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

2019-10-16 07:36罗剑锋马吉富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芯磷酸后备

罗剑锋,马吉富

(卧龙电气集团浙江灯塔电源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0000)

0 引 言

5G信息传输在通信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期待,将提供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交通,赋予市民比4G时代更多的生活便利。信息不间断传输离不开5G基站的正常工作,后备电源保障了市电中断情况下5G基站的正常传输信息。与以往2G、3G和4G等基站不同,5G基站微小,空间有限,室外安装,因而能量密度低、体积大的铅酸电池已不再适用,为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应用空间。目前,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5G微型基站的最佳后备电源,但是锂离子电池要在5G基站中大规模应用,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第一,5G基站空间受限,锂离子电池必须直接面对自然条件,如极寒和极热,因此其性能的稳定发挥受到了极大挑战;第二,5G基站的数量将是目前4G基站数量的1.5~2.0倍,数量巨大,需要解决后备电源的工况巡查产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耗费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智能电源系统,集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温度传感器、电量估算系统和信息传输等模块,提高后备电源的温度适应能力,并通过网络终端管理系统获知后备电源的运行状态,以解决现有依靠人工巡查获知后备电源运行状态的低效能问题,这对5G基站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都可用于5G通信后备电源上,但这些蓄电池在性能上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其中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与其他锂离子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等)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低温循环稳定性更优。

表1 不同蓄电池的性能比较(48 V、20 Ah)

蓄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性能是5G后备电源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与其他类型的蓄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在重量、体积和电化学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从载人载物重量的性能上看,小型化是5G后备电源的方向,而磷酸铁锂电池符合5G通信后备电源小型化的发展方向。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在电动汽车上成功应用,完全可以胜任5G通信后备电源的应用要求。

1 方案介绍

围绕5G通信电源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高比能量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展磷酸铁锂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所述。

1.1 3.2 V、20 Ah磷酸铁锂电池模块的构建和性能优化

1.1.1 磷酸铁锂电池正负极极片的制备

电极片的制备依照如图1所示的工艺路线进行。

图1 工艺路线

(1)混料工艺

将电极材料(磷酸铁锂或碳基负极材料)、粘结剂(对于磷酸铁锂采用水性PVDF粘结剂,对于碳基负极材料采用SBR水性粘结剂)、导电碳及分散剂,通过高速剪切搅拌分散,得到各组分均匀分散的浆料。考察温度、剪切速度、搅拌时间、物料量比及固含量等因素对浆料粘度的影响,得到适合涂布的合浆工艺参数。本文将探讨用Si代替部分碳基负极材料获得相应的极片制备工艺,突破Si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瓶颈,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并进一步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组的重量和体积,使5G通信后备电源集成系统更加小型化和轻量化。

(2)涂布工艺

将得到的浆料送入涂布设备,通过挤压使浆料均匀涂覆在基底涂碳铝箔或涂碳铜箔上,然后考察涂布窗口、走带速度和烘烤程序等对极片平整度、粘合强度等的影响。最后,通过反馈优化浆料性质和涂布工艺参数,获得正负极片的涂布工艺。

(3)干燥与滚压工艺

将得到的极片置于真空箱内进行干燥,然后在一定的压力下滚下极片,并经历剪切分拣得到正负极极片。考察干燥滚压程序(如干燥温度、真空度、干燥时间、滚压压力以及走带速度等)对极片中含水量、极片的压实密度和面密度等的影响,通过反馈优化干燥滚压的工艺参数,得到正负极极片。

1.1.2 电芯的装配和成组

(1)电芯的装配

利用自动剪切机将得到的极片切成设计所需大小的极片,通过重量分拣的方式挑选电极片以满足极片的组合要求,并经历叠片、焊接、注液和封装工艺得到20 Ah的电芯。

在叠片工艺上,采用“Z”形层叠制造工艺,如图2所示,使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阻抗更小,以利于大容量电池性能的发挥。

图2 叠片工艺

在成组工艺上,采用公司的专利技术(专利号为201020526753.3、201010279805.6), 将 16个 20 Ah电芯通过串联组成48 V、20 Ah模块,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在实现增压的同时增加加热膜,提高了模块低温放电的容量功能。

