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用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9-10-17 06:49罗煜林
汽车工程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专用车设备质量

罗煜林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龙岩分院)

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道路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汽车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高,专用车产品的种类与国外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从专用车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专用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专用车产业发展的5 点建议,推动我国专用车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专用车产业发展质量。

1 国外专用车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专用车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重型化与高速化趋势。基于发达的公路网络,工业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要多。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专用车不断往高速化、重型化方向发展。例如:为了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美国在公路运输中重型专用车的使用比重最大,配合大功率发动机,在大载荷的情况下,提高其速度,改善其动力性,以实现专用车重型化与高速化。国外知名专用汽车公司都在不断开发速度快、运载能力强的专用汽车,如美国弗莱纳、德国MAN 等企业[1]。

2)专业化趋势。随着国民经济能力的增强,专用车变得越来越“专业”。专用车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在细分领域内变得越来越细化。国外现有专用车目录已超过8 000 种,还在呈现上升趋势,细分愈细、效率愈高。如日本,在环卫车方面分工也特别细,连落叶树枝、塑料袋、空玻璃瓶都有专用车进行收集和处理。

3)智能化趋势。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将先进的电子传感、机电气液一体化等高科技应用于专用车上。有性能优越的底盘作为基础,配合技术含量高的专用装置,专用车的整体性能不断提高。如核心电子控制单元(VCU)已普遍用于发动机、变速器、专用装置、故障诊断等方面,加之在专用装置上采用定位、系统集成、视频监控等技术,使专用车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

4)轻量化与环保化趋势。轻量化与环保化是分不开的,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在提高零部件强度的同时,整车质量得以减轻,从而达到在保证载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节能减排,如用强化复合材料、铝合金等代替更加笨重的金属材料。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目前国外专用车企业逐渐用新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如越来越多的国外专用车企业用天然气做为燃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利用混合动力技术,保证在满足大功率的前提下,实现排放量降低;氢燃料电池也是专用车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趋势。

2 国内专用车发展现状

2.1 发展现状

我国近年来专用车产业发展迅速,在产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技术含量低的半挂车、自卸车占据大部分比例,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上技术含量较低,一些影响整车水平的零部件仍需进口,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现在还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法律法规上,为专用装置制定的标准严重匮乏[2];在检验检测上也缺少方法与技术。这些都制约着我国专用车的发展。目前我国专用车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由于受政策、经济、法规等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周期性变化,但总体上稳中有进。2017 年我国专用车市场销量为274.12 万辆,同比上升39.71%,达到历史顶峰。2018 年受政策影响,销量回落到246.87 万辆。表1 示出我国近年来专用车市场销量情况。

表1 我国近年来专用车市场销量情况表

2)产品研发能力需加强。我国现有专用车种类在6 000 种以上。但同质化、低质化产品较多,产品附加值较低;仿制现象严重,技术储备较少、创新不足;汽车类人才多往整车企业发展,专用车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一些关键零部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仍需进口或仿制,产品竞争力较差。

3)生产工艺水平逐步提升。我国专用车企业以小规模为主,导致企业无法像整车企业一样有大量资金购买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设备。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传统的人工焊接、锻造为主,这限制了我国专用车企业工艺水平的提升。但随着我国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非标设计产业的普及,采用半自动化设备的企业越来越多,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工艺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4)专用装置的国家标准匮乏。我国专用车的标准制修订没有跟上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整车依然套用载货汽车相关技术标准,没能很好地体现专用车的技术特性。尤其是在专用装置上,国家标准尤为匮乏,需尽快补充和完善。在检验检测上也需和标准同步进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专用车企业的发展。

2.2 典型示范

从全国范围来看,龙岩市专用车产业在“高、精、特、新”方面独领风骚,产品附加值较高,在细分领域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这些得益于龙岩市大部分专用车企业逐渐淘汰以人工为主的机械加工方式与设备,引进国内外整车企业的智能化、柔性化设备,学习先进的国内外生产经验;尤其注重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注重人才培养,并引进高技术高学历人才。龙岩市还有多家类似企业,其发展经验值得全国借鉴。

3 对我国专用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龙岩市专用车企业的发展道路,结合国内外专用车发展现状,提出5 点建议,以促进我国专用车产业更进一步发展。

1)采用柔性化、智能化设备。为了适应专用车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性,必须配备柔性化设备,以实现不同的工艺路线及对生产周期的控制,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如采用数控切割机取代部分传统铣、刨床功能。使用智能化设备可帮助节省人力,提高加工精度、保证生产质量,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传输,如采用可通过输入加工参数而自动调整操作的剪板机、折弯机;根据参数自动控制涂装方式、涂胶量和涂胶速度的自动涂胶机,可在车厢板复合时使用。

建议政府对采购柔性化、智能化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一些闲置的大型设备仪器,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租赁,既可降低设备提供方的费用,又可提升租赁方设备的仪器水平,共同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实现共赢。

2)推行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法。我国专用车企业单工艺水平和设备提升程度还不够,需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才可使设备、工艺发挥最大价值。可从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改善方法、质量战略评估3 个方面开展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方法是基础,主要涉及的标准有ISO9001、6S 等,用以帮助专用车企业进行质量管控;质量改善是策略,主要涉及的方法有QC、TQM、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助力专用车产品质量提升;质量战略是保障,主要涉及的方法有卓越绩效模式、质量文化建设等,以推动专用车质量达到卓越。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在不同阶段采用合适的质量管理方法。

3)提高专用车上游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供给质量。需加强本土零部件企业与专用车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专用车企业更为严格的生产工艺要求,来指导和提升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政府对获得国家、省、市质量奖的零部件企业应加大奖励力度,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使零部件企业对质量更加重视;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对专用车零部件质量严格把关。

4)提档升级现有标准。我国专用车专用装置标准较少,高标准更为缺乏。标准是企业产品生产的依据,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应积极推动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指导作用,以国际先进专用车标准为引领,制定比国际标准更加严格的企业内标准[3]。但同时企业需增购国内先进生产设备与学习高水平的工艺方法,来保证高标准的实施。专用车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制修订中,掌握行业的话语权。

5)提升高等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等院校可为专用车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汽车人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严抓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汽车理论基础和设计制造工具的使用;应设定相对较严的毕业标准,学生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才能获得相应证书,做到宁缺毋滥,严进严出;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学校教师也应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多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学生在校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再进入相关专用车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升综合水平。

4 结论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未来专用车产业将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突破口。专用车产业虽发展迅速,规模初具,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人才不愿前往专用车企工作、工艺水平较差、设备以传统人工机械为主、政府政策支持较少等,都是现在大部分城市专用车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龙岩市专用车产业发展经验,文章对我国专用车产业人才的培养、制修订专用车专用装置的标准、配置先进仪器设备以及高水平的工艺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帮助我国专用车产业赶超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专用车产业水平,早日实现“走出中国、引领世界”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专用车设备质量
《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连载(二十四)第七章 转角处理与转向车道(十)
《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连载(二十二)第七章 转角处理与转向车道(八)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调试新设备
开创底盘专用车合作新模式专用车企业可以通过主机厂经销商门店“卖车”
睡个好觉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违规使用“奥运专用车道”将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