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引发的思考

2019-10-16 05:36梁雅意
新课程·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范随班班级

梁雅意

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很潇洒地放开学生的成绩来谈论教育的成功,认为那是对自己教学的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借口。但小范同学的出现,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13学年,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班集体的建设当中,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我都细致指导,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力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習和行为习惯。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媒介,目标是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同时能保证成绩的稳步提升。看着他们一天天懂事,我体味着做教师的快乐。

可是,在小范的身上,我却只感到困惑!他是一个完全游离于学习与班级生活之外的轻度弱智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成绩只有个位数。同事们看到我对他学习辅导的徒劳无功,建议让家长给他申请“随班就读”。小范的缺陷是一目了然、毋庸置疑的,可家长却像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始终坚持儿子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还没开窍,终有一天孩子会赶上来的。要游说一个母亲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弱智生,这是多么残忍啊!我思前想后,觉得应当尊重这位母亲的选择。同样是母亲,将心比心,怎能冷酷无情地把她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掉呢?

像小范这样在智力上落后、低下,在学习上难以取得突破,而家长又坚决抵制“随班就读”的学生并不是个别案例,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家长的这种抵触态度令人深思:即使小范拥有“随班就读”资格,但他的学业会因此有实质性的提高吗?只是没有这个资格,就意味着我们班的成绩将难以达标吗?作为班主任和主科老师,我要承受不明真相的人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怀疑,上级领导给予的教学指标压力,在数据面前我将低人一头罢了。理清头绪,家长的选择确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作为班主任我不能以一己之利把这个标签硬贴到孩子的头上。

不管随不随班,小范都是我的学生。被学生看作是校园母亲的班主任又怎能放弃这个孩子?上天待他已经很不公平了:总是迷惘的目光,瘦弱的病体;对别人来说轻而易举之事,到他身上就比登天还难。他没有朋友,甚至不知道需要有朋友。

我该如何教导他,履行我班主任的职责呢?我希望撇开成绩,他能成为一个快乐的学生,毕竟他以后还要进入中学,踏入社会;所以他首先要学会与同学相处、沟通。因此,我改变了对他的教育策略。以让他乐意上学,能融入班级生活为中期目标。他没有朋友,我就引导几个他信任的同学在课间邀请他一同游戏。他说也想当值日生,就让他试着擦黑板。妈妈一定让他抄每天的作业登记回家,为此他总在教室耽搁到最后一个才走,我每每提醒他记得人离关门,可他还是常常忘记。课堂上,当他突然回过神来举起发言的小手时,不管说得如何,我都鼓励他讲完,并让同学们认真倾听。我要让孩子知道,“倾听”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尊重。我要和我的孩子们一起为他搭建一个进步的平台。因为,只有尊重孩子,将来,他才懂得尊重别人,才能有尊严地生活。他能完成作业,我就及时表扬。对他的奖励也放宽标准,我想以这种方式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因此令一些同学不解,认为我对他特别偏心。当不愉快的事惹得他发脾气哭闹时,我轻拍他的背劝慰他,不要介意同学开的小玩笑,如果你觉得别人的行为不友善,你可以躲开他,或者找老师和同伴帮忙,大家都是喜欢你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升上四年级后,小范的交往能力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当他第一次到办公室找我告状时,他清晰的表述让我惊叹不已。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小范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懂得诉说自己的爱憎,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和同学们一样享受着愉快的校园生活。虽然小范曾给我的工作和班级带来很多麻烦,但我要感谢他给了我一个学习实践、提高成长的机会,他让我能坦然地面对成绩上的得失,并不因成绩不达标而感到内疚,又或是迁怒于学生。我要感谢这位学生,是他让我在教学生涯中成长。让我走出狭隘,懂得博爱。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小范随班班级
班级“四小怪”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男女思维大不同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男女思维大不同
班级被扣分后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灵活”的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