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路径研究

2019-10-18 08:54马睿吕淑云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工科

马睿 吕淑云

摘要: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培育工程科技人才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工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培养行业特色工程科技人才的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必须把握机遇,及时调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推动我国成为制造强国。

关键词:新工科;行业特色型大学;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一、新工科建设与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国家实施了新工科建设。为此,2016年“新工科”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后,得到了教育界高度关注,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2017年6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强调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而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并敢于跨界融合的新兴产业人才,这无疑对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前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培养能支撑新经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是推进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现实需求。

行业特色型大学指的是原隶属于国务院相关工业部委、在本部门所有高校中处于“龙头”地位的高等学校,并且与相关行业联系密切。其中工科类比例最高。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行业属性突出,具有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但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过窄和传统的专业设置局限了此类院校的发展。为培育高质量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此类院校务必要夯实根基,应对新经济的挑战,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二、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挑战

行业特色型大学与相关行业联系密切,在诸如农业、水利、石油、地质等各个领域为建设新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性强的工程人才,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此类院校建设了一些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为适应新经济,主动参与新工科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应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挑战。

(一)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高校的顶层设计即高校办学定位,需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立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类型。最初的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原隶属于国务院相关工业部委,为特定领域培养专业型人才。因其专业偏窄、管理僵化等弊端愈发明显,为克服部门办学的一系列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世纪之交进行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相关行业培育了优秀人才和行业骨干,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在新工科建设中,在发展自身优势学科,保持办学特色的基础之上,应面向新经济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把握办学定位。

(二)有序拓展建设新兴交叉学科

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原为服务某一领域而培养专门人才,其学科建设局限于相关行业,优势学科单一化且过于集中,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薄弱。一方面,在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中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优势学科集中于特定领域,与其他学科联系薄弱;新建学科在短时间内难以追赶,以强带弱渗透力不强,难以实施;学科间相互割裂,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新型交叉學科建设不足。由于学科间交叉融合能力缺乏,不足以支撑发展新兴、前沿的学科,导致其优势学科也在新的经济形势中逐渐丧失原有竞争力,而新建学科发展动力不足,新兴交叉学科无以为继。为适应时代发展,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拓展建设新兴交叉学科。

(三)高质量师资团队的建设

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是高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工科类行业特色大学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师资,培育了一批相关行业的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但受制于传统工科专业设置和领域划分的局限,师资团队的交叉融合和创新能力发展有所欠缺。要想引领新产业的发展方向,打造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立足于该方向学术前沿的领军人物就不可或缺。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建设离不开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校内青年教师的研究能力、交叉融合能力有待提升。另外,师资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应多方评估并优化考核办法,施行公平奖惩制度,保障机制也需进一步加强和跟进。

(四)校企合作的新机遇

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契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校企合作的新形势。一方面高校在脱离原隶属部门后,与相关产业联系逐渐弱化,逐渐失去了原“垄断”地位,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资金、团队协作的基础上,更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滋生了新的契合点,企业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而高校也需要企业的平台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国家基于新经济和发展“一带一路”的需求面临高精尖人才的极大缺口,为校企深入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应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校企协同培育复合型、国际化、高精尖人才,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

三、新工科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路径

(一)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工科建设理念指导下,高校应以育人为根本,树立工程人才培养新理念,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为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应依据国家创新发展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及学校建设需要,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借鉴德法等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内涵发展。

(二)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

目前,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短期目标是为新兴产业培育高精尖人才,长远看来应为未来可能发展的新产业进行人才布局,甚至引领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应发展其突出的优势学科,保有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前提是立足于高校实际情况,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有序拓展新兴交叉学科。学科建设方向应立足学术前沿,建设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学科。第一,要围绕主干领域,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依托,强化特色;第二,依据科学前沿动态和社会发展趋势,把握人才需求的空缺,建设新学科;第三,推动优势学科和新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提升。

(三)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高校应准确把握高等工程教育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学科建设方向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行业内部拔尖人才,培育青年教师科研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有理想有信念的高质量教师队伍。首先,围绕核心优势学科引进行业内部领军人物和其他优秀青年人才;其次,培养优秀学科人才,健全人才选拔和管理制度,多方参与评估,施行公平奖惩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人才可持续发展;另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将教师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放入评价标准之内,提高师德因素的权重,坚定教师理想信念。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

发展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高校应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适时增设服务于新兴产业的专业,同时也要贴合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出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校企合作中,高校与企业要保障信息交流畅通,互通有无,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双方科研信息、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同时应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推进研究行业发展的方向,提前进行人才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新工科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