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能力、转思维、促改革

2019-10-20 07:21赵吉虎
科技风 2019年2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国改革

赵吉虎

摘 要:德国因工业4.0而走在世界前列,背后支撑其发展的是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如何将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这都需要我们重视学生能力发展、转变教学思维,才能推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院办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改革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29日——12月16日,按照学院安排,本人有幸参加了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德国黑森州教师技能培训中心举办的电子电工及教学方法培训班。经过七周的海外培训,本人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概况

2017年10月28日我们按照赛会安排乘坐飞机于29日抵达德国法兰克福,从30日我们开始了为期七周的电工方面培训。通过到企业参观考察、参加各种展览会、与企业专家、教师交流和学习,学习教学法在新能源、自动化(LOGO)、电子等课程中的应用,使我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培训内容

整个培训课历时七周,整个培训可分为四个模块。

新能源技术模块,由拉姆和欧哈都老师主讲,他们主讲太阳能发电技术,并结合自家的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给我们讲解太阳能发电过程及实际发电量等知识,又通过试验台给我们演示发电过程,又亲自带我们在公寓楼顶更换太阳能电池板,并进行检验。

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法模块,巴赫曼老师主讲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德国双元制在学校和企业中的应用,然后有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教学法模块,同时柯瑞曼老师也主讲教学法,指导我们在课堂中运用餐垫法、小组重组法、地毯法,并探讨了完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视频制作等。

电工电子模块,瑞克森老师主讲自动化(LOGO),以PLC编程与控制为载体,在边教边学中让我们体会各类教学法的运用。电子技术模块,由艾克老师主讲,通过学员分组轮换电子类仿真软件的应用、半实物半仿真、全实物实验实训的进行,让我们了解实验实训课如何有效开展。

展览模块,通过参加电子展览会、参观奔驰汽车厂、陆科思德教育集团以及企业的培训中心。让我们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组成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而运用。

三、收获

每年6月份国内的年轻人都在为中考、高考拼尽全力,但就业时却发现所学与所用差距较大,知识的应用性较差,并不符合国内企业岗位需求。德国只有约30%的青少年选择普通中学,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专业化教育为主的“轨道”,也就是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一个体制能够让年轻人在两个地方受到教育,一个是在学校,一个是在企业里,也就“双元制”(Dual System)。因此,国家逐步建立了一批职业大学,补齐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对比国内外部分职业教育,主要收获有一下三点:

(一)重能力——重视能力培养,重视人的培养,而非单一的技能或就业技能的培养

从能力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德国对能力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可操作,可实践的,可以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等。国内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将能力划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等,可是在具体执行时又困难重重,一堂课一百分钟如何达到这些能力目标?很多目标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这种能力又如何评价?改革能力培养定位,选择适合我们国情、适合高职培养目标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其次,学生并不是产品,不需要“四方四正”。学校也不是工厂,教师更不是加工产品的机器,在共性教育的同时兼顾个性化教育非常重要,产品没发展,但人是发展的,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人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而非单一的技能或就业技能的培养。

(二)转思维——找到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双元制与现代学徒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要求,开始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并被国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一词是在1993年英国政府的“现代学徒制改革”中项目中出现的。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又称为“双元制”。严格意义上的双元制是指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层面在行会控制下法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近年来,随着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以及对校企双方主体育人模式的肯定,双元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技术大学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采纳,它们一般被称为“双元学习项目”。

近些年,很多院校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来培养我们国家的学生,但进展缓慢,原因是中国和德国的国情大不相同,国内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多、学生多、班额大,很难按照照搬德国的模式,这就需要将学徒制国产化、本地化,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才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工匠。

同时,国内的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都需要和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完成,而企业讲究的利益和效益,与学校的课程体系使得校企很难有效对接和融合,要解决能力培养问题,双方都需要开刀动手术,转变思维,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完成学生的培养。

校企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标准,共同根据工作任务和相应认证标准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实施分段教学,共同落实分段考核评价,共同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以教师为主,师傅为辅;在企业实训期间,以师傅为主,教师为辅。让企业为学生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如教学设备、场地、师傅、教学任务等)并完成企业实训尤为重要。同时补学校教师动手能力短板,补企业师傅教学方法短板,互相促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三)促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几年前,教育部职教中心姜大源教授到我院讲学,我第一次听说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他说:“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开发过程导向课程,构建行动学习情境,完成教师角色转变,实施个性化教学形式,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室”,这样更强调学生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我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

经过本次在德国的培训,使得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实施环节中的应用更加灵活,六步教学或关键四步教学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教学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来展开,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完全不同于以知识顺序为教学逻辑主线的系统知识教学。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与教学实际结合就可得到自己的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比如第一步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任务内容;第二步自己通过共享资源平台和网络了解和寻找解决办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制定计划;第三步,学生对比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第四步,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执行任务,教师全程辅导;第五步,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相应评价,并逐个或个别进行汇报;第六步,教师总结并做总体评价。简单六步,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现了角色转换,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通过交流,分丰富了教学经验,真实受益匪浅。增强了自己对教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从德国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他们对教学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我也希望以后继续有机会接受这样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坚定不移地从事职业教育。

參考文献:

[1]陆俊杰.德国“双元制”与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异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邓晓斌.中德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N].现代商贸工业,2016(33).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德国改革
“梦梦”“娇庆”德国行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新中国科技60年(3)