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Cys-C、Hcy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2019-10-18 07:25陈泽江张腊喜黄修献龙吴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4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心肌心肌梗死

陈泽江 张腊喜 黄修献 龙吴坚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90例AMI患者为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L-6、Cys-C、Hcy、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对AMI组进行分层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6、Cys-C、Hcy与hs-cTnT、CK-MB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hs-cTnT、CK-MB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8~22.61,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均呈显著的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8.75~28.80,P<0.05)。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与hs-cTnT、CK-MB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58~0.20,P<0.05)。结论 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增高,提示IL-6、Cys-C、Hcy水平的变化与AMI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白细胞介素-6;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4-0347-03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整体病死率的上升,在部分高危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可进一步的上升[1]。部分地区报道的相关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残率可超过5%以上,同时其远期生存时间也明显的缩短[2]。现阶段临床上缺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指标,而通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探讨,能够为临床上相关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白细胞介素-6(IL-6)是炎症性相关因子,其能够通过诱导炎症反应的激活,加剧下游炎症性细胞的浸润,进而促进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3];胱抑素C(Cys-C)能够通过影响到氧化应激性反应,加剧氧化自由基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进而促进心功能的异常[4];同型半胱氨酸(Hcy)能够通过影响到半胱氨酸的代谢,加剧半胱氨酸的蓄积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影响到心肌组织的损伤[5]。为了揭示IL-6、Cys-C、Hcy的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90例AMI患者,探讨了IL-6、Cys-C、Hcy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确诊的90例AMI患者为AMI组,纳入标准:(1)AMI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标准[6];(2)患者年龄≤79岁;(3)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依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依据;(4)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对象;(5)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2)精神疾病;(3)临床资料缺失;(4)既往伴有脑血管疾病;(5)创伤、恶性肿瘤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AMI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48~81岁,平均(64.00±9.60)岁,体质量指数(BMI)(22.62±2.01)kg/m2。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单支病变29例,双支病变40例,三支病变21例。合并高血压52例、糖尿病19例;吸烟28例。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5~79岁,平均(62.91±10.00)岁,BMI(22.42±2.44)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在入院后第二天常规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4mL,自然凝固后采集上层清亮液体,-20℃放置冰箱保存。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DX800免疫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进行hs-cTnT、CK-MB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符合标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Hcy的水平,配套试剂购自南京博奥公司。采集患者入院后24h内或者治疗后6~8h内的肘部静脉血4mL,1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在每个聚苯乙烯板中加入上述液体0.1mL,4℃过夜孵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3min,在每个聚苯乙烯板孔中加入IL-6抗体(1:800购自南京伯斯金生物公司),37℃孵育30min,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3min,每孔中加入TMB溶液底物0.1mL,37℃20min,加入硫酸0.05mL终止反应,采用DG5033A酶标仪(南京华东电子科技公司)进行OD值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版软件,计量数据表述采用(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法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L-6、Cys-C、Hcy、hs-cTnT、CK-MB水平比较: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hs-cTnT、CK-MB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AMI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比较: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均呈显著的增高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AMI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与hs-cTnT、CK-MB相關性:AMI组患者的血清IL-6、Cys-C、Hcy水平与hs-cTnT、CK-MB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3。

3 讨论

虽然临床上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能够评估AMI的发生风险,但其对于AMI患者的病情评估并无明确的价值[7,8]。部分单中心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认为,心肌酶谱性指标评估AMI临床病情的一致率不足40%[9]。本次研究对于AMI患者血清中IL-6、Cys-C、Hcy的表达分析研究,能够揭示心肌梗死的病情进展生物学机理,能为临床上心肌梗死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发现,在AMI患者中,IL-6、Cys-C、Hcy的表达水平明显的上升,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提示了IL-6、Cys-C、Hcy的高表达均能够影响到AMI的发生过程。分析其原因,考虑由于相关细胞因子的下列作用有关[10~14]:(1)IL-6的表达上升能够促进下游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下游肿瘤坏死因子a对于心肌细胞的破坏;(2)Cys-C、Hcy的上升,均能够提高氧气或氮气自由基游离水平,促进氧化反应激活导致的心肌细胞的破坏,从而导致心功能及心脏电生理的异常。张琼等[15]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IL-6的表达水平可上升30%~35%左右,在具有明显的心血管并发症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IL-6的表达水平可持续性的上升。hs-cTnT、CK-MB是评估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的心肌酶谱指标,在病例组患者中,相关心肌酶谱性指标均明显的上升,这主要由于心肌细胞的损伤诱导的相关糖蛋白的释放有关。在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的患者中,可以发现随着血管病变数量的增加,IL-6、Cys-C、Hcy的表达水平可持续性的上升,其趋势较为明显,提示了IL-6、Cys-C、Hcy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主要由于IL-6、Cys-C、Hcy的上升,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下的脂质沉积,加剧粥样斑块的形成速度,促进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的增加。相关关系分析也可见,IL-6、Cys-C、Hcy的表达与患者的心肌酶谱性指标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提示了IL-6、Cys-C、Hcy的表达与患者病情的关系,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6、Cys-C、Hcy,进而评估AMI患者的综合病情。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中,IL-6、Cys-C、Hcy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同时IL-6、Cys-C、Hcy的表达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量及心肌酶谱均具有一定的关系。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IL-6、Cys-C、Hcy的诊断学价值。

参考文献

[1]Ruddox V, Otterstad JE, Atar D, et al. In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 β-blockers prescribed for heart failure or as secondary prevention? a pilot study[J]. Cardiology,2018,140(3):152-154.

[2]Chen J, Zhan Y, Wang Y, et al. Chitosan/silk fibroin modified nanofibrous patches with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event heart remodeling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J]. Acta Biomaterialia,2018,34(6):90-93.

[3]焦峰军,李欢,史静怡,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界病变介入干预对血清MMP-2、IL-6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25(8):965-967.

[4]曹颖,曾凡本,马锦玲.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6):476-478.

[5]梁海峰,杨明,刘瑜,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3):3112-3114.

[6]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7]Field ME, Page RL. Another shock for sudden death preven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8,379(13):1274-1275.

[8]Yasuda M, Iwanaga Y, Kawamura T,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and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cardiac sarcoidosis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J]. Medicine,2018,97(35):938-941.

[9]李红,张海玲,张莹.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2):167-170.

[10]王超,董宏扬,王亚玲,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ox-LDL、IL-6R及Hcy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相关性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6):9-12.

[11]吕侣,刘宏斌,田洪榛,等.疑诊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5):550-552.

[12]莫合塔伯尔·莫敏,李建平,张岩,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5):246-253.

[13]王迪,赵玫.血清胱抑素C、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47(4):305-307.

[14]王文惠,史学娟,杨卫华.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185-188.

[15]張琼,陈慎,王亚林.白介素6、白介素10及白介素1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S1):126-127.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心肌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怎样认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心肌桥是什么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藏在心里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