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治疗仪在腰椎间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2019-10-16 06:43吴美婷沈阳市中医院手术室辽宁沈阳11000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超短波本院治疗仪

吴美婷 沈阳市中医院手术室 (辽宁 沈阳 110004)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超短波治疗仪在腰椎间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术后康复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超短波治疗组(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超短波治疗仪方案治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经过治疗后发现,超短波治疗组术后Frankel分级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较好,P<0.05。②经过治疗后发现,超短波治疗组术后ODI评分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较好,P<0.05。结论:早期使用超短波结合中低频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L4-5或L5与S1之间发生的常见临床综合征。这是一种导致腰痛的常见疾病。在肌切除术后,上述症状减轻,但肢体麻木和肌肉力量恢复缓慢,目前单一的非手术疗法疗效不够满意。干扰电疗具有松弛粘连,减轻抽搐和镇痛的影响。此外,深度浸润超短波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使水肿尽快被吸收,加速组织修复[1,2]。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术后康复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研究超短波治疗仪在腰椎间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术后康复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超短波治疗组(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超短波治疗仪方案治疗,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41.3±5.8)岁,病程(3.3±1.5)年,下肢放射痛31例,下肢麻木16例,直腿抬高试验:60~80°共11例,30~60°共25例,30°以下共11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其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41.4±5.7)岁,病程(3.4±1.4)年,下肢放射痛30例,下肢麻木16例,直腿抬高试验:60~80°共11例,30~60°共24例,30°以下共11例。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术后康复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②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③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1.2 方法

1.2.1 超短波治疗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治疗仪方案治疗,采用温式低周波治疗器,频率调整(1~1000Hz),平衡调节左右输出差异±30%,正极导子放于L4棘突处,两个负极分别放于臀部及患侧小腿外侧,选择自动程序4和3,输出电流,引导温度30~40°C,30min,1次/d,12~18次为1个疗程。超短波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同。

1.2.2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使用计算机中频治疗装置电极并放置在腰骶部位,输出电流受限,20min。超短波使用两个超短波治疗装置的电极并将其放置在腰部和患侧肢体上。输出电流为80~90mA,15~20min。这两种治疗方法每天一次,每次治疗12~18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Frankel分级检测:使用神经功能的分类。A级:伤害平面下方的深度感完全消失。B级:伤害平面下方的深度仅感觉到一些骶骨感觉。C级:损伤平面下方没有有用的功能。D级:损伤平面下方的肌肉功能不完整,可以辅助行走。E级:深浅感,肌肉功能和尿功能都很好。

ODI评分检测:采用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评判经过手术后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手术后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越不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超短波治疗仪在腰椎间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超短波治疗组术后Frankel分级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较好,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超短波治疗组术后ODI评分(3.68±0.54)分对比常规治疗组(11.58±2.45)分明显较好,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还刺激椎体窦神经纤维和相应的椎体外侧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的神经根,引起炎症和无菌性损伤,导致疼痛物质释放,形成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和机械压缩。突起影响脑脊液循环。神经根是高血压,水肿,血液供应障碍,纤维蛋白渗出增加,软组织粘连,继发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神经营养素改变导致的萎缩,导致肌营养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主要伴有腰椎小关节的紊乱。一些关节间隙从左到右,有些韧带似乎是错位的。频率为50~1000HA后,可以通过肌肉组织的人工按摩技术进行推挤和打击。后纵韧带对突出的椎间盘施加压力。改变椎间盘并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超短波治疗仪采用指导治疗方法,起到刺激和刺激作用。负极起着镇痛作用。该指南的使用调节了人体左右之间的平衡,并且可以在刺激穴位或疼痛点时使肌肉振动。细纤维的作用导致粗纤维激发并抑制缓慢的传导速度但它导致传导疼痛关闭。在治疗中,它具有血管深度膨胀,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加速病灶周围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并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局部变暖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充分延长紧张或痉挛肌肉,缓解紧张性痉挛,促进血肿和水肿吸收,减轻炎症,形成粘连,减轻疼痛[3,4]。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应用超短波联合中低频电疗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表1. 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对比(n/%)

猜你喜欢
超短波本院治疗仪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