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学者”章人英心态决定了高质量的长寿

2019-10-19 07:00
北广人物 2019年39期
关键词:华东政法社会学长寿

章人英,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百岁学者。曾先后出版多部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专著,主要著作有《华夏文明圣火薪传》等。曾担任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社会学条目的撰写和编篡工作。2014 年,在他101 岁时出版了《简明国学常识辞典》。

章人英,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社会学家。今年,章老已经106 岁了,因此人送“百岁学者”的美誉。章老是常州横林镇人,其父是辛亥革命中参与常州光复的十六乡绅之一章子安。章人英早年就读大夏大学,师从吴泽霖,成为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后任教于大夏大学和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是《辞海》社会学词条主要撰写人,出版《人类学词典》《社会学词典》《普通社会学》《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论语五连环》等著作。80 多岁时从华东政法大学退休后创办“新世纪国学沙龙”,并任《文摘》名誉主编。2014 年,在他101 岁时,还出版了巨制《简明国学常识辞典》。

善待他人严于律己

如今,章老仍活跃在国学论坛上。他公开提出“仁者寿,智者寿”理论,而且还通过自身的实践落实在行动上。每逢春节、元宵节,他挥毫泼墨,写盈联,写“福”字,笔法刚劲有力,字迹大气。章老生活简朴,作息规律,粗茶淡饭,荤素均衡,每日晚餐前饮少许黄酒,就餐七八分饱。睡眠较好,每日午睡。只要天气暖和,他都让照料自己的阿姨推着轮椅在绿荫下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做做健身小活动,舒展四肢。

106 岁的章人英教授,之所以可以这么高寿,还能健康有质量地生活,主要是因为他心态好。他善待他人、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与世无争;他不忘初心、信仰国学、心胸豁达、为人低调。奇妙的是,2016 年他下巴上长了个节结,过了一段时期竟不治而愈;有两回因病住院,也神奇般地康复了。

最爱“养生四宝”

章老告诉我们,在饮食上他什么都吃,不忌口。另有四样东西他特别喜欢,这四样东西是——核桃、绿茶、写作和锻炼,也被他称为养生“四宝”。

老人喜欢吃核桃,每周两三次,每次两颗。他说,核桃是坚果类食品,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有调节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助眠的作用。适当吃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

写作,已经成为章老日常生活一种习惯了。他说,经常动动笔头、多多思考,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果能成文对于别人是一种帮助,对于自己也活络了大脑,可以防治脑老化,使自己才思敏捷。

章老还爱喝绿茶,他已喝了五十年,至今没有中断过。老人说,绿茶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常饮绿茶,好处多多。

体育锻炼也是章老保持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自编了一套健身操,主要是摇摇头、挥挥手、转转腰、踢踢腿等,这套自创的健身操可舒筋活络,因此,他每天坚持做20 分钟健身操。

懂得满足知足常乐

章老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他说:“心态好坏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我要求自己知足常乐,对物质要求不要太高。”他还说,现如今各种物质丰富,对人的诱惑力很大,往往是有了车想要更好一点,有了房则要豪华一些,被物质和金钱牵着鼻子走,寻来的是无穷的烦恼,失去的是人生的快乐,对健康无疑有一定影响。只有知足常乐,心态平和,才更有利于健康。一个人光有生理上的健康还不行,还必须有心理上的健康,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健康者。

社会学家的长寿新定义

章人英对“寿”有自己的定义。他说:大家都认为长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寿”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充。现在的“寿”应该包含三大含义:

第一是大家熟知的生理年龄,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调养决定了人是否能在这个层面获得长寿。第二是心理年龄,首先是人的内部心态要追求一种平衡与和谐,良好地管控情绪,推而广之,就是完善个人的修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与周围人相处和谐、融洽。第三是社会年龄,也就是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这是由一个人一生之中在社会上作出的贡献的总和所决定的。

章人英对“寿”的诠释,对所有追求长寿和正在走向长寿的人,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长寿不仅是人生长度的标记,更是人生厚度的标识。在有生之年,追求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长寿,活在更多人的心里,活得对社会有价值,才能成为真正让人钦佩与羡慕的长者。

为社会年龄添寿

在“寿”的三层含义中,章人英最看重的是社会年龄。过去,在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系任教时,他喜欢教学生,直到82 岁高龄还在教书育人、带研究生。退休后,他的社会年龄也在不断增长。虽然退休已有十余年,他仍心系国学的普及与推广,92 岁时还在上海卢湾区图书馆开办了“新世纪国学沙龙”。说起这个沙龙,章人英津津有味:国学是从前辈手中传下来的,是相对于“西学”提出来的“中学”,而“新世纪”又表明着它的现代属性,这“沙龙”又是从法国传过来的……即使只居天地一隅,也要有颗能容天下之心,而这个名称,把古今中外涵盖其中了。

谈到长寿,章人英最喜欢用《老子》中的两句话勉励自己——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其所”就是不要忘记自己所处的位置与责任,不要忘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不要忘记自己做人的原则和一个社会学家所担负的责任。这样有意思、有价值的生活,才能让人活得更长久。他大胆预言道:“随着医疗的进步,将来想获得年岁上的高寿,不再是难事。那时,若要再比寿的话,就该比社会年龄的累积、精神面貌的状况啦。”

说起章老的“生理年龄”,令人钦佩。他每日手写千字以上的长文,其撰写的《论语五连环》一书得到儒家文化学术界高度评价。章老在讲堂上口齿伶俐、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现在虽已106 岁高龄,但他仍坚持每年开一两次讲座,每次都座无虚席。可想而知,章老的身体之健康、精力之充沛、深受学员欢迎之程度。

猜你喜欢
华东政法社会学长寿
阅读使人更长寿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华东政法大学 大学只是我们成人之后的一个起点
网络共同犯罪的刑法应对及完善思路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