图3 电芯串联

(2)电芯和成组电池的性能

采用控制电流恒电流充放电技术对不同的电芯进行预充放,评估电芯容量。同时,考察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电芯阻抗并进行反馈,优化正负极极片的组成、电解液组成以及优选隔膜,得到最佳的电芯制备工艺条件。根据电芯预充的容量,采用串并联方式进行pack,组装成符合5G通信后备电源应用要求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测试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优化电池的成组工艺。

(3)电芯和电池安全性能

采用撞击、加压、针刺、高温、短路和强制放电等极端方式,分析电池的燃烧、爆炸等情况,反馈到电池的制造工艺方面,并从电解液、隔膜及电池架构的方面优化电池的工艺参数。

1.2 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性能

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图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模拟量采集系统、驱动保护系统、通信系统和主控制系统。

1.2.1 模拟量采集系统

采用数据采样芯片(MAXIM 5235)作为单体电压采集模块(如图5所示),实时监控电池电压并将数据传输给主控芯片,有利于实现电压精密测量;采用高精度16位AD采样芯片,实时跟踪电池组内部温度变化,避免电池温度失控,有利于电池安全运行。

图4 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图

图5 模拟量采集系统

1.2.2 电池荷电状态(SOC)计算系统

将传统的SOC计算依据电流积分的方法进行升级,根据电芯的温度、充放电特性、倍率特性、电池健康状态(SOH)和内阻进行SOC估算,估算公式为:

利用公式(1)获得与实际状况吻合度更高的SOC值,准确预知电池的实际荷电情况,将更有利于使5G电源进行一次和二次下电保护控制。将这种算法应用于此套系统,根据跟踪监测的实际情况,优化式(1)中的相关系数,从而获得适合电池系统的估算算法。

1.2.3 告警与保护系统

本系统通过MODBUS通信协议实现电池与5G电源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单体电芯电压、电池组电压、电芯温度、电流及荷电状态,使列车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并可以通过指令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电池实时处于安全状态,更有利于5G通信基站的安全运行。

1.2.4 APP监控与云数据

本系统通过MODBUS通信协议实现电池与5G电源间的数据交换,同时通过蓝牙与手机APP通信将数据发送给云存储空间,包括单体电芯电压、电池组电压、电芯温度、电流及荷电状态,使列车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并可以通过指令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电池实时处于安全状态,更有利于5G通信基站的安全运行。

1.2.5 低温下工作的控制策略

本系统通过加热系统实现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浮充时进行热管理,保证电池环境温度在10 ℃以上,放电容量大于额定值的85%,远高于行业标准的60%指标,更有利于5G通信基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2 磷酸铁锂电池集成系统的构建及其在5G通信基站上的应用

从系统轻量化和机械强度的角度出发,选择铝合金作为机箱和电芯串并联电缆的材料,在满足热有效传导的情况下,优化机箱的体积,使其尽可能小。

将3.2 V、20 Ah的电芯模块通过串联的方式组合成5G通信后备电源的蓄电池集成系统(48 V、20 Ah),如图6所示,考察系统的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图6 48 V、20 Ah电池集成系统样机

磷酸铁锂电池集成系统装配到5G通信后备电源上,模拟5G通信电源突然断电情况,考察电池集成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通过反馈优化电池集成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建立相应工况条件下的理论模型。

3 试验结果和结论

采用粘结能力更强的涂碳铝箔和涂碳铜箔作为集流体,解决磷酸铁锂或碳基负极材料与集流体接触牢固性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图7为25 ℃下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结果。采用式(1)的算法模拟电池荷电状态,包括电芯的温度、充放电特性、倍率特性及电池健康状态(SOH)和内阻,解决电池电量估算问题。通过在电极材料中加入电子传导能力优异的石墨烯,解决电池在大电流下的充放电性能问题,解决电子在大电流工作时的发热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图8为-20 ℃下电池的放电曲线,4 C放电时放电容量为98.97%。

图7 25 ℃电池循环寿命测试

图8 -20 ℃电池放电曲线

综上所述,本系统性能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电路结构简单,移植性强,应用前景广泛,适合大批量生产。

猜你喜欢
电芯磷酸后备
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达成超百亿欧元合作 宝马集团2025 年将使用圆柱电芯
星恒2系列电池介绍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仿真分析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