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2019-10-16 06:43吴霞巴彦淖尔市医院关节骨科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自体肌力胫骨

吴霞 巴彦淖尔市医院关节骨科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索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在术前与术后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数据,术前的数据为对照组,术后的数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检查数据,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评分较高,关节运动肌力提升显著,评分也较高,胫骨前移程度也有显著的改善,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分析,关节镜治疗效果好,治疗有效率高。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

膝关节损伤是比较常见的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包括膝关节韧带损伤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肌腱断裂,髌骨脱位等,多为体育运动和外伤所致,有接触性和非接触性损伤两种。在临床中韧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损伤形式,前交韧带发生断裂后,患者的膝关节局部会有明显的变化,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都会受到影响,这一病症临床中不会自愈。关节镜是医疗器械与临床手术治疗结合的产物,现阶段在临床的治疗中运用较为广泛。膝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中还存在争议,为此开展此次研究[1]。现在本院近1年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选择53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在患者及家属执勤的状况下开展对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最终选取53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年龄在22~51岁,平均(29.7±4.7)岁,院方相关的管理部门对此次研究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方式知情,确定研究合理,并签署了相应的研究协议,此次研究有意义。

纳入标准:筛选成年膝关节损伤患者;筛选确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筛选没有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筛选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表达障碍的患者;排除治疗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3]。

1.2 方法

所有选取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方法为:①硬膜外麻醉,确定麻醉效果良好;②膝前采用膝关节前镜检查,确定前交韧带的状况,并对关节部位进行清理与检查;③患者屈膝90°,进行移植物的切取,在胫骨下1.5~1.8cm处进行斜切,长度为3cm,依次切开组织,需要注意每一层组织分离必须清楚;④采用取腱器取出,并在工作台将其进行清理并进行编制,一般为4~6股,后用生理盐水浸润处理;⑤胫骨结节下切口,在髌腱旁将导向器置入,角度控制在50°左右,导向器内脚在前交韧带后方中点部位,导向器外脚在胫骨结节内1.5cm处;⑥采用导向器转入导针,采用空心钻完成胫骨骨髓建立;⑦经膝内侧在股骨内进行导入,导针的长度依据患者的腱长以及腱粗进行选择;⑧采用带尾导空针将微型钢板和股薄肌以及半腱肌进行置入,最终进行固定;⑨术后1d即可开始肌腱训练,进行正常活动的康复训练[4]。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数据以本院的检查记录为准,术后检查以术后3个月的检查数据为准;分析术后的治疗效果,以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为依据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效果以n、%表示,行χ2检验;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以±s表示,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的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数据明显较高,三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对比数据见表1。

2.2 治疗效果分析

术后3个月的检查治疗效果为,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显效与有效均为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7.67%,在实际临床中治疗有效率为97.67%是较好治疗方式,对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膝关节镜是对关节内的疾病进行检查和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膝关节镜使医疗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有效治疗;在辅助治疗时,也能降低对患者的损伤,使患者能够更快康复[5]。

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且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状况来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体的原因是:采用膝关节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膝关节镜对局部病症有良好的显示,因此医疗人员可快速的确定患者的病情,其主要优势为精确定位,清晰呈现病症;在膝关节镜下,创伤较小,对患者的病症部位暴露较小,患者治疗后的康复速度较快;在膝关节镜下,肌腱的切取与重建可同时进行,不需要进行反复治疗,操作便捷;术后对患病部位有较好的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治疗效果;另外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在术后1d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这对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综合以上来看,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不仅操作比较简洁,治疗效果有保障,而且可以减小对患者的损伤,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好。

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的对比(n=53,±s)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的对比(n=53,±s)

组别 膝关节功能 关节运动肌力 稳定性评分研究组 24.8+4.3 15.1+3.2 9.1+1.4对照组 18.5+3.9 8.9+1.1 13.2+1.6 t 7.9006 13.3391 14.0395 P 0.0000 0.0000 0.0000

猜你喜欢
自体肌力胫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