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趋势研究及对策

2019-10-16 05:29陈岩
新财经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

陈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创业创新、支撑大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或处于创业初期,存在着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信用等级不高、财务管理水平有限以及可能存在粉饰财务报告等现象,从而使金融机构不能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的风险,造成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无法支付更高的利率,即使小微企业愿意支付高利率,金融机构也需要在高利率和高风险之间进行抉择,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小微企业;融资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2.3

近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经济已经成长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贡献了50%以上GDP,80%以上的新增就业。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已经进入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及人总行按照“几家抬”工作思路连续出台多项措施,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改善

数据显示,多项措施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初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低,融资成本趋于下行。

1.1 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融资成本趋于下行

例如某省截至2018年12月末,民营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4385亿元,同比增长16.1%;占企业贷款新增总额的5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68.15亿元,同比增长7.63%。最近三个月分别新增小微企业贷款5.38%、7.31%和16.15%,呈现逐月增加的势头。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62%、6.49%和6.47%,呈现逐渐走低的势头,融资成本趋于下行。

1.2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更加多元

例如某省至今已经拥有债券市场成员 70家,持债余额为 200 亿左右。近三年,民营企业累计发行企业债务融資工具(包括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 11期(次),发行金额78亿元。重点支持了当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此外,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20亿元,增加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资金。

1.3 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快,金融服务能力提高

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相继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小微金融服务部,专门开发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在抵押方式上,先后推出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丰富了抵质押品种。在产品创新上,针对民营企业倒贷成本高的问题,中国银行创新“接力通宝”“续授信”等信贷产品,为符合相关续贷条件的企业主动办理续贷,有效降低企业续贷成本。针对部分民营企业抵押物缺乏的问题,建设银行首创“助保贷”业务,借助政府增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批量化服务小微客户。在贷款效率上,线上贷款从审批到放款仅需几分钟。线下贷款从申请到审批放款一般只要3~5个工作日。

2 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依然存在

2.1 “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

民营小微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60%,而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却不到30%。经济份额与贷款份额严重不匹配。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世界难题。一是民营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高、信用低、代偿能力差、成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的天生短板。二是民营及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贷款不良率不断增高,存在违约风险,致使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业务更加谨慎,现实中形成了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现象。三是银企信息双向不对称,企业财务状况不能真实地在财务报表反映,银行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真实资产负债情况、用途、还款能力难以判断。四是中介机构客观、准确评估缺失,银行机构对抵押物价值判断困难。五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额度小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差异化明显。六是银行内部传导机制不畅通,金融服务效率有待提升。七是产品创新少、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八是企业融资渠道窄、过于单一等问题。

2.2 民间融资背景下的“融资贵”问题

民营小微企业生命周期3~5年,经营风险较高,偿债能力低。一是作为盈利性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对风险溢价的民营企业提高资金价格,即高利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贵。二是民营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物不全、信息不对称等,不能达到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准入资质,只能寻求影子银行,如信托、基金、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抬高了融资成本。三是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对民营企业在信用紧缩的背景下,民企的债市融资功能减退,民企债很难发行。四是银行为了趋利避害,往往把资金投向规模大风险低、政府背书的国有企业,致使民营小微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流动性不足,高息借贷成为民企的无奈选择。据统计,民营及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的利率一直处于15%以上水平,造成了民企“融资贵”问题。

3 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建议

3.1 发挥政策合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困境

切实发挥政府各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建立“几家抬”机制作用。一是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平抑资金价格、指导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民营及小微企业支持。二是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机制。制定民营及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利率水平等方面的银行内部量化指标任务,细化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内部具体奖励和支持办法,如优化资源配置、安排专项激励费用、制定绩效考核倾斜等措施,做好民营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是财税部门要继续加大降费和减税政策,在财政激励等方面切实给予民营及小微企业支持。五是要加快建立依托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等部门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关于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优化信用环境,有效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

3.2 升级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问题

服务民营及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要增强和提高自身金融服务能力。一是简化优化贷款办理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有效解决企业“资料多”“审批难”问题。二是鼓励推动金融创新。金融机构结合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及融资特点,因企施策、量体裁衣,创新专属信贷产品。例如在抵押方式上,推广使用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方式,丰富抵质押品种;在贷款期限上,增加民企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对生产经营正常,按期支付利息的企业,适当允许借新还旧,减轻企业倒贷压力。在贷款种类上,积极开发贷款种类,满足民营和小微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三是增加流动性贷款补贷。对效益经营有困难的,流动性不足的小微企业,要科学评估,重新纠正抵押物,提升抵押比例,及时增加贷款额度,帮助民营及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四是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获取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信息,通过资金流和物流信息给企业授信,真实反映企业信用状况,从而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信贷投放效率,让金融机构真正做到“敢放贷”“能放贷”。

3.3 “扩投入、降成本”缓解“融资贵”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部门要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普惠金融等政策增加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加正规渠道融资,减少高利贷,通过“以量平价”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整体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二是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放贷;不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现信贷“资金洼地”。三是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做好信用增进服务,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氛围的改善。四是推广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缓解民营及小微企业渠道单一、融资困难问题,通过增加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供给,替代民间借贷等价格偏高的资金。

3.4 建立纾困基金,解决长期发展问题

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健全地方增信体系,发挥政府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完善地市级民营及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金融机构,整合政府投入资金,使用贷款担保基金,最大限度发挥效能,真正为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新增民营小微企业政策性贷款扶持。例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方面,扩大财政担保基金规模,增加民营及小微企业贴息范围,扶持新增创业的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融资。三是研究设立民营小微企业纾困基金,针对有流动性不足而债券兑付困难的,由基金代管民营企业到期债券,企业流动性恢复后再由企业回购,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倒闭风险,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及小微企业摆脱困难,持续增加基金规模,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地方建立专项周转资金池。政企联合,解决企业短期、应急资金需求,用于民营及中小微企业在货款预支、材料采购、物流费用等方面的周转,预防企业资金断链风险。

3.5 注重融资成本,缩短审批时间,做好政策落实

一是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差异化制定贷款利率下降目标,确保各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相关政策出台前有明显降低。進一步明确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免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和减免额度。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完善征信机制,降低银企间建立信任的成本。二是解决企业续贷过桥困难。对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延长贷款期限至两年以上,减少过桥不利影响。建立抽贷断贷监管机制,设立抽贷断贷行为的前置会商机制、投诉举报途径和惩戒措施。三是缩短信贷审批时间。进一步优化信贷流程 , 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制订明确具体的不同类型贷款的最长审批时限。四是做好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强化考核督察,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特别是本地银行给予民营企业的支持以及对相关金融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量化考核。及时开展政策落实效果的第三方评估,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地,切实为企业带来政策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梅浩杰.宁波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燕姣.宁波外贸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3]穆玉堂.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市场理性选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

[4]张远为,严飞.社会资本与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中国文具制造业小微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的创新策略
杭州富阳区造纸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