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课程:引导学生由“做题”向“做事”转变

2019-10-16 05:58孙宁王淑英
人民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做题宪法智慧

孙宁 王淑英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以下简称“保师附”)是直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新时期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开放融合的主题学习课程体系,在育人路径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绘制主题学习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图谱,把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课程实施效果

在课程建设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也是课程之魂。那么,如何将立德树人自然融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之中?

保师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重目标导向,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融入。具体做法是,理顺国家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修养的逻辑关系,传承“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校训文化精髓,鲜明地提出课程应该承担起塑造学生品格与价值的任务,并校本化为“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绘制了主题学习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图谱(见下页图)。

如何把育人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育人全过程?学校构建了主题学习课程体系,通过三个维度落细落实,把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课程实施效果。

一是国家课程主题化、生活化、实践化,重构融合式课程体系。如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家乡,每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把《腾飞的保定,可爱的家乡》作为项目主题,分“知保定”“爱保定”“颂保定”三个模块,设计了“保定历史知多少”“保定作家我熟悉”“我的家乡我建设”“腾飞的保定我赞美”等活动线索,学生变身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家乡历史,走进荷花淀诵读美文,基于现状提出环境改善建议,畅想家乡未来发展,从情感和理性两方面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二是主题学习融人“六大教育”载体,对接学生品德发展。将“我们是谁”主题融入自主管理生活教育,从行为规范做起,培养学生自主、自理、尽责;将“世界如何运转”主题融入发明、创新、品格教育,从建筑看世界,培养多元视角;将“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主题融入实现价值、公民素养教育,培养正确使用网络、和谐生活的理念;将“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主题融入仁爱、互助、爱的教育,修习语言艺术、绘画艺术、表演艺术等表达自己的“爱”;将“我们身处什么时空”主题融入走向未来领袖素养教育,追根溯源,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分析力、创新力;将“共享地球”主题融入文明、包容、理解教育,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非遗小传承人。

三是开发超学科、跨学科课程,通过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项目研究和问题化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七年级在开展“共享地球——科学与技术创新”主题学习时,围绕“科技创造成果的应用与未来智慧城市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完成了制作智慧保定城市系统模型的任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以下三类驱动问题:(1)事实性探究题。例如,全球有哪些智慧城市,它们是怎样运行的?有哪些科技创造成果影响着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2)概念性探究题。例如,智慧城市具备哪些特点?人类如何运用自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及科技创造改变城市系统以适应自己的需要?(3)辩论性探究题。例如,智慧城市一定能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吗?智慧城市能满足所有人群的需要吗?学生通过分组探究、调查访谈,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制作了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排水、智慧旅游等智慧城市系统,为市政府建言献策,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及时反思的积极性。

主题学习课程的实施:由“做题”转向“做事”:由“解题”转向“解决问题”

主题学习课程的具体实施可以总结为“五步六环”。

学校制定了《九年一贯优秀创新人才核心素养行动纲要》,明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素养指标和实施方案。制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规划》,明确了各学段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什么、怎么学,评什么、怎么评。每个主题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建立课程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顶层设计素养目标——课程课堂深度融合——特色环境营造氛围——主题活动引领深化——社会实践多元联动”五个步骤进行。

对于课程实施者而言,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六个环节:

一是概念引入。确定学生的(学情)已知經验;积极鼓励吸引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允许学生参与项目计划;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提供学习支架。

二是搜集资料。使用多样化资源;开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形成深层次问题;开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主题;为学生提供形成性评估机会。

三是分析整理。给学生提供分析和解释他们所探究到的信息的机会;为了推动学习走向深入,要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理解。

四是深入探究。提供更多有关单元主题学习的探究资料;允许学生单独学习或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总结。

五是得出结论。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鼓励学生使用综合、对比分析、评估、批判等高级思维技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六是反思行动。学以致用;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作出改进学习的针对性反馈。

以初中部“信仰的力量——弘扬宪法精神”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为例。

该项目主题主要致力于三大培养目标的落实:育人培养目标指向“责任担当的行动者、独立思考的思想者、国际事务的参与者”;态度价值目标指向“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公平、爱国”;技能素养目标指向“研究技能、沟通技能、社交技能”。

在概念上,从全球背景引入公平和发展概念,简单陈述探究说明:宪法的变化与国家发展及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基于此,不同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进行了不同的探究设计(见上表)。

七年级提出两条探究线索:我国曾经制定过哪些版本的宪法?我国宪法有哪些内容、如何演变?搜集资料,找到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围绕“人们对我国的宪法演变与发展是否了解”进行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经过分析整理,采取行动,绘制宪法宣传的宣传册,深入社区进行宣传。

八年级提出三条探究线索: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主要内容;英美法日等国家宪法对本国的影响;国外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进行宏观对比。通过搜集资料、问卷访谈、分析整理数据可以看出:完全了解宪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公民没有阅读过宪法文本。因此我们要积极宣传宪法,让每个公民都意识到宪法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探究,绘制思维导图,以舞台剧形式传递“增强法治观念刻不容缓”这一观点,肩负起宣传宪法、传承宪法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九年级提出三条探究线索:宪法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宪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宪法对生态文明的影响。通过资料搜集、头脑风暴、调查访谈,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宪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以班会、社会实践、走进阜平老区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行动。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运用所学宪法知识,认识、评价、解释社会生活现象,感受宪法修改后公民生活环境的改变,提升了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了公共精神,提高了宪法意识。

主题学习课程通过开放的学习时空、开放的学习任务、开放的研究方式、开放的研究内容、开放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学习时间上课前与课中课后、课内与课外的融合,学习空间上互联网与现场学习的融合,在学习方式上学与导、研、创的融合。而这种开放融合的主题学习课程育人,最终实现的是由“做题”转向“做事”,由“解题”转向“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系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冀晓萍

猜你喜欢
做题宪法智慧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做题做恶心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注重积累,大胆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