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9-10-18 09:21颜春霞
新一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语文教学

颜春霞

摘 要:语文教学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与语感都有着极大的关联。在新课改之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中积淀语感

语文教学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与语感都有着极大的关联。在新课改之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笔者试着从揣摩语感、积淀语感、把握语感三方面谈及一些想法:

一、引导学生从字词中揣摩语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字词,也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功底。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不会正确的运用。古有一字之师,可见字的重要性,而词又是由字构成,句又是由词构成。因此要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文本内容中的字词进行揣摩,加以理解,弄清字词在文本中具体的含义和作用,从字词中揣摩语感,注意语感的积累。

例如,在《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祥林嫂的话,其中有几个词语教师需要在讲解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让学生集中分析,比如作者用“分明”、“纯乎”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不敢相信又不能不相信的心態,而“间或一轮”则表现祥林嫂现在的情况,已经是没有任何生命力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具体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领悟语感,从而加深自己的对文章的印象,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

二、关注学生从阅读中积淀语感

阅读让学生的视野拓宽,让学生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初中生通过阅读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书籍可以提高自己的涵养,丰富自己的见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从阅读中积淀语感,然而这并非一蹴而就,学生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阅读才能获得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早日达到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为学生设立固定的读书角落,或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下休息的过程中阅读,或者在课上活动中阅读,真正做到让阅读之花开在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

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具有阅读价值,比如一些描写暴力、血腥的书籍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积淀语感。这些充满暴力字眼的书籍会让学生时刻处在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也许在短时期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长期下去,会让学生心灵扭曲。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通过筛选后的一些书籍积淀语感,从而达到语感教学的目的。例如,初中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这本书中主人公保尔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人生的真谛。学生通过阅读正能量的书籍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用一颗积极乐观、迎难而上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

三、促使学生从诗词中把握语感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我们从短小的语句中可以感受作者全部的感情世界,同时也可以感同身受,与作者领略盛唐的繁华,晚唐的衰败。因此,教师需要促使学生从诗词中把握语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法,调动学生理解诗词,欣赏诗词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诗词来把握语感。教师在讲解温庭筠的《菩萨蛮》时不妨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体会“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具体意境,以及整首诗作者所表达的具体情怀。如此学生朗读,倾听具体的音频等环节的结合,让他们在感悟中把握语感。

在把握语感之前,学生还应该体会诗词中的真正韵味。在欣赏李清照《醉花阴》之前,学生需要对作者的背景、朝代、情感经历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分析语言和掌握语感时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从而更易把握词中语感。比如该词的下阕“人比黄花瘦”这一句借用一个“瘦”字把人物消瘦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读者看到一个在深秋时节情深愁浓的妇人形象,让我们能够借助自己的想象感受到当时妇人的那种盼君归,却不知君何时归的无奈和悲凉,我们又怎么能查到这种“瘦”的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诵诗篇时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可借助多媒体或其他现代化辅助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完美的诗词享受的氛围,抑扬顿挫的朗诵尽可能把诗篇中作者的感情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朗读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得到深切的体会。在诗词欣赏中把握语感是初中语文语感教学的一个途径,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诗词的魅力,促使学生能够投入诗词欣赏中,从而感悟并把握语感。

总而言之,初中生语感的培养任务艰巨,需要语文教师高度的重视和长期的不断尝试,寻找适合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教学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觉的探究与感受字词的妙,阅读的乐,诗词的美,从而能正确善用语言表情达意。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语文教学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