成药因药材差异可能带有大量杂质,使得成分不能定,相同提取时间对于存在差异的同种药材会造成不同的收膏量,如根茎类药材因粗细不同而导致木质部、韧皮部比例不同,全草类药材因茎叶比例不同等可能造成出膏率不同,即固定煎煮时间会造成收膏量有所差异,使得实际制成量不稳定,难以符合标准规定。

3 结语

相同功效、不同剂型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首先应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其次对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具有充分的依据支撑。2017 年9 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7 年第141 号) 附件,指出对已上市中成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必要、科学、合理性,对于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中收载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应遵循上述原则。查阅关于中药制剂提取工艺的文献发现,其说明只具有合法性,并未见合理性理论支撑。

对于我国中成药提取工艺标准存在的不明确、不完整、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不符等问题,应当给予改正,并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使中成药药效物质基础一致,以达到最佳疗效,从而使用药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应回归于有关中药制作传统记载的研究,如“煎至七分” “香气溢出” 等。

2015 年5 月19 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通知,将生物医药领域确定为十大目标领域之一。中药是生物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应该引导好、发展好,实现在世界领域的中药制造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目的是增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而对于中成药提取工艺的研究也应从其合理性入手,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

猜你喜欢
剂型白芍药典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两种剂型龟鹿二仙胶对于腺嘌呤诱导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干预作用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穿山甲药典除名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