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2019-10-18 01:42李清泉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老子品德万物

李清泉

老子提醒世人一定要学习水谦逊而有力有为的品德。

中华文化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便有“效法”“遵循”之意。人类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一方面获得自然的规律,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后来发展成为科学和技术;另一方面获得生命的启悟,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构筑了一套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比如,孔子站在大江边上,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一声叹息:“逝者如斯夫”。它的启示是:一个人一定要珍惜青春,去努力奋斗,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同样是站在水边,老子面对黄河,却得出了另外的启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一生研究“道”的问题,当他看到滚滚的黄河水冲出大山的时候,他突然感受到,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这正如同水,万物生长离不开水,入江行舟船,出岳润桑田,但是居功而不居高,处上德而居下位。于是提醒世人一定要学习水谦逊而有力有为的品德,并列举了水的七种品德:

一是居善地。在天上,我是云,在地上,我是水。夏天我飘落为雨,冬天我飘洒为雪。暖时我可以纵横万里,寒时我凝而待春。在低处,我独仰苍穹,赏而不妒;在高处,我俯瞰苍生,尊而不临。在自然的常态下,没有哪一种物质像水这样多变,这样有适应性。所以,一个人不管在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能够除却尊卑之心,贵贱之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奋然前行。

二是心善渊。海中有山,湖中有岛,河内有洲,池内有藕,万物皆可入水,这是水的胸怀。所以,做人做事要有气度,心里能装得下是非。心大了,什么事都小了,心小了,什么事都大了。正如清朝名臣林则徐作的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三是与善仁。水滋养了万物,却不求回报。而一个人做了好事,也必须要心怀大爱,谋求回报的德行就不是真正的德行了。这正如做慈善,心里有爱则为之,无爱则弃之,切不可打着慈善的幌子而心怀谋名利之心。

四是言善信。在没有玻璃镜子和铜镜之前,古人一般是对水梳装,用一个黑的陶盆装一盆水,水放平之后,就能够清晰地照出人的样子。水从来不歪曲人,这就是水的信。而人世间最基本的品德便是诚信,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而不立”。无论是立住国家还是立住社会,诚信都是一个民族基本的道德底线。

五是正善治。孔子讲:“政者正也”,执政最核心的便是自身要正,要一碗水要端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公平之心,心平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古代,水便是公平的象征,我常称其为“水平”。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社会理想便是八个字:“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六是事善能。水看上去似乎非常温柔,但是,无论多么坚硬的东西都能够被水所穿透,正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就是事善能。正如后人所总结的:“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韧不拔之志。”

七是动善时。即看清事态,因时因势而动。《孙子兵法》中讲:“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水避高而趋下,兵避实而击虚”,都是强调兵家必须要效仿水的运动状态,要因时因势而动。孙中山先生也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无论一个人、一个团队还是一个社会,都必须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科学高效的顶层设计。

由此可见,儒道两家的圣贤面对水,补足了精神,补足了智慧,补足了品行。其实西方的很多古代圣贤,同样是受水的启发,而催生了对宇宙的认知,对生命的认识,这便是道法自然的力量。

然而,面对不断现代化和社会化的人类,我们离自然越来越遥远了。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反常的现象,虽然我们的书读得越来越多,知识学了一大堆,但是,心性却变得越来越浮躁,认识问题越来越自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少了自然之气,缺少了生命的厚重感。

而当我们有了“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情怀,把我们的生命融入自然的那一刻我们才真的长大了,生命和自然也有了它的意义和归属。

猜你喜欢
老子品德万物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万物构成
漫画
我来添画
道不远人楼难弃
智者老子
品德
寻找老子【三】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