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的研究

2019-10-16 06:43戴其利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天津300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胆管炎胆道开腹

戴其利 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 (天津 3001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于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成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划分成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实施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通过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期间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组均有明显的优势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成效较优。

在外科急腹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急性胆管炎,此疾病的典型特点就是发病较急,而且病情的进展速度较快,如果病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脓毒血症或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问题,对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影响[1,2]。治疗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的有效举措就是手术,选用怎样的手术方式,是影响最终治疗成效的关键。本研究对于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做出如下所示的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70例,年龄46~75岁,平均(56.70±2.15)岁。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20±1.28)岁,疾病程度为轻度(对于支持治疗以及抗菌治疗有效者)、中度(对支持治疗和抗菌治疗无效而且不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分别是52例、23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250±1.37)岁,疾病程度为轻度、中度分别是53例、22例。纳入标准:符合我国《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3]中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胆道疾病史,具有腹痛、黄疸、寒战等症状;炎症反应指标升高,肝功能出现了异常状态;具有胆管扩张或者狭窄、具有肿瘤等。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

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案,与此同时,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展开传统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患者落实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是展开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以及T管引流术;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是,先落实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后展开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取石以及T管引流术。手术期间,采取纤维胆道镜探查发现肝外胆管结石,之后采取网篮取石,确定好无结石残留以及十二指肠乳头无狭窄,胆汁处于通畅状态中,进行T管留置,采取可吸收线,对于胆管切开部位实施间断缝合,一直到不出现胆汁渗漏的现象。在Winslow孔部位,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腹腔引流管放置。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情况(n=75,±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情况(n=75,±s)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 P手术时间(min) 155.20±13.27 140.39±15.09 0.19 >0.05术中出血量(mL) 45.68±10.28 98.04±10.74 9.80 <0.05术后排气时间(d) 1.28±0.93 2.59±0.12 5.31 <0.05切口长度(cm) 4.29±1.22 8.70±1.28 6.70 <0.05 T管拔管时间(d) 49.08±1.63 21.18±1.65 8.36 <0.05住院时间(d) 7.69±2.36 12.06±2.33 9.03 <0.05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观察及统计,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即观察是否产生切口感染、胆漏、腹腔感染以及结石残留、急性胰腺炎等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比较情况

如下表1所统计,除手术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性,其他的各项指标,观察组均要显著的优势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情况

如下表2所统计,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3.讨论

急性胆管炎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产生的因素就是胆道结石引发排出胆汁不顺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问题[4]。尽早的将胆道梗阻解除,能够明显地降低并发症率,对于预后成效积极的改善。当前,在落实解除胆道梗阻中,主要是涉及到了LCBDE、开腹胆总管探查术、ERCP+EST等。在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推广应用的情况下,急性胆管炎也成为了其重要的适应证[5,6]。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情况(n=75,n)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期间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组均要明显的优势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地显示出了,予以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展开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模式,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能够将手术区域组织进行放大6~15倍,手术分离以及缝合期间,能够对于组织解剖结构更好的识别,产生良好的精确度。同时腹腔镜手术于直视下行腹腔冲洗,可减少腹腔内胆汁和炎症介质残留,防止术后肠麻痹。而且进行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可以减少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是推动患者尽快康复身体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对于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模式,具备良好的安全可靠性,而且成效最佳,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胆管炎胆道开腹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肝脏CD4、CD8及CD68表达与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研究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