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积极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019-10-16 06:43杜爽马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胰腺炎胆囊组间

杜爽 马燕

1 营口市中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2 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营口 1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回顾性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间段,收集在此期间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另选保守治疗好转后延期手术或既往腹腔镜手术出院二次复发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量组临床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AKP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胆囊结石属于常见结石系疾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是目前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1,2]。而急性胰腺炎诸多类型中胆源性比较多见,多建议尽早开展胆囊切除术,以避免复发急性胰腺炎,但针对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争议一直存在[3,4]。本文以本院收治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75例为观察组,保守治疗好转后延期手术或既往腹腔镜手术出院二次复发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组间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中转开腹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初治早期患者7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经保守治疗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后延期手术或既往经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手术效果较好但二次复发者共7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25~66岁,年龄平均(46.75±10.19)岁;合并糖尿病者10例,合并高血压者6例,合并冠心病者5例;血清淀粉酶(903.19±101.82)U/L。对照组,男34例,女41例,年龄26~67岁,平均(46.12±10.53)岁;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高血压者6例,合并冠心病者4例,血清淀粉酶(914.58±102.33)。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由腹部超声、CT等检查,结合血清淀粉酶水平,临床表现等,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诊断;②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③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除胆囊以外其他结石;②传染性疾病,肿瘤;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方案一致,均在腹腔镜下开展胆囊切除术:术前12h、4h分别禁食、禁水;术前补液,予以适当抗生素、生长抑素,或可予以胃肠道解压,缓解腹胀,联用降黄等对症治疗措施;先经腹部彩照或腹部CT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采取常规3孔法开展LC行胆囊切除术: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全麻,仰卧位,建立气腹(11.5mmHg),经皮植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显露胆囊三角区,分离胆囊及邻近粘连组织,提起胆囊,显露胆囊动脉、胆囊管,夹闭并切断,剥离胆囊,电凝止血,确认无损伤无遗漏无流血,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腔,缝合切口[5,6]。术后定期及时更换手术敷料。

表1. 组间计量指标比较(n=75,±s)

表1. 组间计量指标比较(n=75,±s)

分组 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AKP(U/L)观察组 9.84±1.05 33.87±5.36 22.01±2.36 150.49±10.32对照组 22.40±3.53 34.18±5.71 24.26±2.98 151.74±10.85 t 29.5349 0.7290 5.1260 0.7299 P 0.0000 0.4672 0.0000 0.4709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组间计量指标比较,按照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AKP分析,其中术后AKP检测试剂盒为南京建成A509-1(50T),其余指标在出院时统计;②组间计数指标比较,按照恶心呕吐、腹腔出血、胆漏、感染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中转开腹情况,所有指标均在出院时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以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百分比(%)及(±s)分别表示计数、计量资料,行χ2及t检验,以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计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AKP稍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组间计数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稍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均在临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病变主要源自胆囊经胆管排出结石时,因发生障碍、嵌顿,而使得胆管压力不断提升,无法顺畅排出胆汁及胰液,诱发急性胰腺炎,另一方面,或因胆囊结石过小,引发一过性胆总管堵塞,胆汁反流,导致急性胰腺炎[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这与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等优势有关,而该术式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比如胆管损伤、胆漏及手术切口感染等,因此建议对手术时机进行优化。

表2. 组间计数指标比较(n=75,n/%)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为早期初治患者,而对照组则为延期手术或复发二次手术患者,结果显示,早期初治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AKP稍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尽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但手术时机对手术时间及术后AKP水平影响有限。而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稍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手术时机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中转开腹率影响不大。

总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发挥积极影响,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胰腺炎胆囊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